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富二代追捧的上海頂級夜店也破產了
出品/聯商網
撰文/灰灰
十里洋場的上海,“夜店”是重要的一個標志。
百樂門、仙樂斯等舞廳是上世紀30年代“夜上海”的不夜城,也是上海人夜生活的啟蒙;上世紀90年代的JJ DISCO、Galaxy Disco,迪廳開始流行,也是60、70后的青春記憶。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流行趨勢的變化,以前的舞廳、迪廳、俱樂部逐漸升級成了酒吧以及“日餐夜酒”的餐酒館。
新世紀開始,蘭桂坊集團在復興公園開出了Park97,隨后又有了茂名路的Babyface,Richy,官邸,巨鹿路44KW,恒隆MUSE2,烏魯木齊南路的Arkhan,外灘的M1nt,岳陽路Hollywood,Modu以及東湖路LeBaron(5月份回歸)等夜店品牌聚集魔都。
當然,還有曾經被王嘉爾頻繁打卡并推薦的KOR Shanghai。只不過,這家曾紅極一時、一座難求的頂級夜店品牌也難以為繼,最終關停。
01
營業5年,KOR Shanghai退出上海
4月22日,KOR Shanghai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歇業通知。通知稱,感謝5年來的每一場相遇,很抱歉將于4月22日暫停對外營業。
同時在4月21日,KOR Shanghai發布了一則內部信。內容稱,雖然投資人后期投入了上百萬的資金,但市場并未好轉,公司將進入解散清算的階段。且公司資產會進行變賣,以清償債權人,會優先清償對各位員工的工資和相關費用。
資料顯示,KOR Shanghai號稱亞洲首家Super Lounge,位于靜安區南京西路1717號會德豐國際廣場南院2樓,門店面積1000余㎡,集餐廳、酒吧、酒廊、Club于一身,經營模式是“日餐夜酒”,門店裝修也是高級的黑金主調。配置方面,有米其林星級料理、世界級調酒工藝,還有全球最前衛的音響系統,其劇場式的室內設計更是贏得了德國iF大獎。
▲圖源/KOR Shanghai公眾號
其背后的團隊是由臺灣領先的夜生活娛樂和活動制作公司theLOOP集團和Muse集團聯合打造。其中theLOOP集團旗下有KOR Taipei、OMNI Nightclub、Alta Nightclub、LOOPTOPIA、Cé LA VI Taipei等品牌。KOR Taipei更是深受國際知名媒體雜志的喜愛,被Forbes福布斯評為“臺北必去五大酒吧之一”。
KOR Shanghai的股東結構復雜,據悉是由富二代、星二代參與,而明星王嘉爾曾多次打卡推薦,也是王嘉爾歌曲《Drive you home》的MV取景地。
KOR Shanghai退出,原因很明顯是經營不善。2019年12月開業,正好碰上了疫情,一直撐到現在也不容易。從一些消費者的評論上看,KOR Shanghai消費高和餐食口味不好也是原因之一。
02
“爺青回”,Le Baron回歸了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一面是KOR Shanghai退出,一面是Le Baron宣告回歸。
2004年,Andre Saraiva和他的合作伙伴Lionel在距離巴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僅幾步之遙的地方開了一家超級私密的小型夜店,Le Baron誕生。
2014年,繼東京、紐約、倫敦后,Le Baron進駐上海東湖路,彼時的復興公園的喧囂開始退場,Le Baron承接了不少人氣,一時成為上海最潮流的夜店之一。
▲圖源/Le Baron上海公眾號
不過,在疫情期間,也就是2022年,Le Baron暫時告別,當時給出的理由有特殊原因,也有租賃到期。
4月25日,Le Baron上海官方公眾號發表的一則《Le Baron上海-應眾所期,我們即將回歸》,正式宣告回歸上海。
消息一出,“青春,終于可以重回東湖路”“回憶殺啊!!!”“我的快樂回來啦”等消費者心聲不絕于耳。
▲圖源/Le Baron上海公眾號
5月14日這天,Le Baron正式回歸上海,新位置是徐匯區富民路291號2樓。
03
餐飲市場洗牌
KOR Shanghai和Le Baron的一關一開,是行業優勝劣汰的一個縮影。在大環境不好和消費理性下,市場會逼退一批高價餐廳,但一些口味穩定且有一定的名氣的餐廳仍然有很好的生意,比如甬府、新榮記這些中餐廳。
日前《聯商網》統計了今年1-4月全國主要餐飲品牌的關店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4月至少有26個品牌有門店關閉,閉店數量超百家,包括中餐、西餐、快餐小餐、茶飲、烘焙、甜品、烤肉等細分品類。
其中不少是與KOR Shanghai一樣的高端餐飲。比如Opera BOMBANA在北京僑福芳草地店、TIAGO在北京的所有門店、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八號在上海南京東路的門店、“早餐界愛馬仕”的桃園眷村、哈比特漢堡上海所有門店等等。
餐飲門檻相對較低,尤其是小餐飲,因此是實體商業更新換代最快的業態之一。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餐飲企業新增數量達73.1萬家,但是注銷和吊銷的餐飲企業達到45.9萬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縮減23.4%,吊注銷擴大232.6%。
▲圖源/企查查
大規模餐飲企業“倒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大環境不佳;2、消費者愈發謹慎的消費觀;3、行業內部競爭激烈;4、租金越來越高;5、企業、品牌或餐飲店自身的口味不穩定。
因此,在無力改變經濟大環境和消費者態度的情況下,餐飲品牌只能主動求變,創造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更有體驗感的環境、更懂消費者的營銷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以提高經營消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