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書店競爭加劇 紛紛開進百貨商場
來源:
聯商網
2004-02-25 09:42
近年島內快速發展的百貨業和大商場,一改早期圖書設在賣場一角的模式,紛紛以提供數百坪的空間、贊助裝修費用等優惠條件,邀請“金石堂”、“誠品”、“紀伊國屋”等知名品牌書店進駐,吸引書店業在獨立設點之外,將百貨公司和大商場視為新的戰場。
這一流行趨勢,引領著島內書店的經營策略轉向,僅在臺北市新興的信義商圈內,就有新光三越百貨的誠品書店、華納威秀的何嘉仁書店,加上新開張的“Page One”進駐臺北101大廈,在信義商圈引燃了島內書店業的“空間大戰”。
熱鬧商圈本來就是書店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誠品書店副總經理廖美立表示,誠品目前有46家門市,其中19個位于百貨公司內,一般來說百貨據點假日的營業額都是平時的一倍以上,驚人的聚客率和成長業績,說明大型書店選擇進駐百貨商場是必然趨勢。
從新加坡起家的書店“Page One”,躋身臺北人氣旺盛的信義商圈,特別請來新加坡設計師陳家毅打造中國山水風格,在刻意造出的東西文化交融的空間氛圍里,以豐富的藝術設計類書籍、手工藝品展售及風味咖啡等吸引顧客。它以1億5千萬新臺幣資本額開設臺北旗艦店,一個月的營業目標是3000萬元,預計兩年達到收支平衡,將向上海等地發展。
島內以“誠品”為代表的大型書店,過去靠著營業時間積累業績,拓展市場占有率。誠品敦南店就是24小時開放,在誠品各店中取得最佳業績。如今“Page One”這一外來書店以“空間”概念挑戰,島內書店的生態突變,書店地點和面積大小儼然成為時下書店空間競爭的焦點。廖美立表示,為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大力拓展店面是“誠品”今年的發展目標,他們準備年內再開5到10家分店。
除了空間因素,書店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經營特色和策略的競爭。以人文藝術奠基的誠品書店,開展著重提升生活品位的復合式書店商場,并通過兒童館、電影館和音樂館等主題項目,營造鮮明的風格特色。
面對硝煙彌漫的“書店大戰”,政大書城老板李銘輝樂觀其成,他認為“書店大戰”可以共同鼓勵閱讀人口、提高閱讀量。他表示相信,未來島內的書店會更多。 (消息來源:新華社 記者何自力 趙新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