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萬達集團明年將推出自己的電商品牌
雙十一后,隨著淘寶成交量突破350億,王健林和馬云關于2020年電子商務能否占到中國零售總額50%的“億元賭局”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這關注度又因為馬云“如果王健林贏了,我們社會就輸了”的言論而烈火烹油。
在接受鳳凰財經《總裁在線》欄目專訪時,王健林并不愿正面回應馬云的言論,但對傳統零售業,他仍舊顯得信心十足,表示:“我不認為網絡購物的發展就一定意味著線下實體店的死亡,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應該是雙方共融,都會有發展的空間。”
王健林承認,網購是新的消費趨勢,而且是增長比較快的一種商業模式,但這并不意味著消費的增長都被網絡購物占據,實體經濟的消費也在增長。他的結論是: “我覺得網絡購物和傳統實體店,兩者之間應該是相互依存的,都會有活得很好的。”
事實上,王健林對網絡購物非常關注,據他觀察:“去年的雙11,排名前10位的都是實體店。今年假如認真調查一下,可能一半左右的銷售額也是實體公司來銷售的,就是他有實體店,但也參加網購,也在網上去賣,有交叉的部分。”
與此同時,萬達集團也在積極應對來自電子商務的沖擊,應對的辦法,就是不斷提高“體驗式消費”的占比。“萬達在6年前就有一個規定,就是體驗性消費要占50%,那個時候還沒有什么網購,是為了留足人氣。到2012年,我們又提了一個新的目標,三年內要達到60%,提高十個百分點。”
在王健林的分析中,吃飯、理發、洗腳、唱歌、看電影,這些體驗式消費比例的提高,純購物比例的下降,有三個好處:1、增加滯留時間提高消費者粘度,2、抗擊網絡購物的沖擊,3、聚攏商業資源,提高競爭門檻。
萬達的應對不僅于此,電子商務這一快速增長的商業模式,也將成為萬達商業版圖的一部分。王健林在采訪中表示:“萬達集團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品牌,明年大概會在10個店左右做試驗,我們的電商是線上線下結合在一起的模式,2015年的1月份會在所有的100多個萬達廣場全面推出。”
對“不差錢”的王健林來說,推出電商品牌,并不指望它盈利,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我可以從每年我自己的運營當中拿一部分錢支持他,看他走的趨勢,如果走得很好,那我就增加投入,如果不好,就研究研究改一改再走。反正他每年消費幾個億或者十個億,對我整個企業的資金量不會有毀滅性的的打擊,所以我有更好的心態和更長時間容忍它的發展。”
(鳳凰財經 權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