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鴻巖:制約萬達發展的短板是人才
已經橫跨多個領域的萬達,究竟能發展到多大規模?這個商業帝國版圖的邊界在哪里?雖然王健林和萬達管理層并未對此給出明確說明,業界也尚未就此話題做出具體解讀,但細心梳理萬達的發展路徑和諸多跡象,或許能描繪出大致輪廓。
當2001年萬達轉型商業地產之際,王健林應未想到,短短十年,萬達就由純粹的商業地產企業,發展成包括購物中心、酒店、寫字樓、連鎖百貨、文化產業、旅游地產多個領域的商業帝國。
當業界還在回味萬達訂單地產的獨特創舉之時,萬達核心產品已經升級至第三代,實現了以現金流滾資產撬動全產業鏈的飛躍,擴張至2010年底的42個萬達廣場、15家五星級酒店、600塊電影銀幕和26家連鎖百貨。
商業地產NO.1、酒店業巨頭、影院霸主、一流百貨集團、旅游地產半壁江山!集這些榮耀于一身的萬達,會走向何方?或許正如王健林所說,萬達的目標是世界級企業,在多個領域都做到世界第一。那么,現在讓我們驚訝的龐大版圖,也許遠非萬達帝國的最終邊界。
廣度的多元化到深度的多元化
日前,王健林公開表示,萬達的目標是世界級企業。今后的發展重點是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電影院線、連鎖百貨、旅游度假地產等五大領域。寫字樓和住宅將作為萬達廣場的一部分,不會單獨發展。
王健林的表態,似乎縮小了萬達的發展范圍。不過,僅萬達重點發展的五大領域,都有著可不斷延伸的獨立產業鏈條。
中國房協商業地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蔡云表示,以前萬達的擴張,主要以商業地產為支點,在廣度上不斷延長產業半徑。而現在萬達主要的產業范圍基本框定,如果下一步繼續擴張,很可能是以現有產業支點,在深度上進行擴張。
蔡云的觀點, 概括了萬達的發展軌跡。比如萬達自持物業規模逐漸增大后,考慮到國外管理公司較貴,國內又找不到合適的人管,于是成立了自己的萬達商業管理公司。不過讓王健林也沒有想到的是,原本無奈之下成立的商業管理公司,已成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萬達相關內部報告顯示:萬達商業管理公司租金收邀率達99%;物業管理費達98%,且2010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開業面積的87%。多位商業地產項目資深操盤手表示,這在業內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好成績。截至目前,萬達商業管理公司管理的物業面積已達700萬平方米,讓國內所有的商業地產企業都望塵莫及。
在酒店領域,萬達也不斷探索如何縱深延長產業半徑。中國建筑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董少宇從2001年就開始和萬達合作,主持設計過北京CBD萬達廣場二期、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等多個萬達項目。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酒店基本是按星級區分不同的檔次,但在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進行特色細分上做得非常不夠。這次萬達將會以進入旅游地產為契機,打造針對消費者商務、旅居等不同需求的特色酒店群。
萬達自建商業管理公司的模式也將拷貝到酒店領域。隨著萬達酒店不斷增加和產品的細分,以前委托國際酒店品牌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的作法已不適合萬達的發展,目前萬達已開始籌建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
萬達未來的N種可能
如果說萬達在購物中心和酒店領域的縱深拓展還在預料之中的話,那么萬達全面在電影產業方面的“野心”可能出乎許多人的預料。
憑借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萬達院線今年成為了大贏家。繼2010年9月突破了年度票房10億元大關之后,12月又在亞太電影博覽會頒獎禮上獲得“年度放映商”大獎,這是中國內地電影放映商首度摘得此獎。坊間更是傳聞,萬達集團可能將電影院線獨立上市。
不過,萬達并不滿足于院線的成功。2010年,萬達已基本確定參與投資唐季禮導演的《急先鋒》,正式進入電影投資領域。中國商業聯合會購物中心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邢和平就認為,電影行業是渠道為王,萬達借院線規模優勢,將全面進入電影投資和發行領域,未來的萬達,肯定會成為電影投資、發行、院線全面發展的電影業巨頭。
“在商業方面,萬達也不會僅滿足于發展萬千百貨,以后或將尋求國際品牌的中國代理。”21世紀不動產商業地產總經理蔡宇翔如此猜想。他認為,對于希望來中國發展的國際品牌,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是快速進入中國的最佳渠道。而對萬達來說,成為國際品牌代理,可以進一步豐富萬達廣場的招商渠道,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兩者完全可能一拍即合。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可能會造成萬達和現有戰略合作伙伴之間的競爭,對于戰線已經拉得非常長的萬達來說得不償失。
萬達初步完成布局的旅游地產,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至2010年底,萬達已投資近1700億元在全國各地開發旅游地產,迅速占據了旅游地產的半壁江山,其為主要股東的長白山旅游地產巨無霸項目已經開始預售。一個大膽的猜想是,萬達會否像進軍電影行業一樣,以旅游地產為支點全面進軍旅游業?雖然大多受訪者謹慎地表示不好說,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進軍旅游業最關鍵的是要會與地方政府溝通,而這一直是萬達的強項,如果萬達未來全面進軍旅游業,也不應該感到意外。
另一個外界較少關注的是,萬達還投資了傳媒行業。《華夏時報》所屬的經營實體就是由萬達集團投資的華夏時報傳媒廣告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萬達集團旗下唯一經營廣告業務的公司。
雖然從目前情況來看,傳媒業務在萬達的多元化產業中只是很小的“零頭”,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小到廣告牌、大到樓宇投放,都擁有巨大的廣告投放空間。萬千百貨作為商業連鎖,廣告平臺同樣難以估計,萬達院線的隨片廣告、院線活動也同樣有著巨大的市場拓展空間。
以此推斷,《華夏時報》會否是王健林為今后整合旗下廣告資源、大舉進入傳媒行業埋下的一支伏兵?
再多的猜想,也未必能框定萬達的發展邊界。就象十年前我們絕難想像如今的萬達規模,未來萬達能發展多大,或許只有天知道和王健林知道。
帝國邊界的終極猜想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果萬達規模不斷擴大,其人才儲備和企業管理的邊界又在哪里?會否制約萬達的業務擴張?
萬達高層很早就認識到,制約萬達發展的短板是人才。王健林就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他并不擔心萬達的商業模式和資金鏈,最怕人才儲備跟不上。曾經有一段時間,萬達高層多次在內部會議上埋怨萬達項目經常是開工了總經理還沒到位,招人填滿就行,想調整也沒有人,只能將就用。
不過,“缺人”的情況現在已經改善很多。據了解,至2010年底萬達員工總數將有近3萬人,僅2010年上半年就招聘員工4685名。如此大規模的招聘,填補了萬達的人才缺口,但隨之而來的新問題是:如此多的“新兵”,如何更快融入萬達?
就像萬達在商業模式上不斷做加法一樣,對于人才培養問題,萬達同樣做出自己的加法:建立萬達學院,根據企業需要培養人才。據了解,萬達已經在河北廓坊建立萬達學院,2011年就可以開學。到時,萬達學院每年可以培訓骨干人才1萬人次以上。萬達內部資料表明,今后萬達員工提拔為部門經理、部門經理提拔為高管、副職高管提拔為正職,可能都必須先到學院培訓,拿到結業證后才能提拔。
如果把萬達的人才培養比喻成萬達模式的“小考”,那么每一個中國民營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企業傳承問題或許將是萬達模式能否最終成功的“大考”。一位十分熟悉萬達運作的業內人士表示,萬達現在仍然在進入新領域,其商業模式還需要相當長的周期來完善和穩定。對于已近知天命之年的王健林來說,企業傳承將決定他心中的企業藍圖能否得到理想的延續。
正因為此,對于萬達近年來突然加快擴張速度,也有觀點認為是為了盡快確立企業版圖,為管理層交班做準備。
王健林和同樣接近知天命之年的王石,一個掌舵中國商業地產龍頭企業,一個領軍中國住宅地產,從成就來看目前難分高下。但在接班人的傳承上,王石似乎走在了前面。早在2004年,萬科已經完成了向第二代管理層的交班。不過,王健林認為:“接班人不是靠選出來的,而是靠在企業發展當中發現的,究竟接班人是誰要靠將來去發現。”
無論如何,萬達的接班人還遠遠沒有浮出水面。對于立志做百年企業的萬達來說,誰能繼王健林之后,駕馭萬達這個跨越多個行業的龐大商業帝國,或許是對萬達發展邊界的終極猜想。
本文下篇第四部分內容將以“萬達模式:商業地產的極致之舞”為題。敬請關注。
(本文系發表于《今日樓市》本期的年終專稿“2010:地產兩‘萬’時代”之第三部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