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變革不要“照搬照抄”,至少從四個維度去思考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鮑躍忠
這幾年,零售行業非常活躍。一方面是傳統的零售業態步履維艱,一方面是各種新的零售形式、新的零售業態、新的零售理念不斷創新。
零售需要變革、零售需要創新。
但是,零售的變革與創新,一定需要把握準未來零售變革的方向,切忌“盲人摸象”,更切忌刮風。
這幾年的零售變革創新,確實產生了一些非常有價值、有未來的零售模式。但是,也出現了不少“一陣風”的零售模式。
零售一定需要變革,因為消費需求在變,市場環境在變,技術手段在變。
但是,零售的變革一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化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單一維度問題。如果只是從一個維度探尋未來零售的變革方向,可能會解決“一時”的問題,很難適應未來零售的全面變革問題。
零售的變革創新最好不要“照搬照抄”,能結合企業實際走出差異化的變革路子來。
結合當前的零售市場環境,探尋未來的零售變革方向,至少需要從以下四個維度去思考。
商品:
商品是零售的核心。探尋零售的變革,必須要首先做好商品的變革與創新。
從胖東來調改其他超市企業取得的顯著效果看,商品的調改是其成功的核心要素。從這幾年的一些零售創新的實踐看,一些忽視商品創新這一重要維度的零售創新基本都失敗了。
當前,影響商品創新變革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一是消費需求的新變化;
二是商品市場出現的新變化;
三是零售行業環境產生的新變化。
零售企業商品的組織與管理必須要首先跟上消費需求的變化。現在看,一些傳統的零售業態之所以出現比較嚴重的疲態,核心是其經營的商品已經嚴重脫離了消費者的新需求。
這幾年,商品市場一直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新品類、新品牌、新商品不斷產生。像精釀啤酒、預制菜、即時茶飲、健康食品等一些非常受到消費者關注的新品類,已經開始成為有關品類中的主力商品。所以,商品的組織必須要跟上商品市場的新變化。如果一直局限于傳統品牌、傳統品類是不行的。這次東來組織的商品調改,基本淘汰了傳統的“大”品牌,充分說明新商品、新品類、新品牌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重要性。
不斷產生的新的零售業態,必然要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零售在不斷創新,新店、新業態、新形式越來越多。所以任何一個零售店都需要不斷結合門店的商圈變化,去不斷調整自己的商品,淘汰可能被新業態、新形式取代了的商品優勢,結合自己企業的能力,重新搭建新的品類商品優勢。
現在看,商品的調整對零售店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傳統的采購模式、供應商模式、品類管理理念、方法基本沒有價值了。企業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重新找到新的做商品、做采購、做品類管理的方法與模式、理念。
技術:
技術一定是驅動零售變革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所有的連鎖零售企業都是技術變革的受益者。我們很多的零售企業之所以能夠達到“千店萬店”,都是得益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沒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靠“算盤”傳統手段,企業不可能實現這樣的規模目標。
當前,技術革新發展到了一個更加不斷快速迭代、變革的新時期。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智能技術、AI新技術等等不斷產生。
技術對于零售行業、零售企業具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的價值:
一是不斷提高零售效率;
二是不斷降低零售成本;
三是幫助企業不斷創新新的零售商業模式。
未來的零售,一定需要技術的驅動,變成效率更高、更智能、成本更低的零售。
未來的零售一定需要借助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進一步降低零售成本。傳統零售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樣的特征會一直影響到行業的發展。如何借助新的技術手段,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必須要成為行業、企業的變革首選。
東來模式非常好,最好不要成為“主流”模式。借助新技術,減少對人員的需求,降低用人成本,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一定會是零售變革的主要方向。否則,零售的發展一定是難以持續的。
未來的零售可能會成為復合商業模式的零售。商業模式可能變得更加多元化。商業模式的迭代一定需要技術的支撐。
企業必須要高度關注技術對行業、對企業可能產生的重要影響。積極探索零售創新與技術發展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當前對企業運營當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應當思考如何用技術手段去解決。
前天調研了一家濟南的便利店企業--橙子便利。這家企業創立時間并不是很長,現在發展到有300多家便利店的規模。但是企業有80多人的代碼工程師。企業基本具備了用技術解決經營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果。
包括像盒馬模式也是首先搭建了技術驅動的零售發展模式。
人:
人--顧客一定是影響零售發展的一個重要變量。
在對人--顧客的把握方面,零售的變革與創新要始終把握好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
一是要始終把握準消費需求的變化,始終跟上消費需求的新變化。
為什么步步高、永輝汰換了以往門店經營90%的商品,引入了胖東來供應鏈10000多個商品就會產生那么好的經營效果?核心就是胖東來供應鏈的商品跟上了消費需求的新變化,更符合目前的消費需求,更能滿足目前的顧客購買。
同樣也說明:我們大多超市企業所經營的商品已經嚴重背離了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已經嚴重缺乏對當前消費需求變化的準確把握。
二是我們能像東來那樣,能靠打造高度的企業誠信經營品牌,能用深度細節化的服務,去不斷提升顧客的購買體驗。
零售經營面向的是人。服務對提升零售的經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誠信經營更是古老而永恒的零售經營理念。這個方面,東來的模式非常值得學習。
服務也始終是零售永恒的話題。必須要始終不斷的提升企業的服務能力,推動企業變革創新與不斷提升。
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的零售市場環境,探尋未來的零售變革,還需要零售企業要盡快探討如何建立經營顧客的模式問題。
零售店越來越多,各種線下、線上零售形式越來越多,顧客“分流”是一個長期的中國零售市場變化趨勢。而且是不可逆的變化趨勢。
面對這樣的一種長期趨勢,一方面要做好商品的調整,做好服務的提升,做好誠信經營。但是面對當前的分流環境,僅僅靠做好這三個方面已經遠遠不夠了,企業需要盡快建立起如何經營顧客的新零售模式。
圍繞著如何不斷增加新顧客,如何增加顧客的活躍度,如何不斷挖掘顧客的價值,最終打造更多的終身價值顧客,建立起一套新的零售體系。
全渠道:
中國的零售市場已經變成了全渠道市場結構。
探尋未來的中國零售變革,必須要把全渠道作為重要的出發點。
2024年1-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026億元,同比增長4.1%。全國網上零售額44110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7356億元,增長11.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9%。
另據尼爾森的調研數據:在我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線下與線上的市場占比已經達到了42:58的結構。
另據尼爾森的調研數據:2024年1--5月,我國快消市場全渠道增長4.3%,其中線上渠道增長18%,線下渠道下跌2.3%。非食品品類在全渠道的表現好于食品品類。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現在的中國零售市場已經是一個全渠道市場,未來的中國零售市場一定更是一個全渠道的市場。未來的中國零售模式,一定是一個全渠道融合的零售模式。未來的市場主要增長空間將來自于線上市場。
當前看,零售變革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是如何搭建全渠道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問題。
目前看,傳統的以線下為主體的零售模式,簡單線上的結合,恐怕不能完全適應未來的零售市場全渠道變化。需要重新變革線下、線上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盒馬模式做出了一個全渠道零售模式變革的積極嘗試,山姆的電商前置倉模式也做出了一個較為成功的全渠道零售的實踐,最近開始的一些便利店企業的前置倉的探索也應該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嘗試,包括門店生意那么火爆的開市客,也已經開始了全渠道的探索。
零售企業、商超企業做全渠道的變革既是必須的,也是有基礎的。未來,可能除了胖東來,其他企業必須都要走全渠道零售的變革路子。
未來的零售必須要形成到店、即時零售、社群零售、前置倉、電商等各種零售形式的高度融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