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高清_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_免费黄网视频_久久9999_秋霞电影院午夜伦_久久综合电影

用戶登錄

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關于電商下半場的100個真相

來源: 聯商網 2016-12-22 09:18

  以前,電商人總陶醉于領先別人一個身位的優越感,因為引領潮流。而今,電商人又會靈機一動,當發現紅利不再時,選擇另謀高就。甚至,那些擠上公交車的人會聲嘶力竭的高呼“關門”。

  電商即將進入下半場。作為全世界電商發展最超前的國家,海內外矚目的中國將交出怎樣的答卷:移動為王?數字化普及?還是再也沒有電商?來自深水區的震蕩,聽聽你的心聲。億邦動力網與超過100位全球電商創始人、資深電商經理人、電商操盤手討論了其對電商下半場的暢想,現將部分觀點整理如下,與所有電商人分享、共勉。(排名不分先后)

  黃若(百恩百特購社CEO)

  電商和零售都致力于解決兩方面問題,即覆蓋率和效率,上半場重點解決了覆蓋率的問題,下半場要看效率如何解決。

  王海龍(左右家私電商總經理)

  電商的下半場應該弱化形式,講究“產品為王”。商品就像網友,之前聊得再巧妙,一見面,不行也就是不行,也不會再見了。互聯網只是提高了消費頻率和效率,再花哨也得回歸零售的本質。電商工具現在無非兩種: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平臺。能把兩種平臺有效結合起來的人,謂之神;能凝聚像微塵一樣的碎片化流量,并為我所用的人,謂之神。

  劉思軍(大商集團總裁、天狗網總裁)

  顛覆性零售即將來臨。傳統互聯網渠道一直是以解決信息透明、支付便捷、縮短物流時間為主要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傳統廠商、經銷商、實體店一味地配合網絡渠道,被渠道壓著或者沒有毛利而去追求規模和交易量是不對的,一直靠網絡渠道、資本接力或市場壟斷來獲取利潤是沒有未來的。

  便捷服務本來應該是有成本的,但一直以來,被海外資本催生的互聯網渠道一直以低價低毛利簡單粗暴地影響消費者。未來能真正能受到監管保證品質、保障廠商利潤、提供現場體驗服務、提供收費便捷服務的渠道,將顛覆性地勝出。

  張良倫(貝貝網創始人)

  電商下半場還存在很多機會。一是提升體驗,比如提供更有確定性的、好貨低價的體驗,能夠提供更加友好有趣的、更加場景式的購物推薦;二是提升效率,最早的電商提升了商品對接、信息流通、支付信用的效率,把商品流、現金流、物流進行了梳理,但以供應鏈為例,目前更多解決的是標品的供應鏈,非標品還是空白。綜上所述,不管在消費者體驗的變革還是零售效率的提升上,新的創業者都有很大機會。

  代明(碧生源電商總監)

  全民電商化,既是消費者又是銷售者;最真實的電商數據精確指導商業各個環節決策;魚龍混雜的假冒的電商數據、精準數據業務會大批倒閉。

  邢科春(玖悅數碼創始人兼CEO)

  (1)品牌商的數字化能力成為基礎配置;(2)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過程中每個品牌各自的痛苦各自承受;(3)實體網絡被重新定義,服務和體驗的價值放大;(4)數字化優質IP價值升溫,改變流量的偏好,提升品牌溢價;(5)純消費的商業競爭加劇,健康產業升溫,醫療產業開放。

  潘志峰(新七天大家電品牌總監)

  新零售開啟,電商服務升級,全渠道融合和消費者全方位體驗購物及全程服務提升,都是下半場要認真落地的細活。

  臧中堂(神州優車副總裁)

  汽車電商作為O2O的典型,在上半場經歷了投資人的熱捧、創業者的追逐、市場的喧鬧之后,進入相對理性階段。如果說上半場,汽車電商已經搭建好了信息連接平臺,通過廣告轟炸、營銷拉動和價格補貼,賺足了用戶的眼球,那么進入下半場,汽車電商必須拼運營和落地,拼產品和服務,核心是能不能賺錢。

  楊歌(星疊資本創始合伙人)

  電商下半場的競爭主要在于供應鏈與物流體系的整合以及相關系統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應用。獲得入場券的企業首先是上半場的勝出者,其次要脫離于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泡沫交火點。

  肖榮燊(韓后CEO)

  電商下半場:第一輪比速度,規模競爭基本成定局;第二輪比價值,持續力競爭、消費者價值競爭才剛開始!

  郭冕(中藥材買賣網CEO)

  靠1.0模式的電商信息時代將越來越難;隨之而來的2.0模式的電商交易時代將崛起,同時會分出標品電商交易和非標品電商交易;3.0模式的電商服務時代仍會繼續在C端擴大。

  B2B電商會往兩個極端延伸,一個是往上游原材料,一個是往下游做服務;中游的平臺會凸顯瓶頸,靠傭金返利的模式將很難繼續;O2O電商將回歸理性甚至重啟,會圍繞吃穿住用行分出行業寡頭;AR、VR新科技會層出不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卡位戰結束,行業熱點會從除“衣食住行”外的更高剛需“生老病死”漸移。

  彭宇(原貓人集團電商事業部總經理)

  電商下半場正處于以“產品品質”及“消費體驗”為主導的消費升級階段,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及流量紅利的喪失,平臺型企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真正具有軟實力的內容型企業和具有硬實力的壁壘型產品將脫穎而出。

  品牌型企業,腰部以上的品牌將迎來一波持續增長期,特別是品牌、產品及供應鏈、運營能力等綜合實力優秀的企業增長更快;對于腰部及以下的品牌或企業,自我造血的能力要求更高,競爭更殘酷,低價模式的優勢將一去不復返。

  一方面,企業更注重自己“內功”修煉,從品牌發展、供應鏈提升、物流管控、延展產品線及售后服務等,已經意識到品牌價值和綜合服務體驗所構建起來的“護城河”;另一方面,尋求新的業務及零售增量,用戶消費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轉變,離消費者越近、解決用戶的痛點越精準、體驗越好、信任度越高的產品或商業模式以及以“人”為本的消費體驗的升級,打造新的購物體驗及新零售模式,都將是下一個風口;但是,所有一切都將回歸商業的本質,沒有燒不完的錢,盈利才是一切的最終目的。

  鄭雋(伊芙麗電商總經理)

  數字化、娛樂化、內容化。

  宋美華(九藥網CEO)

  僅看醫藥電商,我認為還處于上半場,甚至剛剛開場。

  謝方敏(健客網CEO)

  電商進行到下半場,進入到了綜合實力及資本、技術、供應鏈管理的綜合競爭。

  劉楠(蜜芽創始人兼CEO)

  中國是否還需要一家新的綜合性電商?其實,創業者最終要思考的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中國不缺大而全的電商,缺的是秉承匠心、在某一領域堅持和專注的企業。

  吳青松(中國母嬰理事會)

  電商的下半場將回歸其“渠道”本質。電商一直以來就是一種零售渠道。未來渠道的發展將呈現大融合和大整合的趨勢。各種零售渠道相互融合、互相學習,整合后更快速、更全面滿足消費者需求。

  李錫春(步步高云猴網CEO)

  電商下半場有三個趨勢:(1)社群化:具備共同價值觀的用戶群體將以社群形式形成消費者聯盟,深度參與和影響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定制過程,傳統生產模式必將被顛覆。(2)智能化: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電商推薦更加聰明。電商去類目化,去導購化,你的購買需求將被機器深度理解。(3)全球化:用戶全球消費成為潮流,全球商品和服務互聯互通成為可能。另外,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和,新零售的區域爭霸賽拉開帷幕。

  王詠(南訊軟件副總裁)

  電商的下半場就是沒有電商!電商的本質是數字化經營,電商相對于傳統渠道的優勢也正是數字化經營的能力,當所有的渠道都數字化了電商這個概念也就不成立了,電商的下半場其實是是全渠道數字化經營的融合。所以,所謂的下半場,企業應該把全渠道數字化改造作為最重要的戰略,如果無法使傳統渠道的店鋪數字化,那么這些店鋪必將消亡!

  下半場的第二個特征是:從產品驅動到用戶驅動,上半場電商仍然是以產品為核心競爭能力的,而持續的數字化經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交易以及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幻化的數據世界必將驅動未來商業是圍繞用戶的需求構建的。IBM提出了認知商業時代的概念,隨著未來企業的數字化能力越來越強,企業的決策能力會從創始團隊決策到數據決策,每一個企業就像一臺機器,而這些數據的基礎就是用戶數據。所以,電商的下半場是用戶驅動的下半場!

  蔣美蘭(費芮互動CEO)

  (1)從產品為王到品牌扎根(Product To Brand):過去只求爆品文化已經不足以生存,同質性過高,加上競爭過于激烈,相同的商品很輕易被不斷復制,品牌意識開始萌生;

  (2)從拼價格到拼熟客(Price To People):電商不再是低價的象征,體驗不斷創新的當下,忠誠顧客的留存,也與是否能夠存活,息息相關;

  (3)屏幕戰爭告一段落,上下解決方案出線(Mobile To Integration):不用再較真于PC端的思維,移動端就是勝者。要思考的是整合的細節,不能單純思考線上任務,線下如何并行,考驗電商人的智慧。

  鄭如晶(網易嚴選總監)

  消費升級,品質電商將會是“電商下半場”的主要趨勢。用戶將從注重品牌,到逐漸去logo化,而更注重消費體驗、服務、追求商品的高性價比。以ODM為例,該模式可以為用戶剔除品牌溢價和層層中間商環節,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為13億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服務。高質量、低價格、服務好、設計美。

  方建華(匯美時尚集團董事長兼CEO、茵曼品牌創始人)

  未來品牌就是偶像!我們認為中國零售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從原來單純的“賣貨”轉變為“經營人”,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更加有溫度。未來的品牌,一定是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遠;線上品牌不做線下 或者線下品牌不做線上,都是沒有未來的。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拭目以待!

  虞黎達(量品創始人)

  電商的下半場必然從中心化模型轉向去中心化模型。中心化模型逃離不了“流量X點擊率X轉化率”的模式,這種模型沒有未來。去中心化模型的核心是“以人為入口,圍繞每個客戶為中心”。

  曾碧波(洋碼頭CEO)

  電商下半場至少有兩個機遇:第一,移動化。未來用戶購物基本上就在一個APP中發生,不會跳來跳去,最終形成封閉的、碎片的、場景的、移動端的購物場景。目前社區和內容平臺轉型成電商還不是一個質的變化。下半場可以好好思考移動化場景下怎樣完成用戶購物場景的需求。

  第二,消費升級。上半場解決的是網購,網購變成常態,這是消費行為的變化。下半場消費升級將呈現兩個特征:(1)縣級市、地級市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主流,而移動端產品以前是IOS為主,接下來可能會以安卓為主,因為二三線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了。(2)90后興起的過程中,需求越來越張揚、個性,從來不把買化妝品或者保健品看做是任務。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電商下半場是要去解決的。其他一些類目,比如說生鮮、母嬰、食品等垂直類目,我不認為其進入了電商下半場,因為上半場曾經做過卻死了一大批,我認為這不是電商下半場的主旋律。

  凈海鷹(和勝集團副總裁)

  干了七年電商之后進入餐飲領域,越來越覺得消費者的價值觀從“物”的消費轉變為“事”的消費;從單純尋求物質數量與價格到品質與精神、社會滿足。從今年雙十一Top榜單也能看出,側重線下體驗布局的品牌在線上也更勝一籌。如果說電商上半場扮演的是渠道工具、連線工具的角色;那么下半場一定會是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共生、成長為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

  洪濤(調果師創始人)

  下半場,不是電商人的主場,是傳統非電商人的場。電商成為企業標準配置品,電商人給傳統企業做“小弟”。有服務心態,放下身姿,深扎根行業者贏。

  黃仲生(好買衣CEO)

  服裝電商品牌將告別粗放的賣貨模式,下一步必須善用新科技,以買家為中心,進行服務體驗的大升級,虛擬試衣就是切中買家核心需求的方法之一。創新科技的顛覆速度越來越快,誰能搶先應用優勢體驗,誰就能把握技術紅利期,沉淀更多忠誠用戶!

  谷熠(星圖數據CEO)

  電商的下半場其實是零售的新階段,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隔閡會越來越少,融合會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點也會更加聚焦在如何提升效率和利潤率上,大數據和商業智能將給到企業更多更實際落地的支持。大數據幫助品牌企業獲取數據、打破信息不對稱僅僅實現了最基礎的情報價值,而通過預測和人工智能分析,在產品設計、產品線規劃、智能排產、動態分銷與庫存優化、營銷與廣告投放效果優化等方面的應用,將越來越多地幫助企業降低人工所帶來的高成本與高風險,指數級地提升企業的運營與決策效率。

  云杉(優尼康總裁、前Dissona電商總經理)

  到了下半場,平臺會從追求增量轉向開發存量;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線上一年線下五年,電商競爭狀態和線下已經同步,品牌零售的核心+互聯網的技術應用+高效的組織運營,彎道超車的時代過去,絕對實力面前一切的小技巧都是浮云。

  畢震(好鄰居便利店副總經理)

  電商的下半場會因為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線上線下互融等新技術、新理念的融合而更加激烈;會有新的機會出現,新的企業成功;同時會徹底融入我們的生活。

  王澤旭(前中酒網coo、千機網創始人、品勝副總裁)

  上半場解決了用戶的上網、信任以及信息對稱問題;解決了企業的基建、運營、人才還有社會化分工問題。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上半場求同,下半場存異”。下半場需要解決用戶的分層問題、服務差異問題、社群問題;解決企業的效率問題、盈利問題、成本問題;解決行業的效率問題、產業的透明度問題。

  邵飛春(森馬電商總經理)

  回歸零售,回歸商品,回歸品牌,回歸消費者!

  莊笑峰(海蜜CEO)

  現在說進入下半場了,我覺得為時過早。之前只是個開始,市場格局未定,消費者認知和習慣還在變化中,也沒有一家公司有明確的盈利能力和穩定的業務模式,政策和大環境還在動蕩中。有成熟的、活下來的、能盈利的平臺開始真正分割市場的時候,才談得上下半場。

  林世豪(全和悅創始人)

  現在的市場更加專業、細分,更加注重體驗和口碑。弱化所謂的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概念,考驗的是團隊的本地化創新能力和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機遇一直都在,比賽一直持續,沒有“下半場”。

  徐正(每日優鮮CEO)

  互聯網上半場是以人口紅利為核心驅動的競爭,在不同的領域競爭;在下半場,無論是游戲、社交、電商、內容分發等領域,都會圍繞消費升級這個大的趨勢和方向進行新的競爭。原有的競爭規則已經被重構、被打破,即將進入一個再建的過程。

  以電商為例,整體電商占到整個中國零售業的10%~20%,還有80%多沒有改造。電商在發展進程中依然是一個早期的零售業態,很多的品類還很原始。電商占整個銷售50%的時候,才是下半場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創新空間和機會,未來電商行業也依然會百花齊放,因為驅動他們百花齊放的根本背后是那些需求、那些看到需求的人才、那些看到需求的資本。

  洪宏(鮮LIFE聯合創始人)

  電商的下半場需要解決移動化場景、物聯網、數字金融等問題。

  李明偉(西十區CEO)

  如果電商上半場是解決了溫飽,是解決剛需,就像是解決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那么下半場就應該是色香味,是附加值,是如何增值和創新的問題,就像接下來就應該解決人們的精神生活、文化娛樂生活一樣。這意味著,電商的玩法必須突破,正和效應和價值創造是關鍵。

  朱秋城(阿里巴巴外貿圈名人堂導師、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下半場”之于跨境電商而言,我覺得傳統外貿會持續疲態,跨境電商會越來越火爆,甚至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流模式。未來幾年,跨境出口會比跨境進口的量級將進一步擴大,跨境出口B2B模式會成為跨境電商的重頭,與B2C模式持續協同發展。

  跨境電商將越來越集中于資本密集、規模化、品牌化、目的地國本土化的企業,海外倉成為常態模式。傳統歐美市場被新興市場慢慢取代,出現越來越成熟多元的跨境服務商,提供整套廉價的跨境IT化、品類、運營、支付、物流等跨境電商綜合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移動端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真正動力,利用垂直化社交營銷傳播成為主流跨境營銷模式,跨境平臺型及自營型更加百花齊放。而中國政府的世界貿易政策法規將更支持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成為世界貿易主流模式。

  李研珠(賣好車CEO)

  “電子商務”四個字已經清晰地描述了上下半場,上半場電子,下半場商務。電子是用信息建立和行業的關聯,商務就是和行業融合。再以后,電商就沒了。

  王梵滔(喜寶動力CEO)

  電子商務即將消失,沒有哪個商業環節不在網上,新商業概念開始啟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碎片化導致PC時代行之有效的打法全面失靈,所有品牌商與營銷機構將面臨重大挑戰與洗牌。下半場比拼對商業本質理解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分眾時代海量垂直品牌即將脫穎而出,誰是贏家?要看誰更理解今天的消費者。

  丁黎明(全棉時代電商總經理)

  回歸本質和消費理性。傳統品牌已經進入電商,玩得也越來越有感覺。消費者經歷過商品質量不好的時代后,開始更注重線上商品的品質,要求高性價的產品。反向也是對品牌商的要求,提升品質,并且價格不能太貴。

  而理性消費主要指大促環境,通過降價拉動消費者未來的消費。但很多消費者在這個看似便宜的行為過后,發現它帶來了很多困擾,比如浪費,比如對家里空間的占用很大。后面回更趨于有需求才購買,不會過量囤貨。

  劉應龍(樓蘭蜜語CEO)

  電商的本質在于電商技能+供應鏈管理,下半場將側重于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是電商企業的木桶短板,電商技術迭代慢不得,供應鏈管理快不得,細致的產品研發,倉儲管理,物流速度,都是難啃的模塊。對當下快速發展的電商企業負責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搭出前場和后場的班子非常重要。

  劉金星(大衛之選聯合創始人)

  (1)建立匹配長尾品類的供應鏈,其前提是信任和習慣已經解決;(2)營銷是永恒的話題,在任何渠道都需要品牌自帶流量;(3)解決如何掙錢的問題,從供應鏈到營銷概念再到制造消費者差異體驗,以保證利潤率,不賣大公司大集團有定價權的標品。

  趙迎光(韓都衣舍創始人)

  電商的下半場是由表層的消費互聯網轉向基層的產業互聯網的階段,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紐帶,全產業的精益運營成為必然,所有業務數據化后的算法(人工智能),必將成為下一個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張移兵(好藥師網上藥店COO)

  用戶體驗的競爭跟企業運營效率的競爭。

  程桂良(二貨聯盟聯合創始人)

  只有深諳全球范圍內的綜合商貿、供應鏈、新技術、新媒體營銷管理、客群關系等新時代趨勢的人,才有可能在下半場比賽開始后繼續領跑,或者跟跑。電商從來就是提高效率的技術和方法,深刻影響了商貿的演變,電商不能替代商貿,商貿不能排斥電商,兩者結合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電商人的下半場,其實是放下傲慢與無知,擁抱千百年的實體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律,融合與互融。

  朱愛宇(優果網創始人)

  生鮮電商行業滲透率不足3%,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下半場”的說法為時尚早。但總體而言,電商的本質是商業,是一門生意,也是一種產業。只要是產業,就會遵守宏觀的經濟規律。我們可以依據東西方產業史的模型,推演其發展脈絡,我斗膽預測“下半場”可能有三個階段:

  1、消費升級推動產業升級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需求遵從馬斯洛需求層次,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逐級提高。一些優秀的電商平臺很敏銳的嗅到了這一點,做了積極的策略調整。

  2、產融互動推動產業并購

  重組和并購是產業發展到中后階段,建立市場強勢地位的神器,需要以產業和資本的結合為前提。電商企業下步有可能3種主要的并購形態:

  (1)多元化并購:產品和業務形態趨于多元化的橫向并購,各項業務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類似于復興的發展脈絡,從醫藥公司,發展成為涵蓋金融業、地產業、鋼鐵業、礦產業、零售業和旅游媒傳業的大型集團;

  (2)集中化并購:同業并購,大大提升市場份額,實現優勢的領導地位,類似于杜蘭特通用汽車的并購,江南春分眾傳媒對相關廣告公司的并購;

  (3)專業化并購:通過并購打通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實現優勢資源強強聯合,比如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優酷土豆、高德地圖,獲取優勢流量入口。

  3、經濟大勢推動產業擴張

  電商業務半徑會隨著供應鏈和資源實力的發展,從城域、區域,逐步走向全國,后期會跟隨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走出國門,實現業務全球化。

  李楠(健民集團電商事業部總監)

  電商與傳統零售連鎖藥房一樣,歸根結底還是商業零售業態。醫藥零售發展經過了三個大的階段:1992年~2004年的十余年間,是OTC1.0時代,主要特點是產品為王、廣告至上、渠道為重;2004年~2016年,連鎖藥房發展,導致利潤再分配,過渡到OTC2.0時代,該階段特征為:終端為王、利益至上、團隊為重;2016年以后,正是進入OTC3.0時代,用戶為王、連接至上、系統為重。

  過去一兩年,傳統連鎖大藥房逐漸開始摒棄高毛思維,紛紛與品牌廠家合作控銷模式,就是看到了OTC3.0時代即將到來的趨勢。用戶忠誠,主要表現為品牌粉絲,用戶跟隨品牌走,而不會在乎去哪里買到品牌商品。而作為品牌廠家而言,不僅需要通過媒介信息手段連接用戶,也需要通過終端形象連接用戶。這時電商的機會顯然比傳統線下連鎖要大很多。

  未來電商與品牌廠家的深度合作形態應該是:電商幫助廠家做好品牌推廣、價格維護、學術發聲,品牌廠家將控銷模式引入到線上,電商借助品牌產品跑馬圈地鞏固用戶和流量。

  高海燕(一畝田合伙人、副總裁)

  B2B將成為推動農業電商發展的重要業態,通過有一定規模基礎的農產品交易,克服農產品貨值低、單位交易成本高等“天性”。規模化業務在拉動物流、供應鏈等基礎設施和行業流通服務方面具有可執行性,能進一步刺激行業產業鏈投資、環節專業化的細分,逐步增加以農產品交易為核心的線上服務強度。最終在戰略有可能產生一種效應,即用戶集中度高、撮合交易規模大、服務整合度強的B2B平臺將從前端的交易沿著產業鏈向更深處延展,進而催生出全產業鏈運營的農業電商。

  因此,考驗農村電商的即有今天的用戶價值、商業模式、持續發展資源等問題,也有戰略視野、節奏控制和行業理解力問題。一句話,涉農電商是個“活久見”的行業。

  白進清(SIGG中國電商總監)

  中國電商上半場,最值得敬佩或贊揚的,不是因為其對信息技術在零售領域充分運用,也不是其轟轟烈烈的創業和資本相戀相殺的故事,而是因為電商讓中國零售領域現金周轉效率的極大提高。做企業有句話,盈利的企業有可能破產,但現金流優良的企業不會。下半場的核心會是什么呢?目前零售業效率有待提高或急需提高的是什么,就是電商下半場的核心目標。我認為是貨品的流通。人店貨是零售的三要素,人和店,在不同的渠道所指的范圍是不同的,但貨品是不變的。而貨品的流通成本目前是非常高的,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就是電商下半場的核心目標。

  肖尚略(云集微店CEO)

  電商下半場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更快速的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下半場的購物將是千人千面的推薦式購物以及社會化的推薦式購物。

  連昱(瑞云智睿副總)

  電商下半場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的普及和AR/VR、人工智能、認知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實現消費體驗的極致化和消費場景的數字化。電商的下半場要尤為關注核心消費群體的變遷帶來的新消費升級,通過商業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高品質的整體消費服務體驗,而非是依賴流量規模的商品價格競爭。

  李江玕(Momentum Works CEO)

  倉儲、物流等方面會越來越高效和專業化,讓品牌和其他電商運營者騰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力也一定程度上是由消費者選擇的日趨豐富倒逼出來的。同時,為了維持在整個生態系統的主導地位,大平臺對來自外界的創新會有一個更加務實的態度(在此借鑒微軟對開源態度的轉變)。

  另外,線上線下甚至是VR的結合會更加緊密,讓體驗在創新的嘗試中不斷地提升,和消費者的不同觸點會更加無縫地整合在一起。至于基于數據地人工智能能不能準確地判斷和預測趨勢,我不樂觀;因為,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不會由于信息的豐富和體驗的提升變得更加理性。

  楊志偉(蟻點科技VP)

  電商服務化、共享經濟化、電商場景化。電商形態將呈現三種特性:(1)電商平臺商品開始向電商服務型產品過渡,客戶可以碎片化的按需索取產品的使用服務;(2)共享經濟型產品和服務將會應用于更多的產品和環境,如單車、按摩椅等,高頻、低價的服務消費搶占一次性買賣的低頻率、高價格的消費市場;(3)場景化應用更加突出,產品和服務在高匹配度的場景下將極大地提升客戶體驗,同時升華產品的使用價值。

  夏里峰(卷皮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不管新零售還是新商業,電商的媒介形態會一直變化,但回歸商業本身,更好的商品、更低的價格,更好的觸達和互動,更有效的資源和流通重組,才是商業王道,我們相信平價的力量,價格與品質平衡是電商的極致考驗!

  薄俊辰(楚楚街CEO)

  下半場的主題一定是“回歸”。一直以來,電商企業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上有著相對的優勢,但電商的目的不是去沖擊傳統商業,而是回歸零售的本質。渴望用技術、思維上的融合,適應我們全力擁抱的新生代消費群,成就新生代消費力的井噴式增長。

  劉俊彥(環信CEO)

  (1)移動化和社交化。Gartner報告指出:“到2019年,移動設備的使用將占到所有互聯網交互的85%。”優先采用移動APP渠道戰略,優化手機購物體驗將成為新電商標配,隨著社交媒體的高滲透率,口碑營銷和大數據帶來的精準反向營銷將成為新的電商增長點,國內新興的包括移動端、微博、微信等全媒體接入的云客服廠商的崛起將推動這一進程。

  (2)平臺化和垂直化共存,產品型向服務型演變。隨著消費升級的驅動,消費者從價格敏感轉變成品牌、服務敏感,以產品展示為主的實物型電商將向服務型電商演變,在平臺電商以外針對垂直細分領域的服務型電商將有新機會。

  (3)物聯網電商將崛起。隨著IOT和AI的不斷發展,未來智能家具冰箱將能夠自動檢測到某種食材的缺失從而自動從電商下單補貨。

  相峰(圓通副總裁)

  中國電商發展至今,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滲透率來講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支持與服務電商的中國快遞業也憑最有性價比的服務,成為了全球第一。中國電商與快遞,魚水交融,彼此成就,共創了世界互聯網經濟的“奇跡”。這種成功不僅源自中國市場的體量,還源自于多年來中國快遞與電商共同為提升客戶體驗持續所做的很多創新和努力。

  下半場要在這個基礎上,更加贏得客戶的信任,服務由“送到”向“送好”升級,圍繞提升客戶體驗,抓好快遞時效、服務與安全,應用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注重細節,塑造品牌,提升運營效率,與客戶建立起更加深層次的鏈接,為整個電商生態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打好中國電商的“下半場”。

  黃崢(拼多多創始人兼CEO)

  從供給側的改革來講,電商連上半場都還算不上,才剛剛開始。就好像從招手打車到出現了滴滴,你沒法區分它是電商上半場還是下半場的產物。如果一定要說下半場,我認為前端流量的集聚度和前端交互型即將進入下半場……物種的新陳代謝和事物的發展此起彼伏,會不停交錯上升,并沒有明確的階段劃分。

  鮑賢增(諾貝爾瓷磚互聯網事業部負責人)

  后電商時代,是品牌方崛起最好的時機,擁抱了互聯網思維的品牌,最有可能突破傳統瓶頸,尤其O2O環境成熟后,解決信息碎片化時代精力分散的問題,用戶可以通過多渠道都了解到品牌信息,產品信息,服務信息,后電商時代是平臺和品牌共舞的時代。

  龍勇(魅族線上銷售部總監)

  未來的電商不能再叫電商,單一的線上銷售早已面臨瓶頸,電商只是一種商業形式。流量紅利結束后,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誕生和發展要分食交易份額必須在生產力上變革,在效率和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但現在電商成本早已不低,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上做突破。

  電商下半場可能需要打破過去電商的形態,“互聯網+”其實核心是線上線下融合,但做到這一點非常難,品牌零售通道變革時利益博弈寸步難行。至于為什么沒有出現更強大的平臺,一是大平臺的電商影響力是統治性的,從品牌注入到產品支持,再到政策支持都不是新品牌可以短期復制的;二是現在所有的用戶價值巨頭平臺幾乎都已經提供了,實在沒有空隙可以找出來;三是雖然細分市場的用戶價值場景很好,但一旦拓展品類就會失去細分的用戶價值,意味著走向衰敗。

  未來的電商,除了原有的電商巨頭以外只有一個領地還有機會,就是品牌商商城。這個用戶價值在于品牌認同和粉絲的忠誠。品牌商商城擔負的角色也將更豐富,而不僅僅是賣貨這么件事,用戶粘性和歸屬感才是機會。而且線上線下一體化最好的平臺也恰恰是品牌商城。

  萬明治(中百集團總經理)

  電商下半場將更追求線上對線下的掠奪與壓制,但不會像以前那么高調。一方面,線上大平臺已經在近五年狂飚布局與市場實際壟斷,在技術、資本、布局上已經遙遙領先;另一方面,線下經過這幾年不斷試錯,已經承受不起繼續攻線上的瘋狂投入。

  但必須承認的是:生活方式已經在逐步改變,門店互聯網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未來的年輕顧客層需要互聯網化的門店。那么擁有資本與技術的線上巨頭,必然要與線下進入深度合作,而不在局限于支付手段。“開放市場、開放股權、雙線互通”一定是下半場的主旋律!

  孫濤勇(微盟CEO)

  (1)低價優質的商品將會贏來巨大空間。今天中國的消費市場呈現出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中產的崛起,海外的奢侈品牌逐漸博得消費者的喜愛;另一方面,價廉質糙的低端產品充斥著市場。這與1980年時代的日本是很像的,后來無印良品誕生了,它在生活和改善生活的物品之間維持合理的平衡。而在中國也正處于這個消費升級的階段,但消費升級并不一定就是追求海外品牌、追求價格高的商品,消費者對價格仍然很敏感,只是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提高了,所以一個更大的市場在于如何提供物美價廉高性價比的商品。

  (2)社交電商將逐步成為主流。在沒有微信支付之前,支付寶在第三方支付中幾乎是壟斷地位;而在移動時代,微信支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超了支付寶。電商的上半場已經解決了信任的問題、物流的問題、支付的問題,電商下半場用戶將更關心品質、口碑、性價比,而社交電商的熟人推薦和口碑傳播更適合這種模式,越來越多的人在微信中購物,而且習慣結伴購物(拼團),這個跟好朋友一起去線下購物中心購物的場景是一樣的。隨著小程序的普及,微信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場景入口里,購物、消費變得理所當然。

  孟慶豐(飛貸金融科技首席戰略官)

  電商下半場是基于數據來開展的,以數據創造新效率。通過技術創新和數據挖掘,可以創造更多新的商業形態。

  李金玲(卓志跨境電商總裁)

  跨境電商自2014年被大家關注,歷經兩年的井噴式發展,隨著2016年48新政、總署版上線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標志首首輪通關改革試點告一段落。但事實上,繁華退去,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從散戶離場到莊家入局;從通關試點到綜合試點;從品牌引進到全網分銷;從品類拓展到品質溯源;從跨境進口到跨境出口……跨境精彩仍在繼續,絕對值得期待!

  李瀟(格格家創始人)

  下半場應該回歸零售的本質。消費者會變得越來越挑剔,電商企業要沿著客戶未來的需求發展。零售的本質是更好的商品,包括技術、效率;更好的圖片,包括菜色、互動、視頻;搞一些新文化、新技術的應用。以食品中的面為例,可以去思考如何讓吃面不再顯得孤單,滿足消費者吃以外更深的需求。

  張宏亮(森馬電商運營經理)

  電商的下半場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誰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全渠道購物體驗,誰便將會得到消費者的擁戴。我們追求的全渠道,是完全打破線上線下,消費者無論在哪里有購物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余熠(優拜單車創始人兼CEO)

  如果上半場是一個拼流量、拼規模的時代,是橫向發展的,那么下半場則應該是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是縱向發展的,拼的是品質、品牌和服務。誰能更精準地抓住用戶需求中的痛點和興奮點,畫好每一個用戶的畫像,挖掘用戶潛能,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優質的服務,就能在細分行業中獲得機會。

  趙奕(AutoLab汽車實驗室創始人兼CEO)

  下半場的作用就是要決定勝負。整車電商、零部件、后市場、包括出行,都會在未來三年中決出分曉。從資本、模式、流量的聒噪中,我們下半場還是要看產品、痛點和場景。誰抓住了后三個關鍵點,誰將稱雄下半場。

  天柱(江南布衣電商總經理)

  電商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從早期的貨架式運營轉向了營銷化運營。直播、網紅等新領域的興起,快速地與電商發生了聚合效應。對于傳統企業,電商的下半場不僅要打通線上線下的貨品流通,會員、服務乃至營銷等方面也要全面實現全渠道。電商不僅是企業的零售端口,更應利用數據的便利性和實時性,成為品牌方與消費者間重要的交互窗口,從而更好的優化產品、提升服務。

  王梁(羅萊集團副總裁)

  回歸理性,回歸本質;走向紅海,走向創新!

  朱旻(車貓網CMO)

  二手車行業的上半場電商付出了高昂的學費,完成了互聯網化的初期探索,在下半場二手車電商公司應該思考公司本身是否為行業帶來價值,如果互聯網公司只是為了規模,為了體量,那么創業者的價值又在哪?

  蝶衣(偶搭創始人)

  下半場的關鍵是“消費需求升級”、“產業效率升級”、“購物路徑升級”三大主題,市場的過度競爭和客戶消費升級的需求倒逼我們全面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90后、00后已漸成消費主力軍,消費新觀不僅限于對物質或者商品本身的追求,消費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自我增值,社交需求都將成為驅動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商下半場進入種草式品牌建設的拐點,能夠沉淀品牌價值、有一定護城河的品牌和企業將在長跑中勝出,并有機會進入全球化的市場。

  肖鋒(阿里巴巴一達通副總裁)

  電商上半場拼的是“入口”,下半場比的是“收口”。入口即流量、眼球,比如瀏覽器、搜索引擎、輸入法等是兵家必爭之地;收口是商業閉環的卡扣或歸集點,比如C端的小額支付、B端的結匯結算、外貿電商。同時,物流也可以算半個收口,醫療電商等專項企業服務的吸引力也可以算收口。找入口更多靠技術,玩收口更多靠專業和規模。下半場,入口在哪已不那么重要,因為把控收口可以覆蓋任何入口的商流。

  傅磊(美空CEO)

  電商下半場將進入流量深水區,由內容帶動的、對紅人流量的沉淀將成為商家必爭資源。

  李英豪(錢方好近創始人兼CEO)

  從下半場開始,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世界互聯網工廠,會有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在中國打磨創造產品,輸出并改變世界。產品創造于中國,而不只是制造于中國,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將逐漸走向價值鏈的頂端。

  徐偉宏(孩子王CEO)

  電商上半場更多是消除了人和商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下半場應該去消除需求和生產之間的不對稱,從而徹底打通供需環節,最終目標實現庫存為零,柔性定制。

  徐秀賢(匯通達CEO)

  為電而商,大浪淘沙。為商而電,百花齊放。融合產生新力量,好戲還在下半場。

  趙倩(原云鳥配送副總裁)

  在流量越來越貴、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電商下半場的關鍵是效率與體驗的提升,以及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物流是流通行業的基礎設施,在下半場競爭中,物流的戰略價值會進一步凸顯。以科技為驅動,物流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普及為供應鏈運營效率持續提升提供了可能,同時通過交付等環節的體驗提升,為電商在新的場景中持續發掘用戶價值提供了重要支持。

  蒙宇寧(微盟高級副總裁)

  上半場解決共性需求,下半場解決個性需求;上半場流量來源于增量,下半場必須實現存量的再利用;上半場是屌絲的狂歡,下半場必須順應消費升級的需求。

  馬云(麥樂購CEO)

  下半場其實是全新的生態系統。電商企業將走出“流通渠道”的局限,向上游拓展供應鏈資源,甚至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向下游深挖用戶需求,基于大數據創造豐富的消費場景;橫向跨界合作,線上線下融合、不同領域品牌融合、產品與服務融合。

  劉毅(省心寶創始人CEO)

  上半場積累的用戶和數據很多時候都是想象的泡沫。各大電商通過拼補貼和狂燒錢,只是解決了用戶對互聯網的信任感,并沒有解決大家對產品及品牌的忠實度。上半場是“得用戶者得天下”。但是,現在我們應該把這個看得不再那么重要,盈利才是下半場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而且,我認為下半場從原有用戶上盈利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些用戶已經被培養得出現了體驗疲勞。下半場應該是通過分析學習這些用戶的行為習慣以及傳統實業的盈利模式,結合互聯網建立的信任感,利用龐大用戶群體提高談判籌碼。掌握源頭才是下半場決勝的關鍵。

  賈鵬雷(億邦動力網總裁兼總編輯)

  我期待的電商下半場最重要的特征是參差多態,百花齊放。對一個新的叢林而言,不僅需要完整的、穩定的生物鏈,更期待一種具備競爭性的,動態平衡的生態規則。

本文為聯商網作品,版權歸本站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侵權必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你可能會喜歡: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激情 |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 91日韩在线 | 黑人粗又大 |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夫妻精品 | 免费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 | 国产免费一级片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 国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制服丝袜先锋影音 | 可以看的毛片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网站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高清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2020 | 91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 欧美专区第一页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国产| 国产 欧美 在线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 | 国产麻豆精品 | 国产第一页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二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 免费观看a毛片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欧美专区日韩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