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集團的商業模式有什么獨到之處?
2014年注定是會是一個轉折之年,去年一年中“傳統商業融合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少商業地產會議桌面上主要的話題,有趣的事不少。創業型公司很早就看到了這方面的機會,很早就參與到“傳統商業地產如何與互聯網大潮相融合”的討論中。不過到現在基本沒有出現有什么真的可以改寫這個行業東西,原本是想總結一下在過去半年中一些工作心得,但是因為@劉萬偉一句留言改變了寫這篇東西的初衷,作為商業地產圈內偷水果的家伙,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為什么萬達沒有成為網易、搜狐或是谷歌?而只是成為萬達。下面請轉換自己的身份,如果百度是一家綜合體實體、淘寶是一個傳統百貨,那么這不就好玩多了。
1. 是山賊還是土匪都想搶火車
作為APP開發者萬達首先是一個絕對的好客戶,首先萬達有錢、有人同時又有足夠龐大的消費者,要說信息化解放生產力化、大數據執行精準的需求,萬達作為這樣機會平臺再好不過了,但是參照一下新聞看(內事不決用百度)萬達似乎沒有什么動真格的事情,除了自己開發的萬達APP以外,其余開放性的動作幾乎沒有,這太不符合萬達的作風,萬達的成功總是釋放剛需需求,但這次確實沒有。為了更好的研究萬達APP的實用價值,周末的下午特意組織了6位可愛的小朋友,其中70到90都有,一同感受了萬達APP用戶體驗,最后在萬達一家餐廳中大家一致認為,充其量是萬達官方網站的APP版。實在是沒有想象中那樣,于是該用時光的用時光、該用美團用美團、那是不是萬達的APP戰略基本沒戲了?本著用“移動信息化重新設計綜合體出發”筆者認為是萬達APP開發模式出現了根本的問題。
回望浩瀚的宇宙,圣斗士。。。。。(跑題了),我們不經要問到是什么造就了圣斗士,又是什么造就了頁游游戲,單純的強硬移植萬達現有的商業內容基本就是“廢柴“,無論怎么開發都會開發成現在的萬達APP,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也就是說要為更容易使用APP來重新開發萬達廣場。目前萬達廣場主要提供“商業內容和體驗消費”,所以擺在APP開發者面前的不是簡單的推送哪家店的優惠消息、打折促銷等如此腦殘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如何將“生活中心真正移植到萬達中”,回顧大家都熟悉的廣告語:“萬達廣場城市中”已經說明了萬達作為區域中心的定位,作為APP理所應當就是滿足不同城市中間差異化,作為一個區域中心萬達APP應該可以清楚地告知消費者,所在中心生活的所有內容,而不只是單一推送萬達內部商家的那些沒有組合價值的信息,用訂閱的方式倒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方法,萬達內部進駐商家都在百余個以上其中大品牌商家APP開發與萬達APP基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而萬達應該做好的安卓商店的角色,更好地整合資源。
執行一:萬達生活應用商店
所以說到底萬達APP首先得是一個應用商店,其中消費者可以訂閱自己關注的東西,同時開放化分享(參見京東手機版的分享系統)比如說我要到萬達的訂餐這個系統現在是分散的,在訂餐前商家和消費者存在數字鴻溝,為此萬達APP就不能做個統一的排號系統嗎?作為萬達的會員可以在這個系統上得知所有商家的排隊信息,所以這個APP在萬達的應用商店中就是“無敵排號王”咱排著號也能把萬達都逛了,(付費用戶可以優先保留哦!!你懂的,還有無敵占座王哦)另一個在萬達實際應用中的迫切需要就是停車系統,當今視頻識別技術如此普及,完全可以通過360相機的開放端口,應用在萬達停車助手上,沒錯你下次停車也許百度導航可以干脆幫你在萬達的車位都定好,直接導航到你停車的車位上(付費用戶可以免停車費哦,還有優先女神停車再也不用為倒車煩惱了)。所以從生態圈角度考慮萬達的信息化計劃,缺乏最基礎的資源集結與信息處理整合能力,沒有形成良好的開發氛圍,所以估計萬達現有APP難以完成進化,用不了多久有新的開發商就會說利用這一機會,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2. 逆向設計用移動信息化重新設計萬達綜合體
說道這里不得不說萬達設計院,在國內綜合體與酒店設計上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設計單位,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萬達建筑設計還沒有意識到“用戶逆向設計”將成為當下綜合體設計的趨勢。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全國萬達廣場無線信號居然沒有有效的管理起來,(參見中國移動山東區域機場解決方案),看似與建筑設計沒有多大關系,但是有無線信號的建筑會完全改變人們對建筑空間的理解,綜合體設計是一個人造的大型環境,一切都可以通過積極的空間布置獲得更完美的體驗。實體店和網店的結合一直都是問題,為此萬達應對這方面也沒有太積極的處理方案,“櫥窗計劃”也許是一種方法,通過萬達和微信支付開放系統,很多電商網店可以很容易進入萬達的綜合體百貨通道,在網絡上銷售的優質產品可以現場通過試用或是樣品展示的方式同步享受一種價格,利用萬達的品牌甄選體系也結合逛街體驗感受完成的線上線下的同步結合。
¥。未來的主力店應該是他們
另一個趨勢是更多的品牌服務公司實體化運營,例如:順風不應該在開超市,而應該和萬達合作開設順風全球美食站,(宜家的食品屋和小超市)順風進口食品的冷鮮訂單可以完成從“全冷鏈到門店”的垂直覆蓋。另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是:微信應該和書店完美的結合,成為微信訂閱閱讀計劃(可以閱讀與印制訂閱號)知乎完全可以和培訓公司一同推出新的課程,名為萬達課堂這樣的一個店子。這些都需要在建筑設計處容留出不同于主力店的設置。
¥。 2016年的萬達應該是啥樣
天街產品應該說是十分成熟的一個設計,其中還有餐飲體系,但是餐飲作為目的地消費的主力店似乎一直都缺少了什么,新一代的萬達其實應該是一個零屏幕時代,而在空間處理上更具備靈活性,融合社交功能的需求。為此2016年以后萬達在設計中估計就會出現“聊天街”這樣的規劃設計了,一條高速無線網和無線充電支持的城市社交聊天街。定位于聚會所在價值體系上現有的大型旗艦店會被網絡旗艦店所取代,買東西再也不是現場就能得到而是次日送達,現在一條天街中17-20個品牌,到那個時候可能是170-200個櫥窗品牌,拍照下單且無店員、大量的咖啡、快餐、作為主體集中的餐廳區出現、現在的海底撈、東北風等可以占到總體量的70%,KTV出現遠程的對唱體驗(估計現有KTV會被百度音樂收購)、大玩家虛擬化的運營,除了現在大家熟悉的電影院主力店以外,還會出現城市室內公園(完成宅男最后一站室內的多功能公園,香港海洋公園最適合在綜合體中或是中國劇院這樣的體驗消費),這一代萬達是和高鐵站無縫對接的而且的50%以上的建筑都在地下,00后消費者們會和他們的父輩一起再次走進萬達。
3.萬達應該做城市內超級路由器
全國萬達的廣場其實最迫切到不是去改造立面,反而是要直接的和中國移動這樣的數據端口合作,有萬達城市廣場的地方應該就是附近20公里內的4G路由器,有萬達的地方有就4G,作為這個區域的超級路由器一切的連接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也許哪天你開啟無線的時候就有“萬達云”的選擇,接入后不但可以享受純粹低價的網絡帶寬,還可以在“萬達應用市場”中體驗生態圈開發的產品,20公里內的精確定位、云端存儲、在線游戲等幾乎都是瞬間通殺,萬達云提供的開放信息平臺會讓“大眾點評更精準”“百度地圖更智能”“微信支付更安全”等。總之任何的智能手機都能接入這個20公里內的中心萬達,真正的享受城市生活。
4. 懂的人不做,做的人不懂
說來說去這里沒有提到萬達是如何成功的,而是更多展望下一個萬達模式的建立。平時都知道萬達執行能力最強,如果真的有人當真在這個企業中思考這些問題并且著手實施,那么下一個萬達將會成為城市全球首個集結綜合體開發和社區信息化運營的集團。
最后總結
現在研究萬達模式唯一的價值倒不是如何復制和學習執行力,而是抓住當下與未來的消費者,萬達的崛起成就于城市區域發展的力量,當然弄不好就是敗在信息化這道溝了。萬達目前確實有機會成為下一場變革的領導者,也容易被變革遺忘,回想我的父輩在百貨大樓那些日子,95年對超市的摒棄和00年對綜合體的淡漠,直接導致了04年的全國百貨大下崗,07年的一位國美的高層表示對京東的蔑視。現在我們幾乎在也想不起來還有國美這個品牌,一切的一切都在發生,誰知道下一個故事會出現在哪里呢?
(作者:王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