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退休后開的海鮮小館,踩中兩個風口?
出品/零售氪星球
撰文/方圓
60歲退休后的第20周,盒馬創始人侯毅再現江湖。
8月7日,侯毅在朋友圈發布了他最新推動的項目——一家名為“金宵一刻”的平價海鮮餐館,位于上海瞿溪路,定位“銀發居酒屋”,人均消費大約60元。
圖源:侯毅朋友圈
在零售業內,侯毅向來以商業嗅覺敏銳著稱,今年3月宣布退休后,據說目前正在籌備多個新項目,而金宵一刻還有2家新店在籌備中。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健在朋友圈披露,侯毅告訴他:“我的這家餐館,顧客中退休人員占一半以上,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銀發居酒屋,給老年人提供一個聚會歡樂的場所。現在講銀發經濟,是一個好抓手。如果喝喝酒,吃點小菜,大家人均30-40元就夠了”
目前看,退而不休的侯毅,其“小試牛刀”的金宵一刻海鮮餐館,有兩個顯著的趨勢新標簽:其一,“銀發經濟”,要為有閑又有錢老年人服務;其二,平價餐廳。侯毅把“折扣”情結帶到餐飲業,價格非常親民。
01
搶灘銀發經濟
位于上海,錨定銀發族,金宵一刻 “銀發居酒屋”定位,讓很多人驚呼“看不懂”:一家餐廳為什么要限定客群?
事實上,人在一線城市,剛剛退休,這兩個要素,是目前市場上非常值得關注的標簽。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曾提出,現在國內80%的財富都集中在60~70年這一代,他們經歷了改革開放、棚改、房產暴漲,積累了大量資產。
前不久,麥肯錫2024年消費報告中也提到“一線富裕銀發族”群體,他們由于收入穩定,愿意提升生活品質,在煙酒、家用電器和家具、消費類電子和外出旅行上的消費預期增速,明顯高于全體。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22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據估計,中國45歲以上人口數量約為6億,占總人口的42%左右。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一項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情況是,中國人口正在快速走向老齡化,但商業界的響應并不積極。在8月初的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2024活動上,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強調,“老齡化是一個真正的長賽道議題,是不確定未來中最確定的一件事......在精神價值和物質消費的維度,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藍海市場。然而,盡管觀望者眾多,真正投身其中的卻很少。"
銀發經濟一直被視為一個嶄新且充滿潛力的細分市場,老年人掌握著比較多的社會資源,但沒足夠消費動力,如何激發他們的消費欲望?
過去一段時間,在健康醫療及老年興趣領域,其實已有一些運營者下場。2024年,攜程針對想要安全舒適旅游的銀發族,開發了“老友會”項目。俞敏洪也投入其中,做東方甄選文旅。但在零售、消費和餐飲業,目前還沒出現更多入局者。
過去10年,很多品牌和零售商都竭力討好年輕人,但實際上,少有人理性地分析這個消費群體的潛力。按上海正見品牌管理公司創始人崔洪波的說法,少子高齡化,是今日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也是商業變量。創業者和企業家抓住“一老一少”,或可穿越周期。
抓“少”的多,抓“老”的少。在「零售氪星球」看來,原因或有二。
一是消費性格迥異。與年輕消費者相比,中老年人更挑剔,消費更謹慎;二是這一輪新消費浪潮的一種普遍經營思維是,以增長為導向的“流量打法”,用年輕人方式把傳統產業重做一遍。這種方式恰恰對富裕銀發人群無效。面對資金和時間都充裕的這群人,市場供給少得可憐。
今年初,一篇名為《知名老牌面包店85度C,坐滿“失意”的上海老人》引發討論,店內坐滿的消費者都是聊家常,甚至組團社交的本地老年人,點一個15元下午茶套餐坐到晚上。這樣的情況遠不止85度C,各地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宜家早已成本地老人的聚會之地。
銀發族占領商業場所的情況越多,反映出國內適合老年群體的新型消費場所嚴重不足的現狀。放眼國際,其他國家和地區早已在人口變遷中,探索出一些成熟的業態。
2011年開業的東京代官山 T-site蔦屋書店,創建初衷是為打開50歲以上人群市場。在店面設計、營業時間,以及選書主體上最大程度地滿足這一富裕群體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2013年起,日本永旺就面向老齡化社會轉型,將13家購物中心做老年化改造,目標是到2025年為所有戰后嬰兒潮一代和將滿75歲或以上用戶量身打造100個永旺百貨商場。
2020年,德國Kaiser世代超市推出的“Kaiser的集合點”,與傳統面包店即買即走的購物環境相反,強調消費者享受咖啡、蛋糕時更好與他人交流,頗受老齡顧客青睞。
現在看,侯毅正用新項目躬身入局銀發經濟,“金宵一刻”模式、產品和服務上還在打磨中,但率先拋出“銀發居酒屋”的定位,至少在概念上,具備一定前瞻性。
02
折扣化餐飲——海鮮版“薩利亞”
58元/6只的刺身生蠔、19元/400克的清蒸基圍蝦以及9.9元/只的梭子蟹……金宵一刻其實給餐飲業也提供了一個樣本——平價餐飲。
去年底以來,國內市場餐飲業銷售下滑,客單價下降,是餐飲業老板普遍頭疼的問題。太二酸菜魚2024年第二季度運營公告顯示,其顧客人均消費已從2023年的75元下降至69元,與7年前的客單價持平,且是自2020年九毛九上市以來首次回落到60元的價格區間。
當市場增量消失,存量博弈成為常態。在更大的市場層面,包括和府撈面、必勝客、漢堡王等一些知名品牌都開始卷入價格戰漩渦。
但,一些平價餐飲不乏增長案例,南城香、米村拌飯和鍋圈食匯等品牌,憑借平價質感,在餐飲市場開始嶄露頭角,加速擴張。
圖源:薩莉亞菜單
1967年創立的日本連鎖西餐廳薩莉亞,最近發布的2024財年前三季度財報(即2023年9月—2024年5月)顯示,靠“性價比”這條經久不衰的主線逆勢增長,總銷售額合人民幣73.4億元,同比增長23.6%,創歷史新高,凈利潤也接近去年同期2倍。其中,亞洲分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占了大頭)貢獻了8成營業利潤。
同一個市場,為什么薩莉亞能逆勢增長?低價是武器,極致的成本控制是核心競爭力。薩莉亞創始人的初心是讓顧客‘用最少的錢,吃到高品質食材,品嘗最美的味道。”
平價的金宵一刻,有一點海鮮版“薩利亞”的影子。48元一份的香辣烤魚和38元一鍋的雞湯海鮮粥,尤其是跟167元/份的江邊城外烤魚和238元/鍋的潮汕砂鍋粥相比,優勢更加明顯,提供了一種超值體驗。
在顧國健看來,“60以后的老年人有錢還有閑,消費理念前衛;這些老人是在改革開放之中成長起來,對品質的消費生活有認知但對價格有要求,折扣飯店真(正)好切入其心智……”
當然,折扣化餐飲做成功的關鍵要素是,在平價基礎上,能感受到一種“超值感”,不意味著絕對的便宜,而是物有所值。這種“極致性價比”的基礎是強大的、規模化的供應鏈。
要做真正意義中國版的‘薩利亞”,需要布局和修煉的功夫還很多……當然,已有品牌在路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