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斷貨王”:有商家月銷幾萬單,有商家復購率80%
來源/天下網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臘月二十三,河南開封的一間工作室里,李紅慶正專注地將一塊木雕版沾滿朱砂,壓在特制的宣紙上,一按一揭間,尉遲恭的怒目、秦瓊的鎧甲躍然浮現。但是這幅木版年畫還不算完成,“剛印好的畫帶著‘火氣’,得晾一段時間,讓顏色滲透紙張,這張畫才算成了。”
每年的臘月是李紅慶最忙的時候,一邊是淘寶店鋪來不及發貨的訂單,一邊是附近居民絡繹不絕,求購“全手拓的老派門神”,他常常要工作到除夕才能閑下來。
在中國的“年味”里,門神年畫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除夕這天,長輩們會把早早采買好的年畫貼到大門上,祈求家宅安順。
當傳統年畫還在執行“鎮宅”的古老使命時,年輕人則把門神請到了冰箱上。
傳統年畫和冰箱貼年畫
00后小王網購了一對冰箱磁吸門神,還配了“平安喜樂有錢花”“多吃不胖身體棒”的對聯,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摁在了冰箱上,拍下照片發到朋友圈,配文:“雙開門冰箱配雙門神,守護打工人的碳水安全感!”
當“年味淡了”成為春節標配話題,本質上是我們總想去復刻兒時的記憶,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我們既繼承傳統的年味,也創造新的年味。
《天下網商》采訪了兩位經營“年味”生意的商家:一品文化的店主李紅慶是一位非遺手藝人,在開封做了十多年木版年畫,他想守住這份傳統的年味,也想加入新鮮的元素讓這門老手藝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木丁良品的店主小倩則是一位創業的寶媽,她觀察年輕人的喜好,推出“年味冰箱貼”等產品,一個月能賣出幾萬單。
年味從未消散,它只是長出了各種新的形態,有人彎腰撿起歷史,有人俯身貼上未來,但是這些“年味生意”都映照出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新年儀式感——在奔赴新歲的路上,總要有一點熱騰騰的念想。
繼承年味,貼上年畫才是年
“有個上海客戶,每年都來我店里買年畫,他說每次把新的年畫貼完后,會把換下來的舊年畫封裝起來,放到箱底珍藏。干這一行,最開心的就是這種被人認可的時候。”
今年是李紅慶回到家鄉從事木版年畫的第10年,也是他在淘寶上賣木版年畫的第10年。
提起中國的年俗文化,木版年畫必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北宋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近年歲,市井皆印賣門神”的記載。中國有大大小小幾十個木版年畫的產地,河南開封、重慶梁平、山東濰坊、天津楊柳青等等都十分著名,其中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紅慶是河南開封杞縣人,就在朱仙鎮隔壁,他今年41歲,師承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任鶴林。
小時候,李紅慶家中有長輩從事木版年畫的相關工作,他耳濡目染,屬于既有手藝天賦,又有感情基礎的天選傳承人。“但是剛畢業的時候,家里人并不支持我從事這行,因為又苦又沒錢賺。我自己學的是管理專業,也在外闖蕩過幾年,但是這么多年,我內心始終放不下這門手藝。”
開封木版年畫全程需要手工制作完成,其制作過程主要為畫、刻、印、晾四個步驟:先在木版上繪制線稿,然后根據線稿雕刻木版,再套印上色,最后晾干墨水。其中根據一幅年畫上色的復雜程度,需要刻出多塊版子,所以一套彩色的年畫木版,往往需要刻制4—6塊版子,制作周期需要3個多月。“因為是純手工制作,最后印出來的每張年畫不會完全相同,但正是這種手工痕跡,讓年畫有了靈魂和生命力。”
“二十三,祭灶王。”農歷小年素有“掃塵和祭灶”的習俗。今年,李紅慶以灶王爺為主題,制作的乙巳蛇年灶王爺木版年畫是店里的爆款,賣出600多張,已經斷貨了,“灶王的畫稿是老的,但是上面乙巳蛇年的日歷是單獨新刻的,這個每年替換,其實工作量挺大的”。
不同于機械化印刷生產,全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畫產能非常有限,以灶王年畫為例,一個很熟練的手藝人,一天也只能印100張,印好一個顏色要晾干等第二天再套印下一個顏色,印好后還要修畫,成品率一般在80%—90%,“畢竟不是機器噴繪,不能做到完美,但是現在很多人喜歡買全手工的年畫,恰恰是喜歡這種不完美的痕跡。”
隨著國潮復興,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上了這種質樸又年味十足的傳統年畫,進店的年輕人常常好奇地問李紅慶各種年畫的制作細節;木版拓印的過程,還被制作成了小課程,店鋪里也同步銷售雕刻工具和拓印的墨水、紙張。
這些年里,他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客戶,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貼上年畫才是過年的感覺”。
“去年10月份,來了一位中國臺灣的客人,想做一套媽祖的年畫版子,他找遍了各種地方都沒找到。他在淘寶上找到我,也沒抱什么希望,就是問我能不能找到老畫稿。結果還真的被我給找出來了。”對方要的很急,希望在年前可以做出來。李紅慶日夜趕工,終于在2個月內給他做出來了,“這套版子要雕5塊,但這個題材之前我沒雕過,很費了一些功夫。做好后,印出來的效果他很滿意,帶回去了。”但是這復雜的一單,他只收了對方不到4000元的手工費,“它的價值不在于我要賺這點錢,而在于手藝傳承下去了,更多人看到了開封木版年畫”。
年前是李紅慶最忙的時候,最近每天要發出幾百個快遞,“大部分都是老客戶,我們店鋪的復購率能有70%—80%,一二線城市的客戶比較多;美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很多海外華人也來買,每天都有寄到國外的訂單;還有一些文化宮、博物館等機構的客戶,會讓我們還原一些老畫稿。”
現實中不善言辭的李紅慶,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談起木版年畫的傳承與傳播時,仿佛換了一個人,“我以前不太會運營店鋪,正在學習中,淘寶非遺小二湘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李紅慶(左)給湘南介紹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
2025年,李紅慶有兩方面的計劃,一是繼續復原老畫稿,把開封木版年畫的根傳承下去;二是以當代的審美結合流行元素,嘗試新的畫稿,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創造年味,冰箱貼成為熱門載體
有人想把過去的年味復原,也有人在不斷創造屬于這一代人的新年味。
春節前一個月,淘寶店鋪“木丁良品”的首頁悄然換上紅色主題——財神、對聯、門神等元素的冰箱貼被搭配成“年味套裝”,成為熱銷爆款。店主小倩告訴《天下網商》,每年的爆款都不太一樣,“去年‘五路財神’是大爆款,今年變成了‘四季三餐’‘五谷豐登’。”
小倩經營這家專門賣冰箱貼的小店已經超過10年,年味冰箱貼是這幾年爆火的新品類。它的銷售特點是集中在春節前一個月,“消費者一般會先少買幾個看看質量,收到貨后覺得好看,就會來復購。因為冰箱貼貼得少了不好看,有的消費者甚至會把整個冰箱都貼滿。”木丁良品的回購率接近50%,越來越多的買家將冰箱變成“展示墻”,“有人專門買來收藏,甚至定制展示柜”。
2015年剛開店的時候,“木丁良品”定位雜貨店,一次偶然的機會,小倩從福建工廠拿到一批樹脂材質的食物冰箱貼,面包、咖啡、煎蛋……各種食物造型精致可愛,很快成為店鋪爆款。“那時候淘寶賣冰箱貼的商家還很少,大家覺得這只是個小眾品類。”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冰箱市場百戶擁有量超過103,意味著少數家庭甚至擁有兩臺以上冰箱,所以說,冰箱貼這個品類雖然小眾,卻擁有巨大的施展空間。
2020年左右,在社交媒體上求“暴富”“暴瘦”“吃好喝好”的年輕人特別多,很多文創類的小物件也會以這樣的流行文化作為設計元素,小倩心想,何不把這些年輕人的小心愿也做成冰箱貼呢?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一直合作的工廠,“一開始老板還擔心太俗氣,結果上架一個月就賣了幾萬單”。那一年,這些紅底金色描邊的小標語成了爆款冰箱貼,也把小倩店鋪的月銷售額拉高到了五六十萬元。此后,財神、門神、春聯等年俗元素被陸續開發,年味冰箱貼的成員越來越多。
小倩告訴《天下網商》,冰箱貼雖小,背后的產業鏈卻在這幾年經歷了數次迭代,每年流行的材質也不盡相同:早期產品以樹脂為主,材質單一;如今,金屬、亞克力、流沙等工藝層出不窮。“金屬成本高,但質感高級;樹脂容易量產,適合走性價比。去年流行金屬浮雕,在文創類產品里比較受歡迎,但今年樹脂又‘殺’回來了,像年味冰箱貼就是以樹脂材質為主,產品更大眾化。”
今年店鋪里出現了不少新的爆款:“三餐四季”樹脂對聯月銷超5000件、塞進了真實谷物的“五谷豐登”也賣出了5000多件。
但是小倩也坦言,如今冰箱貼無論是在生產端,還是在銷售端,都“挺卷的”,“一款設計火了,所有商家都賣同款,利潤空間很小。而且進來的店鋪越來越多,以前全網賣冰箱貼的不到十家,現在搜關鍵詞能跳出幾百個店鋪。”
這就更加考驗店主的選品能力和組貨能力,小倩表示,因為工廠開發的新款非常多,想賣出差異化,需要具備這兩種能力:
首先要洞察到年輕人當下的情緒,冰箱貼所蘊含的寓意要踩準年輕人的喜好,“‘財神’系列去年賣得很好,今年還是爆款,‘順遂六件套’‘好柿花生’等也賣得很好,另外像招財貓這種就是經典常青款”;
其次是要有審美和組貨的能力,小倩店鋪的年味冰箱貼爆款鏈接里有112種SKU(獨立庫存單位),排在前面的SKU基本都是爆款組合,價格在25元到50多元不等,“消費者進來,他們不會自己一個個單獨挑,主要看你的搭配,你審美在線,組合得好看,這個SKU就賣得好”。
不過小倩也表示,現在同類店鋪間的爆款也不大一樣,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大家在選擇主推款的時候會有側重。
除了年味冰箱貼,小倩在去年還切入了文旅冰箱貼的市場。
這兩年文旅市場火爆,各地景點涌現出大量文創產品。其中冰箱貼憑借客單價相對低,有紀念意義又好攜帶等優勢,成為旅游產業里的爆款品類。“相比景點的零售價,我們線上店鋪的價格更便宜,很多游客在景區里看到好看的冰箱貼,會到淘寶來搜同款。”
小倩表示,她已經觀察了一年,正計劃更加深入文旅賽道,“一些城市元素的冰箱貼,在它的旅游旺季特別好賣,比如暑假的內蒙古、新疆;寒假的哈爾濱;云南是四季都是旺季。我們正在和插畫師合作,做一些有自己版權的產品,這樣既能形成產品的差異化,也能降低一些成本。”
不同的形式,都在傳承年味。大門上紙質的秦瓊敬德與冰箱上樹脂做的“暴富財神”,誰說不是跳動著同一血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