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對手 蘇寧“線上線下協同”戰略遭疑
資本冷靜了,但電商市場的競爭卻瘋狂了。
8月8日,在蘇寧易購召開的半年營銷戰略發布會上,蘇寧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直接向對手“開火”,京東商城用低價拉動銷售來吸引投資者的經營模式不是營銷,而是“傳銷”。
在談到蘇寧易購如何在下半年狂飆150億的銷售目標時,蘇寧易購祭出了“品類攻略、服務攻略、地區攻略”,并稱,如果下半年銷售能達到季度遞增70%的環比增長水平的話,年銷200億的銷售目標可確保。
一方面是蘇寧易購對于強敵京東商城經營模式的質疑,另一方面,自身能否在下半年通過“線上線下協同”以及三大戰略實現年度銷售目標這一問題上,蘇寧易購得到的同樣是行業的質疑。
豪賭電商
7月31日,蘇寧電器發布上半年業績快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71.91億元,同比增長6.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44億元,同比下滑29.49%;基本每股收益0.2494元。
凈利潤下滑同時,蘇寧傳統的線下門店經營也顯示些許疲軟?靾箫@示,報告期內,蘇寧在內地新進地級市8個,新開連鎖店79家,期內置換/關閉連鎖店74家,門店總數凈增5家。境外市場門店布局也有調整,在香港地區置換/關閉連鎖店2家;在日本市場新開店1家。
截至6月底,蘇寧在內地已進入264個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連鎖店1689家,在香港地區擁有連鎖店28家,在日本市場擁有連鎖店11家,共計擁有連鎖店1728家。
在保證傳統業務的規模優勢情況下,蘇寧將資本豪賭在了易購的發展上。
7月,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將個人股權質押,向弘毅融資47億元。記者了解到,弘毅決定投資蘇寧關鍵因素不是易購本身,而是看中了蘇寧千億元的線下銷售收入、1900家店、能夠配送1500億元的實體規模。
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門店置換、關閉或是蘇寧優化線下業務的具體表現,是對規模布局戰時期遺留問題的清理,而目前蘇寧的業務結構也到了調整的關鍵期,一則是梳理線下門店布局,加速渠道下沉。二則是推動零售業務向線上遷移。
除了對自身業務結構的調整外,行業發展的趨勢也使蘇寧將更多的資本押在了電商的發展上。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3C及家電類網上交易規模達到1870億元,相當于蘇寧電器當年主營收入的兩倍。
正因如此,蘇寧此前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線上營收要達3000億元的目標。但是,現實還是澆了蘇寧易購一盆冷水。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蘇寧易購營收為52.8億元,僅為年銷200億目標的1/4。
柯達之鑒
對于在下半年如何完成剩下的150億元銷售任務,蘇寧易購選擇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方式來高調推出應對之策。
“蘇寧這是在革自己的命,直擊左右手互搏的要害。” 對于蘇寧“將在北京率先試水線上線下協同模式,3C品類將首先實現門店和網絡同價促銷”的這一嘗試,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認為。
“線上線下同價最多只能在某些品類上在特定的區域進行嘗試,而不可能在蘇寧集團整體業務上形成統一的經營模式。”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兩線協同在具體執行效果上只能是杯水車薪,不可能解決蘇寧易購的發展之渴。
面臨電商對傳統連鎖零售業務的價格優勢,蘇寧、國美等傳統零售商只能嘗試通過自身規模優勢向供應商施壓,來博得企業的利潤空間。
對此,新七天電器CEO左英杰認為,失去絕對價格優勢的傳統家電連鎖商希望用“同價”的方式,倒逼供應商。左英杰舉例說,假設進貨價1000元的手機,門店要賣到1200元,其線上只能賣1050元,和京東保持差不多的價格。線上線下協同后,統一銷售價為1050元,刨去成本后,實體店將無利潤可言。
“蘇寧嘗試兩線同價的目的就是要倒逼供應商,要求調高京東的售價,比如調高到1100元。但供應商愿不愿意這么做,就要看蘇寧的掌控力和話語權了。”左英杰表示。
而為了支撐電商業務,蘇寧的物流平臺建設也一直在加碼。蘇寧上半年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鹽城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計投入使用物流中心9家,已進入施工階段9家,另完成簽約儲備28家。
而實際上,隨著蘇寧易購成為傳統零售商涉足電商的典型“代表”,對于蘇寧未來經營模式、業務重心的發展,行業也提出了擔憂。
蘇寧會成為另外一個柯達嗎?當年,柯達擔心數碼業務會搶食了其膠卷生意,左右互搏,最終因為戰略的搖擺而一落千丈。如今,蘇寧的線上線下如何權衡?顯然,這些問題也是擺在蘇寧集團面前的現實問題。
。ㄖ袊虉 超市周刊 記者劉朝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