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餐飲上半年,有巨頭凈利潤暴跌133倍!
出品/餐觀局
作者/蘇摩
時光匆匆,轉眼2024年上半年已迎來終局,要問餐飲人對于2024年上半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千言萬語或許只能匯聚為一個詞:難,太難了。正如一位餐飲人所言,“好像回到了2022年的餐飲黑暗時代。”
明明已經沒有了疫情,也不再存在封控、禁堂食等政策,餐飲卻依然陷入了集體大潰敗。持續不斷的價格戰,越卷越低的產品價格,不斷被削薄的利潤,瘋狂涌入跨界入局對手.....一個個噩夢仿佛重拳般不斷捶打著當下的餐飲人。
有數據統計,僅2024年上半年餐飲門店倒閉數量就超過百萬,幾乎趕上了2023年全年數據,是2022年全年餐飲注銷門店的2倍數量。無數餐飲商戶們血本賠光,最后只能黯然退場,“活下去”再一次成為全體餐飲人的吶喊。
不止餐飲小品牌們掙扎在困頓中,頭部餐飲品牌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奈雪的茶預計約為4.2億元至4.9億元;呷哺呷哺至少虧損了2.6億元;就連當下咖啡巨頭瑞幸咖啡,利潤同比去年也下滑了50%....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面對如此嚴峻形勢,餐飲人該怎么做呢?為此,餐觀局特意收集了當下已發財報,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餐企數據,并對此進行了深入對比分析。
1
餐飲巨頭的上半年,實慘!
南城香創始人曾在視頻里透露了上半年南城香業績,“稅費社保工資等地都在上升,流水總量也在上升,但價格在下降,利潤也在下降,本該來的旺季不旺.....”真正是不該上升的上升,該上升的卻下降,數據趨勢很不好看。
然而,南城香并不是特例。餐觀局特意搜索了當下已發財報的代表性上市頭部餐企,從表格中我們會發現,除了達美樂中國、全聚德、百勝中國這幾家餐企之外,其他頭部餐企都處于利潤下滑狀態,情況可謂相當慘烈。
圖|餐觀局制圖
其中利潤跌幅最多的無疑是呷哺呷哺。去年上半年品牌好不容易扭虧為盈,扭轉了自2020年之后的跌勢,如今品牌又再次由盈轉虧。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評估,預期呷哺呷哺收入約為24億元,同比減少約15.9%;錄得凈虧損約2.6億元至2.8億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錄得的凈利潤212萬元,取最大值的話凈利潤暴跌了近133倍。
陷入同樣尷尬命運的還有奈雪的茶,自2018年上市后品牌五年未實現盈利,好不容易去年盈利了7000萬,今年上半年又再次陷入虧損。據奈雪的茶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4年上半年收入約24-2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約4.2-4.9億元,利潤同比也下滑了近8倍,可怕。
圖|奈雪的茶預警公告
一直以來以“多品牌戰略”多次壓中餐飲風口的九毛九,今年上半年也利潤也陷入大幅下滑困境。據官網盈利預警,預計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30.64億元,同比增長約6.4%;歸母凈利潤不少于670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跌了約7成。
就連去年1年開出近萬門店,今年截止7月份也開出5128家門店,實打實飆店之神的瑞幸咖啡,凈利潤同比去年也呈現了不小的壓力。據瑞幸最新披露的上半年財報,總凈收入高達146.81億元,同比增長38%,營收的確實現了大幅度增長;但凈利潤卻只有7.88億元左右,相比去年下滑了50%,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情況。
同樣營收下滑的還有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據品牌發布的公告,上半年營收4.3億元-4.5億元,同比減少36.6%-39.4%;凈利潤為6700萬元-7400萬元,利潤下滑了53%左右。
圖|海倫司盈利預警公告
老品牌西安飲食,凈利潤為-6500萬元至-5450萬元,凈利潤下滑了41%。
也就只有百勝中國、達美樂中國與全聚德,真正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雙增長。據百勝中國財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凈利潤為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67%。
而據達美樂中國達勢股份公告,預計2024年上半年總收入將不低于人民幣20.0億元,同比增長率預計不低于45.0%,經調整凈利潤不少于人民幣4800萬元,相較去年同期的虧損增長了近5倍。全聚德上半年總營收為6.87億元,同比增長2.85%,凈利潤2933.96萬元,同比增長5.10%。
縱覽以上頭部餐企營收業績,真正可謂是哀鴻遍野,九死一生。“...史無前例的慘淡,讓無數的餐飲人感到絕望。”餐飲人栗米在朋友圈寫道。“虧損”幾乎成了今年上半年上市餐飲品牌唯一基調,去年的餐飲復蘇轉眼成了夢幻泡影。
為何會這樣呢?餐飲品牌們賺錢為何變得這樣難了?
2
價格內卷不是全部原因
對于以上問題,相信不少餐飲人都是一個共同答案:卷,太卷了,整個餐飲賽道都快卷飛了!
去年還偏向于卷營銷、卷產品、卷場景、卷模式、卷體驗,卷各種 戲碼頻繁上演,但今年大家都不拐彎抹角了,開始直接赤裸裸的卷價格。3元早餐、6元奶茶、9.9元咖啡....層出不窮的低價產品,卷得餐飲人眼花繚亂。
以前只有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這些洋快餐品牌出“窮鬼套餐”,現在卻成為餐飲品牌標配,西少爺、老鄉雞、奈雪的茶等品牌也開始推出各種各樣類型的“窮鬼套餐”。就連人均消費800 的高端餐飲品牌新榮記,上半年也推出了398元“一人食套餐”,堪稱高端人士的“窮鬼套餐”。哪怕是跨界入局的山姆、宜家等品牌,也開始頻推各種優惠套餐。
圖|漢堡窮鬼套餐,來自網絡
6月份老鄉雞更是喊出“價格回到2008年”口號,產品開始大幅度降價;7月陳記順和喊出類似的口號“(價格)回到10年前,重回28元鮮牛肉時代”;八合里在官方微信號上發布文章《價格回到10年前》。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有的餐飲品牌甚至已經打出了“免費吃”口號,直接將價格內卷到了“0”。
如此極端的價格內卷,造成的結果就是,餐飲品牌人均客單價大幅度下滑,以九毛九為例,據財報數據,2024年二季度太二酸菜魚人均消費為69元,比一季度整整下降了4元;慫火鍋以及九毛九西北菜人均都降了2元。類似的還有海底撈,去年人均客單就跌破了百元。呷哺呷哺客單價也已下跌的60元以下。
圖|火鍋品牌客單價下滑趨勢,浙商證券研報
餐企總營收=單店營收x門店總數。在門店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客單價下滑,單店營收要想覆蓋成本實現盈利,就只能搶更多客流,更高翻臺。但餐飲消費市場早已疲軟,消費不斷降級,客流量注定無法彌補價格虧損空間,門店虧損自然成為常態。即便在產品極致低價下,翻臺率覆蓋價格虧損,也很容易出現如瑞幸、九毛九等品牌一樣的增收不增利現象。
畢竟,餐飲產品價格可以降,成本卻輕易降不下。而據《2023年中國餐飲年度報告》,房租、人力、食材這三項支出基本占到了商家總成本的70-75%,再扣去稅費、固定資產折舊與其他損耗,利潤率通常只有5-10%。如此微薄的利潤,哪怕稍微下調一點產品價格,門店可能就要跌到了0以下的虧損區域。
圖|來源網絡
不過,即便如此,價格內卷也不是今年上市餐企陷入虧損的全部原因。
如奈雪的茶、呷哺呷哺這兩個虧損上億的品牌,真正占虧損大頭的反而是大佬們斷臂求生后,大量關店造成的巨額成本損耗,參考去年海底撈。畢竟,隨著價格戰愈打愈烈,價格越打越低,倒閉已經成為餐飲常態。為了減少持續虧損門店的拖累,同時也是為了砍掉不符合當下消費行情的子品牌。關店止損已成為餐企迫不得已之下“刮骨療傷”的自救手段。
奈雪的茶在財報公示里明確指出,公司計劃關閉部分表現不及預期的門店,并為此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而據餐觀局所知,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已經關了旗下高端燒肉品牌“趁燒”所有門店。九毛九也已轉讓了“那未大叔是大廚”和“賴美麗酸湯烤魚”兩個品牌。也就是說,這些品牌上半年利潤的異常巨額虧損,都與大量關店止血直接相關。
總之,一方面是價格戰持續后,不斷刷新的低價,導致利潤被壓縮,一方面是劣勢品牌/門店被擠壓,餐企頭部不得不壯士斷腕關店止損,導致利潤巨額下滑。正是以上兩個原因雙面夾擊,導致了今年上半年上市餐企業績的慘不忍睹。
3
修煉內功,做好加法
很顯然,“遍地黃金”時候已過去,隨著價格戰持續,中國餐飲已步入微利時代。而且,正如南城香創始人透露,價格戰浪潮遠還未沖到最高點,“往后的日子還可能更難.....”寒意逼人背景下,即便是上市頭部餐企們,也難逃市場洗禮。
面對如此嚴峻殘酷的行業環境,餐企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成功者是最好的指路石。以今年上半年業績保持著不錯的百勝中國為例。據財報數據,肯德基同店銷售額降幅較上季的-2%進一步下降至-3%,必勝客的同店銷售額降幅更由上季的-5%下降至-8%,兩個品牌的單店營收額都在價格戰下出現不小的下滑幅度。也就是說,百勝中國也深受價格戰影響。
圖|來源財華社
為何百勝中國最后依然實現盈利了呢?對此,首席執行屈翠容歸結了三個核心舉措:提升運營效率、聚焦性價比與產品創新,以及實施品牌店型創新。總結起來就是,一手抓極致性價比,適當進攻拓展新店型;一手在門店、運營、產品等內功修煉上下功夫,將品牌大本營筑堅固。而握好極致性價比這把利器前提就是,做好品牌內功修煉。
正如餐飲資深專家郎祿媛所言,“在當下這個價格極致內卷的時代,產品價格的比拼本質早已成為綜合實力的比拼,餐企需要做的就是從前端定位到門店經營,再到后期供應鏈系統全方面優化,努力成為各項都在線的“六邊形戰士”,讓自己沒有明顯短板,如此才經得起降價潮的持久沖擊。”甚至,還能如瑞幸、達美樂一樣,繼續高速拓店進攻新市場,充分發揮品牌的頭部效應。
所以,哪怕是在價格戰時代,想要業績逆襲,也必須沉下來好好修煉內功,補齊短板。
圖|來源網絡
同時,餐觀局縱觀肯德基、瑞幸、達美樂近半年的動作,發現這些大佬贏家幾乎都在做一件事:即盡可能以低成本形式,在現有門店利潤上做加法。比如瑞幸咖啡,就開始在產品菜單上開始疊加熱門新茶飲品類,今年上半年瑞幸不僅推出了檸檬茶,近日還殺入了奶茶腹地,推出9.9元輕乳系列。肯德基的肯悅咖啡,門店與肯德基“肩并肩”,甚至內部都是相通的,雖然有獨立點餐臺,更是相當于在肯德基門店上加了個“檔口店”。
此外,瑞幸、肯德基等品牌還開始將門店開入醫院、公園、大學校園、菜市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火車站、地鐵等人流匯聚區域,通過入局不同的消費區域,抓取更多“碎片化”的消費需求。
這是環境逼迫下無奈卻也明智的一種選擇。“在這樣一個寒氣凜冽的時刻,稍有不慎餐企就可能舉步維艱。做加法已成為當下餐企應對價格內卷,客流下滑的保命技能。”一個匿名餐飲人說道。“現金流就是餐廳生命線,只有充分發揮螺獅殼里做道場能力,最大化加出最多的門店利潤,品牌才能更好的對抗周期,生存下去。”
修煉好內功,做好利潤的加法,哪怕只能賺些辛苦錢,也好過直接被擠下牌桌,畢竟一旦出局未來可能就再也上不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