2010-2013年中國鞋服領域的9種新型模式
中國鞋服產業近年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于對現狀及現狀原因的分析,從不同企業的實踐來看,從2010年-2013年中,有9種新興的商業模式,這些模式響應了國內鞋服行業發展的趨勢,發展迅速,在未來5年內相互激蕩,推動中國服飾行業的升級。
中國鞋服產業近年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表現在:
1. 國際市場日趨低迷:歐美購買能力持續下降;
2. 利潤日益低下:很多鞋服企業依靠出口,利潤率只有3%左右;
3. 國內市場同質化嚴重,庫存急劇增加;
4. 國內商業地產推高租金成本,租售比迅速超過20%,鞋服企業壓力巨大;
5. 網絡銷售迅速崛起,網購滲透率已經達到14.3%;
6. 大批生產性資本撤離與轉型,大量生產性企業處于虧損邊緣。
綜合各種情況,可以判斷中國鞋服行業處于質變的臨界狀態。
基于對現狀及現狀原因的分析,未來鞋服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可能包括:
1. 基于精細化管理的供應鏈體系。目前國內鞋服企業的供應鏈效率很低,反應速度慢,浪費大,導致庫存量高企不下。目前,部分新興企業的供應鏈已經達到對庫存管控到“件”的水平。
2. 基于精細化管理的銷售管控系統。很多企業總部不清楚店面發生了什么,也無法對店面實施有效管控,公司內部與店面系統的對接效率低下,導致平效提升乏力,企業整個的運營效率低下。基于企業流程再造與流程優化之上的變革,將使傳統依靠店面銷售的企業運營效率提高20%以上,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3.基于精益生產系統的制造體系。伴隨IT與物聯網技術與服裝行業的深度結合,可以做到以“件”為批次,從而帶來整個行業產業鏈的重新洗牌和變化。這一能力將使企業獲得敏捷制造的能力,甚至是顛覆整個行業的能力。
4. 基于消費者在虛擬空間的行為特征,網絡銷售占比會持續增長。
鞋服領域的九種新型模式
從不同企業的實踐來看,從2010年-2013年中,有9種新興的商業模式,這些模式響應了國內鞋服行業發展的趨勢,發展迅速,在未來5年內相互激蕩,推動中國服飾行業的升級。
模式1. 敏捷制造系統。
敏捷制造系統有如下特點:以“件”為批次,依托龐大的數據庫體系展開工作,交期穩定,質量高,流水化生產,生產成本僅比傳統流水線高20%左右,IT與物聯網技術融合。
這些特點將會帶來如下影響:
1. 現有的高端定制行業將重新改寫;
2. 終端銷售模式將被改寫;
3. 定制平民化,出現全新的服裝品牌帝國;
4. 出現敏捷生產制造系統的系統裝備供應商與軟件供應商;
5. 生產領域附加值提高,拉平微笑曲線,直到敏捷生產系統逐步普及。
模式2. 集合店。
伴隨品牌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以及商業地產在品牌面前日益強勢、房租壓力越來越高,商業地產開始主動調節品牌之間的利益分配,多品牌、大店成為一種趨勢,集合店模式應運而生。
集合店有如下特點:多品牌共享店面資源,店面統一管理;是渠道資本而非生產資本;擁有與品牌、商業地產博弈的能力。
集合店將帶來如下影響:
1. 進一步分化品牌陣營,沒有特色的品牌生存更加艱難;
2. 進一步加劇終端資源的壟斷趨勢;
3. 渠道資本與商業地產資本合謀,加劇鞋服行業的整合。
模式3. 線上線下互動模式。
如一些以網絡銷售為主,同時運作實體店的企業。這一模式主要解決消費者網絡購買比例日漸提高,線下銷售庫存量大的問題。這種形態的企業既不同于傳統的以店鋪為主的企業,也不同于以電商為主的企業。有如下特點:同一款SKU多波段上市;線上線下商品企劃統籌進行;季末庫存很低,一般低于5%;線下技能復制到線上,如產品推銷的手段等。
其影響如下:
1. 擠壓現有線下銷售為主的品牌的生存空間;
2. 擁有線上線下兩條通路,因為利潤高,會產生蝴蝶效應。
模式4.定制/設計師品牌。
如NE.TIGER,SEVENDAYS等。這一趨勢是伴隨中國消費升級而來的,高端定制以及由設計師單獨服務的消費形態。
這一模式的特點是:價格不是問題,過程中的享受是核心;一定程度上屬于平臺型企業,成為設計師與消費者對接的平臺。
其影響是:
1. 現有高端品牌定制化比重提高;
2.品牌運行的技術體系(knowhow-system)發生變化,從而核心競爭力發生變化。比如,終端銷售形態,服務流程,質量管控體系以及物流等。
模式5. 品牌運行平臺型企業。
百麗、綾志等企業已經成熟運作。類似于酒店控股集團的模式。其發生的原因有:占據更多的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抵消商業地產的沖擊,避免與壟斷性渠道接觸時處于劣勢。其特點是:通過資本手段將不同定位的品牌企業整合到一起;供應鏈、渠道開拓、傳播等共性工作統籌規劃,統一分配資源,獲取強大的“結構效率”;品牌的設計、終端管理、客情管理等個性工作單獨進行,品牌之間形成“協同效應”。
其影響是:
1. 行業整合:單一品牌運作的企業如果規模不足夠大,將成為被整合的對象;
2. 出現能夠與商業地產、壟斷性渠道資本抗衡的產業資本;
3. 最有可能代表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機會
模式6.D2C模式。
如基于淘寶平臺的D2C業務。屬于平臺型企業,即搭建設計師作品銷售的平臺。這一模式的產生與電商直接相關,借助網絡的便捷降低溝通成本,從而形成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系。這一模式的特點:設計師展示作品并在網絡上直接銷售的平臺;D2C平臺負責:組織生產,貨物配送,調節價格與推薦次序;初始投資大;零庫存。
這一模式的影響:
1. 推動定制平民化;
2. 出現大型的平臺型設計師品牌;
3. 推動中國服裝行業供應鏈的變革,從“期貨式大規模生產”走向“現貨式敏捷制造”。
模式7. 線上品牌。
如凡客、夢芭莎等。單純的線上品牌仍然會持續涌現。這與實體店一樣,是基于虛擬空間人的行為特征而來。這樣的品牌是產品品牌,不是平臺型公司,和淘寶、騰訊不屬于一類,而類似于凡客、夢芭莎等依托網絡消費行為托起的品牌。
這一模式需要滿足:
基于消費者網絡上的行為特征而形成的品牌資產,從而形成品牌溢價。這些溢價的原則與其他形態的品牌溢價一致:
1.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
2. 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
3. 強大的行為跟蹤與分析能力。
這一模式的影響:
1. 分流線下消費總量,據稱2014年鞋服行業的網絡銷售滲透比例可以達到20%以上;
2. 產生真正的基于網絡銷售的品牌,不需要實體店鋪;
3. 對供應鏈和物流挑戰最大,整合國內服裝行業的供應鏈體系。
模式8. 快時尚。
目前一部分買手性質的品牌已經具備雛形。毫無意外,快時尚也是中國企業追求的夢想,并且遲早會出現。
這一模式在中國需要做到:
1. 成熟的買手制度;
2. 整合供應鏈,快速反應,供應鏈反應速度要降到“20天”以下;
3. 強大的IT系統與流程化管理能力。
模式9. 集合投資。
如一些閩南企業正在進行的整合。這種模式主要應對如下挑戰而產生:單一品牌規模偏小,運營吃力,資金吃緊;單一企業或者單一股東的能力不足,無法應對來外部環境的壓力。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
1. 一群股東或者企業,共同投資于特定的一個或幾個品牌;
2. 股東/企業之間的能力互補,從而形成合力。
這種模式的影響是:
1. 一些體質較弱的品牌由于有新的能力與資本加入,迅速提升競爭力,迅速擴大規模;
2. 從股東結構層面調整行業結構,優化行業資本構成與能力構成;
3. 在現有經營要素質量和數量不變情況下,延長現有品牌運作模式的生存空間;
4. 或者:幾個企業合并而成一個企業,形成新的品牌控股企業、集合店企業,從而完成鞋服產業的整合。
。ê途稍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