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做餐飲年入千萬,卻從不親歷親為
出品/餐觀局
作者/宋一程
91年的杜偉強名字雖然港臺風,卻是地地道道上海人。
給人第一印象跟其他魔都青年不同,既沒有遺傳爺叔們的精致打扮,也沒有年輕人的潮流派頭,而是凌亂的發型與樸素衣著。
收租和優越感是很多一線城市土著青年天然資源,杜偉強偏偏對自己卷出天際。日語專業的他畢業后做過旅游,干過會展,甚至還跑到麥當勞餐廳打過兩年工。在發現餐飲裝修工程的利潤十分可觀時,他也能跑到工地從零學起,后來竟然成為高檔餐廳的工程老板。
在麥當勞工作期間,杜偉強發現超大連鎖餐企從人員、產品、原料、制度等方面標準化程度足夠高,自此,開店做品牌的種子正式在心里生根。
幾年餐飲裝修工程干下來,杜偉強幾乎學會了一家餐廳的各個環節,產品研發、門店運營、廣告營銷等等,他認為自己開店的時機已經成熟。
2022年,疫情最后階段,杜偉強決心開店。通過對市場及品類調研和評估,他判斷餐飲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卷的時代即將開始。此時如果想單打獨斗創造一個新品牌,除非家里有礦或有差異化資源,否則失敗概率一定很大。
“只有借助一個好品牌好平臺,才有機會在競爭中首先活下來,然后再考慮賺多少錢。”他說。
經過嚴謹分析和充分考察,他決定加盟一個靠賣豆漿和油條起家的老牌餐飲。
圖|餐觀局制作
01
魔都青年在奮斗
2013年,大學日語專業畢業的杜偉強并沒有像許多魔都青年一樣,選擇一份輕松的工作,而是進入強度很大的旅游行業,從辛苦現場搭建做起。
“那時侯很多我所在公司主要以旅游會展為主,忙完工作后老外都會讓我帶他們去品嘗各種中國特色美食,通過跟他們聊天,讓我對什么是商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倍艂娀貞浀馈!鞍ㄏ窨煽诳蓸愤@樣的大公司高管,我們都服務過,就算是聊上幾分鐘都受益匪淺!
彼時,每天跟老外打交道不僅讓他視野和認知得到提升,也開始有了基本商業邏輯。
幾年后,肯干、能吃苦是客戶和同事給他的標簽。換來的也是大家認可與日漸豐富的資源。
折騰是90后一代最大的特色。杜偉強認為,憑借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組隊創業,才是年輕人該干的事業。
2016年左右,利用上海展覽展出的獨特資源,他跟幾個小伙伴做了一個專注會展的公司。憑借外語專業優勢和早前積累的資源,創業項目雖有起色,但依然不溫不火,甚至可以說被現實無情的毒打。
用杜偉強的話來說,幾年折騰下來,沒餓死,也沒賺到什么錢。
“年輕時的有些想法太簡單了,自認為有經驗、資源和基礎商業認知,創業就能必勝,感覺自己就是來改變一個行業的!彼f,“會展這個行業沒啥技術壁壘,我能干,你也能干,最后還是拼規模和人脈,小公司在這種競爭下只能喝點湯。”
看透了自己真正的實力和行業后,杜偉強決定逐漸退出,他可以接受做一個平庸的人,卻不想讓青春時光碌碌無為。
杜偉強生活照|受訪者供圖
一次偶然機會,他對餐飲行業萌生了想法。
“有一次我跟幾個老外客戶談完工作后,他們很想品嘗一下上海的美食,我帶他們去外灘附近一家本幫菜,吃了幾口后發現味道跟以前不太一樣,問了服務員才知道,最近剛剛換過廚師,新老廚師對本幫菜理解不同,所以口味上做了一些微調!
而在此之前,杜偉強認為一家餐廳的味道應該始終如一,就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無論在哪個城市,口味都是統一的。
正是這次小插曲,讓他意識到,餐飲如果能堅持好口味,并且口味持之以恒的穩定和統一,一定是個有的做的生意!
02
萌生開店計劃
杜偉強天真了!
當做餐飲的心思在杜偉強心中逐漸萌發,他就開始有心留意和考察。發現非常多的中餐品牌,光是做中餐標準化都用了十年以上的時間,而且想形成品牌必須在菜品標準化的基礎上,開許多的店,但是真正能在市場中存活且經營得不錯的品牌,特別是中式餐飲品牌真的少之又少。
為了搞明白餐飲標準化問題,杜偉強決定去麥當勞餐廳打工。結果一干就是兩年多。
“在麥當勞工作了兩年多時間,標準化的東西根本學不完,也很難真正學會。”他客觀的評價道,“起初以為麥當勞只是產品和口味標準化,后來發現員工操作、動線、運營等專業標準化程度極高,就連員工洗手都有流程標準,而且這些標準還在不斷優化調整,必須持續培訓,根本學不完!
雖然在麥當勞工作期間,杜偉強對餐飲標準打開了新世界認知,對后來做餐飲選擇提供了很大幫助,但他也清醒的認識到,餐飲標準化很難,想把中式餐飲做成西式快餐統一標準化更是難上加難。而偶然的一次機遇,卻讓他涉足了餐飲裝修工程。
疫情前,一位發小找到杜偉強說,幾個老外朋友想在上海繁華地方開高級餐廳,想找一個懂餐飲工程的人幫忙裝修,而且價格十分可觀。
彼時,杜偉強從未干過工程類項目,但憑借兩年多餐飲工作經驗以及當初會展行業積累的一些裝修資源,他大膽地接下了這個活。
“那時候我覺得對餐飲確實有認知和了解,而且在做展會時也對裝修有過經驗,還有幾個靠譜的伙伴幫忙,有什么不敢干的呢?”他認真地向餐觀局介紹,“經過幾個月努力,我們設計出來的風格,裝修的質量都得到了老外的認可。”
杜偉強接受采訪中|餐觀局制作
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讓杜偉強在一群想開餐廳的老外中名聲在外。高檔餐廳工程項目連續接了五六個。就在他認為自己以后可以扎根在餐飲工程這個領域并深耕時,三年的黑天鵝事件爆發了。
停滯,讓杜偉強有些措手不及。
隨著類似黑天鵝事件不斷反復,他預判未來開高檔餐廳必會困難重重,裝修工程自然也就沒有前途可言。杜偉強將目光瞄準了剛需餐飲,想自己做個品牌。
通過行業調查和市場調研,杜偉強發現即使黑天鵝事件沒有發生,餐飲行業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供給早已大于需求,一旦有催化劑事件發生,必將進入瘋狂內卷時代,再想開店做個新品牌除非家里有礦或者有強大資源,否則必將成為炮灰。
餐飲市場正如杜偉強判斷的模樣,黑天鵝事件結束后,2023年全國餐飲閉店數量達到354萬家,而新開店數量298萬家,相當于開一家閉店一家還不止。而2024年上半年,全國餐飲閉店數量已經超過100萬家。
看清現實的杜偉強決定,想做餐飲最可靠的模式就是倚靠好品牌大平臺,共同抵御風險。
經過對開放加盟的諸多品牌仔細的研究和評估,他發現目前市場上加盟現象大致有三種情況,割韭菜的品牌占多數,強勢品牌普通人加盟門檻太高,正在勢能中的品牌沒有經過時間檢驗,未來前景很難預料。
圖|來源網絡
彼時的杜偉強打起了退堂鼓:“自己做品牌太難,成功概率很低,加盟又找不到好品牌,我已經決定放棄做餐飲了!”
03
做餐飲年入千萬
2022年中,從一個朋友口中得知,賣豆漿油條和鹵肉飯的永和大王開放加盟了,這個消息讓他眼前一亮。
作為地道的上海人,杜偉強從小就經常在家門口的永和大王喝豆漿,上學來不及時也經常一手拿著油條一手拿著豆漿追趕公交車。工作以后,也會把鹵肉飯經常當成工作餐來吃。因此,他對這個品牌既有感情也充滿興趣。
杜偉強開始上網搜取資訊,經過多次了解以及和品牌方的充分溝通,在黑天鵝事件進入尾聲,杜偉強果斷決定逆勢加盟永和大王。上海七寶萬創,面積29平米,投資四十萬,他的第一家純外賣永和大王餐廳就在這么一個特殊時期中開業了,兩個月的嘗試,杜偉強發現一個小小外賣店日均營業額最高可以一萬多,平均每個月有二三十萬營收,整體投資回報比非常符合經濟規律。
杜偉強的第一家加盟店永和大王七寶萬創店開業|受訪者供圖
對于為什么堅定的選擇與永和大王合作?杜偉強告訴餐觀局,這個品牌是在上海起家,近30年來本地人都有一定認知和了解,品牌經過這么久的時間檢驗肯定沒問題。在對品牌充分了解后,永和大王的產品、設備、操作等標準化程度也非常高,投資更在承受范圍內。
“現在有些餐飲品牌加盟后最快能在幾個月甚至一個月回本,這種看起來好像很賺錢,但風險也會非常大,如果餐飲回報率都那么高,人人都成巴菲特了!倍艂娬J為,“任何一個商業投資都要看能否長期持續,哪個品牌說可以三個月回本,我也不會投,不符合我的價值觀!
同年12月,杜偉強再開出一家永和大王73平米標準店,月均營收40-50萬元。通過對標準和外賣店不斷觀察,他發現永和大王品牌近30年來沒有被市場淘汰的根本原因是穩扎穩打和不停進化。
永和大王融創浦興店|餐觀局制作
“有些品牌一年就開出幾百甚至上千家店,永和大王二十九年多只開出500家店左右,這種穩扎穩打調性才是一個做品牌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倍艂姳硎,這些年來,永和大王沒有被上海人的挑剔味蕾所淘汰,關鍵是在于不停進化,從口味校準到產品創新迭代,再到店鋪不斷升級等,餐飲就該這樣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去做。
“平時店里的事情我管的很少,月底對對帳,偶爾處理一些公司業務或顧客關系,大部分時間都不用被拴在店里,品牌方全部托管運營!彼f。
通過兩年的運營經驗,杜偉強在2024年5月再次開出永和大王上海浦江生活廣場店及城南路店,總投資200多萬元,店均面積100平米。
永和大王上海浦江生活廣場店及城南路店|受訪者供圖
他對餐觀局介紹,最近大半年,很多餐飲人都吐槽消費降級、生意下滑,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或對需求的改變是事實,但連鎖餐飲品牌業績屢創新高也是事實!拔覀冃麻_的兩家店月均營收都能做到五六十萬,凈利潤四萬左右,差不多兩年內回本,并沒有像大家說的卷出天際那么難。”
“永和大王全托管模式十分符合現在的餐飲大環境,門店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他們負責派遣,設備、物料、標準化這些都是公司統一運營,外賣平臺的營銷品牌方全部負責設計好,是否合作,我們自己決定!倍艂姼嬖V餐觀局,“當下競爭環境,如果自己做一個品牌或餐廳,從廚房到前廳肯定要親歷親為,即便全年被套牢在店里,賺錢的又有幾個呢?”
對于未來的規劃,杜偉強感慨道,我們正處在經濟環境復雜的時期,一個長期穩定且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生意才符合商業邏輯,我認為花時間和心力去篩選一個適合投資的項目,無疑是事半功倍的,無論做不做餐飲,都不能盲目相信高回報的項目。同時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在未來三年左右成為永和大王最優秀加盟商,開出更多高質量的店鋪,跟品牌方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杜偉強加盟的門店|餐觀局制作
下午兩點,專訪即將結束時,永和大王浦江餐廳依然上座率超過80%,外賣小哥穿梭著取餐,店員們有序的忙碌著……“只要需求還在,相信穿越周期的長期主義可以從品牌紛爭的內卷中脫穎而出。”杜偉強在餐廳門口總結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