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廣場全面取消服飾業態能否引發零售革命
近日有媒體報道,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公司上半年工作會議上,對下半年工作安排方面著重強調了減少零售業態的占比。萬達集團表示,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不含萬達百貨)二樓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力爭不招零售業態,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經開業的72個廣場二樓業態調整完畢。
作為被多數媒體解讀為行業內首個明確表示全面“去服飾化”的商業綜合體,該消息一經傳出即引發諸多關注。據報道,明年開業的萬達廣場二樓將以體驗業態為主,基本不做服飾業態。調整后的萬達廣場將增加生活類業態占比,比如美發、美甲、書吧、教育培訓等,使得萬達廣場業態更豐富,黏度更高。
在業界看來,標準化越高的商品,實體店受電商的沖擊越大。而服裝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同質化問題更是嚴重。近兩年,在整個零售行業受到電商的沖擊下,相對而言,餐飲、娛樂類受影響較小。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增長10.7%,增速同比放緩0.3個百分點。
面對電商的沖擊,餐飲、娛樂業態日益成為購物中心吸引客流的制勝利器。電商再厲害,很多東西是網購無法替代的,比如洗澡、捏腳、掏耳朵這些業務。減少零售占比、提高生活類業態占比在當前有利于招商和提升購物中心人氣。
萬達的此番動作并不能理解為是對服飾類零售業態的摒棄,而應是為了豐富萬達廣場的業態。萬達廣場包括百貨,服飾類品牌的銷售,占比在60%以上。當前,在萬達廣場的每個項目里面,絕對不是完全退出,而僅是比例上的調整或者區域上的壓縮。服裝類的零售,單位面積上的盈利能力肯定是比餐飲、娛樂要高的。調整服飾業態,萬達并非首家,只是聲音大點,并且規模是公認的商業地產行業老大,因而其動作較為受關注。從商業項目的商戶比例上來看,諸多企業均在進行這樣的調整,有些并非取消某類品牌,只是增加了餐飲、娛樂項目,因而零售在總體上的比例減少了。
在未來,在電子商務業的持續成長的沖擊下,更多到商場的人已經不只是為了購物了,有可能是休閑、娛樂或者觀光。例如上海的K11和北京的芳草地,這些主題比較鮮明的購物中心,雖然現在并非主流的商業形態,但已經引起了業內同行以及廣大消費者的極大關注。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李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