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車經銷商為什么要“抱團”
來源:
聯商網
2005-01-07 11:56
赤手空拳打市場
深圳是汽車消費主要城市,據記者得到的消息,2004年深圳市汽車銷售接近12萬輛,在2004年深圳零售業創下8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中,汽車經銷商就創造了近300億元的汽車銷售收入。
還有一組數字可以形象地概括深圳車商的貢獻: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冊的深圳大小汽車經銷商400余家,但真正有固定經營場所、有著實質經營行為的不足200家,以3S、4S店形式經營的大約80余家;近幾年深圳每年銷售各種機動車輛均超過10萬輛,上繳各種稅收約40多億元。
不僅如此,深圳車商更是為深圳車市拿下更多個全國性榮譽,海南馬自達、北京現代、福田奧鈴、風行、獵豹、長安、哈飛賽馬等品牌全國銷量名列第一的,都是深圳的車商。深圳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像紅彤別克、南方豐田、通利華海馬、風神汽貿等多次榮獲全國汽車經銷商十佳、五十佳,全國雙五星、全國冠軍店等榮譽的優秀車商。在最近深圳評選出的2004年50大民營企業中,也不乏深圳汽車經銷商的身影。
在深圳舉辦的多個汽車高峰對話及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和學者都對深圳車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他們為中國車市的先行者,開辟了汽車流通領域中多項先河。深圳車商品牌營銷和車主服務手段在全國首屈一指,像有“車市航母”之稱的新大興,“進口車大鱷”的中汽南方,以穩健團隊著稱的深業汽車,車主服務標桿企業標遠汽車、大勝現代,有商務車黑馬之稱的安誠瑞風、兆豐瑞,都在全國同業中有著廣泛的影響。
了解深圳車市的人都知道,這些榮耀的背后,更多的是車商們自身艱辛的經營。在深圳這個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出現了一大批諸如華為、中興、康佳、萬科等走向全國和世界的知名品牌。他們頭頂高科技、民族產業的光環,為深圳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扶持。而作為深圳車商,目前能走向全國的也只有中汽南方、兆方斯柯達等屈指可數的幾家。這是深圳車商實力不濟嗎?看看深圳車商為政府帶來的巨大財富和榮譽,答案就非常明了了。惟一不同的是他們今天的成就得靠自己赤手空拳拼出來。
“有人管,沒人疼”
用地成本高、沒有永久性規劃、沒有人真正關心經銷商的成長等問題,一直為深圳汽車經銷商所普遍關注。然而從經營用地的審批到上繳稅收的審核,雖然經銷商所面對的是政府各個相關部門的層層管理,但當經銷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卻不知道該向誰尋求幫助。可以說,“只有婆婆,沒有娘家”,有人管,沒人疼,這是深圳經銷商過去處境的真實寫照。
某深圳經銷商曾向記者訴苦說,產品出了問題還可以去找廠家,經營上的問題我真不知道該去找誰。雖說出了什么問題,廣東人喜歡自己解決,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能“抗”多久也是個未知數。經銷商們也都明白,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建立一個組織、成為一個集體,才能更好地克服發展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政府的角度來講,一個部門往往要管理幾十家、上百家經銷商,要做到面面俱到顯然也非易事。深圳市交通局某分局的局長也向記者表達了他的看法:“以前我們幾乎要面對所有的經銷商,工作量非常大。現在我們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去找商會,由商會來具體協調經銷商內部的問題。有這一層管理部門為我們分憂,我們的服務水平怎么可能不上一個臺階呢?”
盼望政府的扶持
長期以來,深圳市政府對房地產、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投入與支持力度都比較大,對發展汽車市場并不十分“感冒”,否則也不會有2002年風神汽車遷址廣州花都的事件出現,這讓深圳痛失發展成為汽車城的良機。作為改革開放特區,深圳的市場化程度比其他城市都要高,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要比其他地方更為激烈,而深圳的車商多年來在缺乏政府支持、以近乎無序、無人理睬的狀態,在慘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舉個最基本的例子,如汽車展場用地問題,目前深圳大大小小的汽車展場十來家,沒有一塊是永久性用地。車商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展場被拆,投資打水漂。
自2003年以來本已形成氣候的幾個汽車展場均因政府收回用地,一個個地消失,如華鵬、大世界、大富展場等。雖然2004年作為政府參與項目、規劃占地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深圳平方汽車園區”已開始籌建,但高昂的租金令車商望而卻步,且何時能夠建成還遙遙無期。
面對中國加入WTO三年以后,外商可以獨資運作銷售渠道,國內本地車商又面臨著新的挑戰,作為汽車消費的旺地深圳,必然也會成為外來“資本狼”重點開發的地方,競爭的激烈又是可想而知。一方面要爭分奪秒地搶客戶、搶市場,一方面要頂著臨時性用地隨時被拆的風險,一方面還要面對許多不可預知的政策風險,這些年來深圳車商錢雖賺得累,但自救能力非常強,在采訪中,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了深圳車商對政府有關部門的殷切期望。
據記者了解,在不久前舉行的深圳民營經濟表彰大會上,深圳市政府有關領導就表示:“深圳市政府各部門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中,思想還不夠解放,很多政策還不夠落實,服務還不到位。與江蘇、浙江及省內的南海、順德等地區相比仍有差距。深圳民營經濟占GDP總量僅21%,而全國平均水平為33%,浙江更高達53%;深圳民企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0%強,而全國平均比例為50%。未來深圳將進一步改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為民營及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當然,這對深圳車商多少是個心理安慰。但經歷了動蕩的2004年已被折騰得苦不堪言,一直靠自救挺過來的他們,此時急需的不僅是廠家真心的拯救,更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真正意義上的援救。(中國汽車報 王珊 張肅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