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病癥”大起底:巨頭光環下的暗與光
出品/三車財觀
在互聯網行業的璀璨星空中,阿里巴巴曾是最為耀眼的存在之一。它以電商業務為基石,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業務涵蓋金融科技、物流、云計算、數字媒體等多個領域,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商業運作模式。
然而,近年來,這家巨頭企業卻似乎陷入了發展的泥沼,增長乏力、創新不足、內部管理問題頻發等困境逐漸浮出水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而一封阿里前高管的萬字長文,更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
元安(花名),這位在阿里工作長達十五年,擔任釘釘產研負責人的資深員工,在離職之際,于內網發布了一篇近萬字的深度剖析文章。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敏銳觀察,毫不留情地撕開了巨頭的遮羞布,將阿里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展現在大眾面前。

截取阿里離職員工發萬字長文
這篇萬字長文,不僅僅是一個員工的離職感言,更像是一份振聾發聵的“診斷書”。曾經輝煌無比的阿里巴巴,究竟“病”在何處?
“病癥”剖析:內部管理的沉疴
隨著阿里規模的不斷擴張,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大公司病”。
一來,如今的阿里,組織結構愈發臃腫,層級繁多,部門之間的壁壘日益森嚴。就拿一次簡單的業務創新提案來說,從基層員工提出想法,到層層上報審批,要經過多個層級、多個部門的評估與審核,決策流程冗長繁瑣。一個原本可以快速推進的創新項目,可能因為這種復雜的流程,在漫長的審批過程中錯過了最佳的市場時機。
在電商業務中,當新興的社交電商模式興起時,競爭對手迅速做出反應,推出了一系列結合社交元素的電商玩法,吸引了大量用戶。而阿里由于內部決策流程緩慢,相關業務部門在是否跟進、如何跟進等問題上反復討論、協調,耗費了數月時間才推出類似的功能。這不僅導致阿里在社交電商領域的布局滯后,還使得部分用戶被競爭對手吸引,市場份額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
這種組織上的僵化,嚴重阻礙了創新的產生與落地。員工們即便有好的創意和想法,也會因為繁瑣的流程和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而望而卻步,創新的熱情被逐漸消磨。
二來,在人才管理方面,阿里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近年來,為了引入新鮮血液和多元化的思維,阿里大量招聘外部“新秀”。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阿里味”的缺失。新員工對阿里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理解不夠深入,難以完全融入阿里的團隊氛圍,使得團隊內部的凝聚力和協作效率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內部的績效競爭也逐漸呈現出惡性化的趨勢。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部分員工過于關注個人績效,忽視了團隊合作和公司的整體利益。一些員工甚至為了達成績效目標,不惜采取一些短期行為,損害公司的長期發展。
職級通脹問題也日益凸顯。隨著公司的發展,員工的職級不斷晉升,但相應的能力和貢獻卻未必匹配。這導致一些高職級員工占據著大量資源,卻無法創造出與之相匹配的價值,而真正有能力、有潛力的員工晉升空間卻受到擠壓,激勵機制逐漸失效。
市場挑戰:外部競爭的沖擊
阿里巴巴在外部市場競爭激烈,面臨著來自多個方向的強大競爭壓力。
一來,如今,國內電商市場早已不再是阿里一家獨大的局面,競爭愈發激烈,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拼多多的崛起堪稱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它以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和極具吸引力的低價策略,迅速在電商市場中撕開一道口子,贏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

2024年三大巨頭營收數據
拼多多通過創新的“拼團”模式,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的力量,讓用戶在邀請親朋好友一起拼單的過程中,實現商品價格的大幅優惠。這種模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還借助社交裂變的方式,在短時間內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特別是在下沉市場,拼多多更是如魚得水,憑借低價商品和社交互動的雙重優勢,成功占據了一席之地,分走了阿里電商業務的一部分市場份額。許多原本在淘寶購物的用戶,被拼多多的低價商品所吸引,轉而投向拼多多的懷抱。
京東同樣不容小覷,多年來,京東一直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在商品品質方面,京東嚴格把控入駐商家的資質和商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購物保障,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眾多對商品品質有較高要求的用戶。其標志性的京東物流,以快速配送和優質服務著稱,在許多城市實現了當日達或次日達,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購物體驗。
面對拼多多和京東等競爭對手的激烈沖擊,阿里電商業務的增長步伐明顯受到阻礙。市場份額的下滑、用戶增速的放緩,都給阿里敲響了警鐘。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幾年里,阿里在國內電商市場的份額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原本領先的優勢正在逐漸縮小。
二來,在云計算市場,阿里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國際上,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 等巨頭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在全球云計算市場占據著領先地位。AWS作為全球最早布局云計算的企業之一,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一直保持著領先優勢,為全球眾多企業提供了穩定、高效的云計算服務。微軟Azure則依托微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全球資源,在企業級市場表現出色,與眾多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國內,騰訊云、華為云等競爭對手也在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拓展市場份額。騰訊云憑借騰訊在社交、游戲等領域的強大生態優勢,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定制化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在互聯網行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華為云則以技術創新和安全可靠的服務為核心競爭力,深入布局政務、金融、工業等多個行業,通過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行業解決方案,逐漸在云計算市場嶄露頭角。在一些關鍵行業的云計算項目招標中,阿里云時常面臨來自騰訊云、華為云等競爭對手的激烈角逐,部分項目甚至遺憾落選,市場份額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
三來,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阿里的跨境電商和國際市場拓展帶來挑戰。在跨境電商領域,經濟不穩定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需求減少,沖擊了訂單量和銷售額。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貿易壁壘和關稅增加,商家利潤被壓縮,經營壓力增大,部分商家減少或退出平臺。
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也對阿里業務模式提出新要求。消費升級使消費者更注重商品品質、品牌和個性化服務,產業升級促使傳統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對云計算等技術需求旺盛。阿里需提升商品質量把控、商家服務水平,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同時增強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為傳統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但部分傳統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識不足、投入有限,導致合作推進困難,影響了阿里相關業務拓展。
結語:巨頭的重生之路
阿里巴巴,這個曾經在互聯網行業呼風喚雨的巨頭,如今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然而,危機之中亦蘊藏著轉機。面對重重困境,阿里巴巴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求變。蔡崇信和吳泳銘接手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措施,試圖為阿里重新注入活力,找回曾經的競爭優勢。
在業務戰略上,阿里巴巴聚焦核心業務,對非核心業務實施戰略收縮。公司陸續出售高鑫零售、銀泰百貨等資產,將資源集中投入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領域。在電商方面,淘天集團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完善商家經營生態,加大直播電商投入,打造個性化購物推薦系統。在云計算領域,阿里云明確公共云優先戰略,加大AI技術研發應用,推出基于AI的云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提升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阿里變革的重要方向,AI被視為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阿里全力投入AI基礎設施和技術先進性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通義大模型,其性能在全球多個權威評測榜單中領先,并不斷擴大開源。在電商領域,利用AI實現智能選品、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推薦;在云計算領域,通過AI優化資源調度和運維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穩定性。在2025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業務實現加速增長,云計算業務增速加快,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阿里巴巴2025年一季度財報
另外,蔡崇信和吳泳銘強調管理團隊年輕化,計劃在4年內讓85后、90后成為主力管理者,為年輕人創造更多上升機會,激發組織創新活力。同時,給予各業務集團更大自主權,使其能根據業務特點和市場需求靈活決策,提高業務響應速度。
企業文化的重塑也在同步進行。阿里重新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觀,將用戶需求置于首位,圍繞用戶開展業務。通過“湖畔小屋”等方式復刻創業起點,喚醒員工創業精神,讓員工找回創業初期的激情和使命感,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工作。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沒有永遠的王者。唯有不斷適應變化,勇于創新,才能在市場的浪潮中屹立不倒。讓我們共同期待阿里巴巴能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再次書寫互聯網行業的傳奇篇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