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強勢加碼上海,600億灑在了濱江西岸
出品/觀點網
撰文/高遠
自10月29日,香港置地宣布退出建設銷售型住宅發展業務,專注于亞洲門戶城市的投資房地產。該公司將新策略方向指向了商業地產
據當時報道,香港置地已明確表示,將不再投資于建設銷售領域,并將積極從這個業務回收資本,用于把握在新綜合商業房地產的機會,專注于超高端項目。旨在成為在亞洲門戶城市專注于超高端綜合商業房地產的業內領導者,創造增長和長期經常收入。
因此在消息發布后,市場對香港置地新策略的第一步充滿好奇。
11月27日結果揭曉,香港置地在上海徐匯濱江正式發布其尊尚綜合商業品牌系列——“置地中環”,并同步推出品牌定位“置地中環 百年優越 (C FOR CENTRAL, CENTRAL IS PRIME)”。中國內地首個“旗艦中環”項目——上海西岸中環亦正式亮相。
據了解,香港置地將中環分成了“旗艦中環”、“地標中環”、“精品中環”三條定位不同的產品線來布局內地商業地產版圖。
早在2018年,香港置地通過北京王府中環項目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隨后幾年時間香港置地在南京、杭州、成都、重慶等城市紛紛落子。
目前,“置地中環”系列在中國內地市場總投資額超830億,建設規模約290萬平方米,而上海西岸中環作為中國內地首個“旗艦中環”項目,總投資額超過600億元(約90億美元),開發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投資金額和開發規模都幾乎比得上內地其他中環項目的總和。
實際上,香港置地在內地商業布局除去“中環”之外還有另一條產品線“光環“。“光環”系列偏向中端并有更多自然元素,主張為生活注入自然靈感,探索在地文化融合,成就城市區域升級,定位為地標區域型城市自然綜合體,城市能級上相對次一級。
此前有接近香港置地的人士向觀點新媒體透露,香港置地位于內地的光環產品系有一定概率也將做出調整。該人士提到,不排除將該產品系“剝離”處理。對于這一潛在可能的調整。
結合上海西岸中環的品牌發布的現場資料來看,香港置地豪擲600億在徐匯濱江沿岸打造西岸中環,打破香港置地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記錄。與之相比,光環系列產品的確算不上太核心的資產。
據了解,香港置地“退出建設銷售型住宅發展業務”為主旨的新戰略,就提及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回收約100億美元的現有資本,為新投資產生現金并提高股東回報。
其中,預計60億美元來自完成并出售余下的建售物業項目,另外40億美元則主要來自投資物業。要實現40億美元的投資物業收益也很顯然需要依靠上海西岸中環此類旗艦產品來支撐。
上海西岸中環原屬地塊,作為徐匯西岸金融城板塊面積最大的單一綜合體項目,由28塊地皮統一整合而成,2020年2月打包出售時一度震撼了整個市場。
據土拍現場資料,該宗地塊共獲得兩名競買人預申請,地塊起價310.2億元,一輪加價后便再無人報價。
地塊最終由上海怡興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優盛達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重慶利嘉華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及Hongkong Land (West Bund) Development Limited(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0.5億元拿下,溢價率0.1%。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公司均為香港置地的關聯公司,且為怡和集團的關聯子公司。
那時正在疫情時期,香港置地斥資超300將這宗巨無霸綜合地塊收入囊中,刷新內地第一總價地王記錄,算是相當有魄力的布局動作。
項目前景方面,西岸中環180萬平方米的開發面積中包含24萬平方米的商業零售空間、65萬平方米的超甲級寫字樓群、16萬平方米的高端濱水住宅公寓和5萬平方米的2座奢華酒店,以及超過5萬平方米的文化與藝術場館及配套。
按照出讓文件,除了可供出售的部分,香港置地還需自持辦公60%,同時商業、租賃住宅、酒店與文化體育均需100%自持,不得出售。
時隔4年,香港置地也到了收獲果實的季節。其中,項目的住宅部分已經順利開盤并實現日光。
今年4月,在香港置地宣布退出住宅業務的前6個月,屬于西岸中環中的住宅部分—香港置地·啟元項目開盤。該項目主力面積段是建面約280、330平方米產品,還有個別幾套復式房源,均價17.8萬/平方米,但80套房源就獲得188組認籌。據了解,開盤2小時全部售罄,銷售額達44.55億元。
在將手里僅存的豪宅項目清倉后,香港置地帶著綜合體項目西岸中環進入了企業發展新階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