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日本樂天海外美妝店終止運營?
出品/聚美麗
作者/馬爾斯
2025年,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華的敗退仍在持續。
日前,日本樂天市場rakuten美妝海外旗艦店在淘寶發布了店鋪終止經營公告,稱其擬于2025年2月14日自主終止運營。
針對此公告,聚美麗第一時間向客服進行詢問,其稱目前稱所有的產品都賣完了就不做了。另外,抖音Rakuten美妝海外旗艦店正處于“商品上架中”,聚美麗詢問其是否要退出,客服表示是的,目前要閉店。從抖音旗艦店來看,顯示目前已售5984。
圖源:淘寶/抖音
“賣完就不做了”、“目前要閉店”,而Rakuten(樂天市場)作為日本最大的電商平臺,其旗下美妝海外旗艦店此番于中國市場的“變動”,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日子不好過。
言安堂CEO趙國慶認為,“這與中國市場的消費人群分化有關,再加上社交媒體等的盛行,很多消費者開始祛魅,國外、日韓的一些小眾等品牌受到影響,可能在中國就慢慢退出了。”
01
與歐萊雅集團有合作
梳理Rakuten的發展歷史來看,其于全球市場均有布局、且與國內外頭部企業/品牌有合作的經歷。
據Marketing愛好者公眾號報道,Rakuten是樂天集團株式會社旗下的,為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由Hiroshi Mikitani于1997年在東京推出。
圖源:Rakuten網站
Rakuten Ichiba商家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在線店鋪,然后銷售自己的產品。由于Hiroshi Mikitani的策略,使Rakuten在日本大獲成功,在短期內就吸引了2000多家的商戶和每月接近上億的訪問量,成了日本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并在2000年完成上市。
且據M123跨境工具導航報道,預計到2026年將至27.4萬億日元(約1.29萬億元)。Rakuten作為日本的主要電商平臺,其國內會員總數已超過1億,且在日本國內EC流通總額為5兆日元(約合人民幣2358億元)。
關于美妝相關,Rakuten早有布局。據報道,在2014年,Rakuten就通過向Beauty Collection的母公司Lubic購買100%股份的方式收購這家公司,Beauty Collection成立于2007年,總部在大阪,其主要業務是電話預定美妝業務。
2016年,Rakuten以約8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現金收購了住友商事旗下的日用品電商“爽快藥妝”100%的股份,將其變成全資子公司。
除通過不斷收購擴展美妝相關業務板塊外,其也與諸多美妝品牌建立了合作。例如,據Rakuten日本樂天跨境電商報道,花西子、完美日記彼時出海日本就有入駐Rakuten電商平臺。
報道還稱,富士經濟的《化妝品營銷手冊2022》記載,2022年日本化妝品市場電商份額為大盤的28.4%,日本Rakuten在其中占據7.2%。
另外,在Rakuten及樂天集團在美妝領域相關的最新動向中,最值得關注的動作便是其與歐萊雅的合作。
據今日頭條報道,去年11月,樂天與歐萊雅宣布達成新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美容行業的客戶體驗。雙方將結合樂天的人工智能技術、營銷大數據與歐萊雅的美容技術,提供高度個性化的美容解決方案。
彼時,樂天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iroshi Mikitani表示,與歐萊雅的合作將推動日本美容市場的新發展。
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Nicolas Hieronimus則強調,技術正成為開啟美容未來的關鍵,與樂天的合作將實現“人人美麗”的愿景。
以上種種可以看到,Rakuten作為全球靠前的電子商務平臺,且與國際巨頭、國內頭部品牌/企業均有合作,且在美妝市場有著不錯的發展,但如今,其旗下海外美妝旗艦店突然在淘寶宣布終止運營,可能是因在中國市場遇到了發展困境也或許有其它原因,結合近年來,日妝在華的“節節敗退”境況來看,這一事件的發生,可能也會讓日妝在華的寒意加劇。
02
日妝在中國大潰敗?
除Rakuten外,去年以來,日妝及相關企業在中國市場遭遇著不同程度的困境,諸多零售商/日妝品牌也折戟于此。
近日,有小紅書網友表示,日本的潮流零售雜貨店LOFT上海萬象城店關閉,目前正在閉店特賣,其中洗護3折;其還稱從該店從開業到關店僅3年,但目前閉店這一家,在上海、成都還有其它店。
而這也是繼日本百元店鼻祖大創在中國內地市場“敗退”后,又一日本零售商旗下的一家門店因戰略調整選擇閉店,從中也可以窺見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經濟下行下,于中國市場的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
圖源:小紅書
另外,從品牌端來看,自去年以來,多個知名日妝品牌紛紛關閉在中國的線下專柜和線上旗艦店。
比如,日本高絲在2024年4月關閉其天貓旗艦店,同年12月初被爆計劃全面撤柜。
又如,資生堂集團旗下的敏感肌護膚品牌安肌心語于2024年12月15日起停止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產品銷售。
除了閉店、退出中國市場外,還有日妝品牌關停,如花王集團關停了旗下包括SALA、AUBE、COFFRET D’OR等多個品牌。
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中國的大潰敗,從財報數字來看,更為直觀。以四大日妝集團的2024年前三季度財報為例,資生堂集團在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2.4%;高絲在財報中透露,從渠道端來看,中國市場的電商渠道和旅游零售渠道都呈下滑,且2024年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其中2024年Q3在旅游零售渠道,中國市場同比大幅下滑50%。
可以看到,過去一年,日妝及相關企業多呈現失勢狀態,趙國慶指出,中國的運營結構,包括渠道,基本達到平衡狀態,沒什么紅利,國外一些企業不能適應中國互聯網全域運營模式,也會逐步退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也就是說,除了經濟下行、核污水事件、地緣政治等的影響外,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地化的運營,對全域運營模式的適應等,也是其在華“潰敗”的原因。
譬如,前段時間公告退出中國的日本知名護發企業,就稱:“鑒于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動向及業務環境惡化等,綜合判斷集團整體經營資源優化等,決定解散及清算上海子公司。”
但日妝等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并不意味著,中國美妝市場的發展就不太行了。在趙國慶看來,“中國人的消費,并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化,因為并沒有發生大的經濟危機,只不過消費傾向有調整,若大的買不起,小的還是會去買的,所以,這就給了一些品牌,像國內的國貨美妝品牌快速成長、崛起的機會,因為中國的品牌更了解本土市場。”
“這時,外資美妝企業受到的沖擊可能會比較大,因為要面臨中國市場消費人群分層、全域化等的改變。”
面對市場變化,跟不上那就會掉隊。這也意味著,包含日系美妝相關企業在內,若想在高增長態勢結束、處于轉折期的中國市場獲得生意的增長,首要做的就是,進行在地化改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