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價格連續9個月上漲:食糖、植物油漲幅最大
聯商快訊:3月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報告稱,2月全球食品價格連續第9個月上漲,其中,食糖和植物油價格漲幅最大。
報告顯示,2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為116點,環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其中,食糖價格環比上升6.4%,植物油價格指數環比上升6.2%,達到2012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乳制品、谷物及肉類價格指數分別環比上升1.7%、1.2%和0.6%。
糧農組織當天將2020年世界谷物產量預報調高至27.61億噸,較上年增長1.9%,并預測2021年全球小麥可能連續第三年增產并創下7.8億噸的新紀錄。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每月發布一次,用來衡量全球貿易中最活躍的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變化。該指數由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類和食糖5個商品類別價格指數的加權平均數構成。
2020年的全球運輸受阻、氣候變化、勞動力受疫情影響、各國極度寬松貨幣政策以及需求激增,都被視為推高全球食品價格的因素。石油價格的上漲也推高了食品成本價格。全球對燃油的需求迅速回升,超過了產量提升的速度。受疫情影響,截至目前,美國運行的石油鉆井平臺數量僅為疫情前的約50%。有分析人士預測,美國的食品價格將在一年到一年半內繼續上漲。
在歐美國家受影響之時,彭博社還列出了五個因食品價格上漲需特別關注的國家: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和尼日利亞。
美國農業數據預測機構Gro Intelligence監測顯示,2月,美國谷物、蔬菜、牛奶等基本食品價格繼續上漲,肉價還將繼續攀升。據預測,近期由于飼料谷物成本上漲,肉類價格還將繼續上升。隨著全球對谷物和油籽的需求上升,美國的玉米和豆粕價格已經漲至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近期中國食品、尤其是豬肉和糧食的供給收緊幅度比此前預期更為猛烈,可能導致食品價格通脹比此前預期的更有“粘性”。自2020 年4 季度以來,受供需兩方面因素驅動,食品價格的上漲勢頭已經超出季節性。華泰證券維持此前的判斷,即本輪農產品通脹周期持續性較強。另一方面,受非洲豬瘟持續影響,目前生豬和豬肉供給回升進度大幅不及預期——基于這些變化,華泰證券將2021年平均CPI食品通脹預測從-2.5%上調至1.4%。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消費總量已經穩居全球首位,目前飼料用糧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已由20世紀50年代的20%上升到4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預測到2030年我國飼料糧需求量占糧食總需求量的56.5%。未來,如何解決好飼料糧安全供應的問題將成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