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購物節如何探索出新零售路徑
2016年天貓雙11用1207億單日成交額刷新了全世界對新零售的認知。從5000萬到千億里程碑,8年增長2400倍,雙11是消費需求和經濟活力的集中爆發,也成為互聯網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研究樣本。
日前,第一財經發布[雙11數據年鑒],深度挖掘雙11八年數據故事,揭密阿里生態如何以中國為土壤,孕育出輻射全球的新經濟模式。
“未來的30年,數據作為新能源,計算作為新技術,會先后引發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的變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曾這樣描繪他心中的新經濟體。而一財在這份50頁的報告中,通過雙11這一鮮活切面,對這個日漸豐滿的新經濟體做了全景式調研。
新零售:洞察中國經濟的全新緯度
據彭博社報道,截止2015年,美國電商銷售額占社會零售總額比例僅有7.2%,而中國這一比例則高達12.9%,超過美國80%。為什么美國的電子商務和線上支付起步早,規模和速度都落后于中國。下面的一組數字也許能給我們啟示。
Internet World Stats統計,截止今年6月,中國的網民人數登頂世界,達到7.2億人,幾乎是排名二、三的印度(4.6億)和美國(2.9億)之和。2016年上半年,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達26.5小時,這意味著每周中國人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高達191億小時。
上網購物、手機支付,如今已是無數中國人的日常,高速發展的通信設施建設和應用創新相互帶動,讓誕生于大洋彼岸的互聯網,率先在中國成為水電一般便捷的基礎設施。
根植中國,阿里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據Internet Retailer統計,阿里巴巴2015年占據全球零售電商市場份額27%,相當于包括亞馬遜、eBay、京東等在內的第二名到第十名的份額總和。
天貓雙11也伴隨阿里平臺的發展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節,2015年143億的單日成交額約是全美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之和的3倍。
如果說美國電商只是實體零售的補充,在中國,阿里已經用互聯網推動了零售的革命性進化,不僅充分調動了中國消費需求的潛力,而且為全球探索出了一條新零售的發展路徑。
移動打破地域藩籬 線上線下主動融合
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第一年雙11幾乎所有消費者都在PC購物,今年雙11無線占比已達82.25%,訂單量是PC端的7.3 倍。
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的來臨徹底打破了地域界限,為中西部地區注入了新的消費力量。數據顯示,在2016年無線成交額占比前10的省份中,多為西部和中北部省份,西藏以89.5%位居榜首。
報告選取女裝、母嬰、美妝、家電、手機等13個重要類目,對比歷年數據發現,各品類的無線交易份額逐年趨同,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習慣在移動端購買單價較貴的大件商品。
隨著近年來零售行業線上線下主動融合,今年雙11各品牌所展現的全渠道零售模式,讓人看到互聯網技術正在驅動實體零售升級。2015年開始優衣庫、樂町、伊芙麗、拉夏貝爾等陸續登入女裝榜單Top 10,印證了傳統零售擁抱互聯網后的成功轉型。
2016年雙11,優衣庫不僅衛冕女裝榜單冠軍,還攜手天貓實現全渠道布局,堪稱新零售典范,優衣庫天貓店與實體店系統打通、精選商品線上線下同步優惠、附近門店自提等服務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今年類似優衣庫這樣實現全渠道布局的店鋪超過100萬家,合作方包括蘇寧、銀泰、TCL、索菲亞、GAP、Bestseller、B&Q等國內外數千商家,近10萬家門店實現全面電子化。
重度消費人群迅速增加 映射中國消費升級
近三年數據顯示,天貓雙11重度消費人群增加迅速,以客單價對比,超過10000元的消費人群增速最快,2016年對比2014年增幅高達273%。
從城市級別來看,來自一二線城市的買家數量雖仍占大頭,但八年間,三四線甚至更基層地域參與雙11活動的消費者數量正穩步增長。
消費者年齡分布也有同樣趨勢,35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依舊是主力群體,但40歲以上年齡的消費者及成交額占比均在不斷擴大,購買力較強的成熟消費者開始更加活躍。
地域滲透、年齡擴展、購買力提升的多重紅利加權,充分說明消費潛力仍有大幅空間。
技術創新孵化多元生態 新經濟體承載遠大愿景
對于屏幕前的剁手黨來說,雙11不過是一鍵搶單的事兒,但事實上,從開始搜索、瀏覽商品、下單、支付到最后配送,每一筆雙11交易的順利完成背后是包括支付、物流、服務等整個生態體系的支撐。
從2011年雙11的3370萬筆交易數到2016年的10.5億筆,支付寶在雙11當天的支付筆數5年激增31倍,意味著包括各家銀行在內的全社會的金融支付體系的日益健壯。花唄、消費保險和創新理財等新興業務的快速增長為雙11帶來一抹亮色。
每年雙11都是物流的一場硬仗,即使銷售額與今天相差甚遠,但早年的雙11對快遞企業來說也幾乎等同于爆倉的噩夢。菜鳥應運而生,目標是為全社會建設智能物流平臺。4年來,菜鳥物流的雙11訂單量從1.52億筆增長到6.57億筆,通過智能分單、自動化倉庫等措施,用算法大幅提高物流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過去8年間,阿里不斷推動商家實現從流量紅利到內容紅利的變革,通過聚星臺、千牛、御膳房等產品,幫助商家從追求流量效率到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2016年,千牛平臺和網商銀行合作推出了“雙11貸款日”,為96萬小微商戶累計提供了343億元的貸款,用以解決商家的備貨資金周轉問題。
隨著商家數目的增長和行業的發展,專門的商業服務生態也正在背后穩步增長。據《阿里巴巴生態服務白皮書》, 平臺上活躍服務商數量增速由2012年的1.8%增長到了2015年的33.5%,客服外包、攝影、咨詢服務等正在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點。研究機構調研顯示,截止2015年阿里平臺為中國創造就業機會已超過3000萬。
網紅和直播,是近兩年才興起的新現象,卻成為了雙11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供應鏈注入新的活力。
新浪微博2015的“年度十大時尚紅人”中,無一例外都是淘寶店主。據 CBNData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2016年紅人產業產值預估超過580億元,這相當于優衣庫大中華區2015年全年營業額的3倍,甚至超過了去年440億元的中國電影總票房。
與往年不同,2016年雙11各路網紅還忙于為品牌商家的直播活動站臺。2016 年是直播元年,天貓雙11更是掀起了本年度直播最高潮,從10月21號到11月11日,官方直播加上商家紅人直播總場數超過6萬場。超過600個國際大牌參加官方直播,100多位娛樂明星、50位體育明星和300位網紅達人在直播中與消費者互動。“從播放的密集度看,天貓雙11直播不亞于一家頂級電視臺;從直播明星的陣容看,整個中國娛樂圈都來過。”阿里巴巴首席市場官董本洪這樣形容。
對于很多消費者和商家、企業而言,阿里巴巴或早已從一家單純的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電商企業成長為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提供者。當2016年的千億峰值成為今年后的常態,就意味著阿里將最終超越公司與平臺的局限,成為突破既有規則的新經濟體的源動力,而全球商業變革的未來正蘊含其中。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雙11讓我們看到,全球正在經歷全面的商業互聯網化的變革,數據革命正在到來”。
【網商君 天下網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