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萬億
聯商網消息:5月13日,2012年(第七屆)中國零售商大會暨展會在江蘇昆山開幕。
在零售商大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女士公布了零售業五大現狀,公布如下:
第一,零售業規模不斷擴大。2005-201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幅16.47%,高于GDP年均增幅5個百分點。201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萬億元,實際增長11.6%。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1.6%,比2011年上升了14.3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0年,全國限額以上零售企業,共計52.3萬家,從業人員501.3萬人,一批有規模、效益好、品牌響、具潛力的大型零售企業集團,不斷得到發展壯大。
第二,新型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蓬勃發展。近十年來,以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進程明顯加快,推動物流現代化水平快速提升,連鎖經營方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業態,電子商務、網上購物交易規模呈現跳躍式擴張,從2000年的1.4億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5231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35%。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由2003年的29.5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41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5%。
第三,開放規模穩步擴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從1992年7月,在部分城市進行商業零售企業中外合資、合作經營時間以來,開放領域已經從零售業逐步擴大至采購中心、物流配送、分銷等多個領域。截止到2011年底,商業零售領域累計使用外資金額373.1億美元,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319家,逐步形成了國有、集體、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外資、民營等多種所有制形式有序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第四,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十一五”時期,商務部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實施“萬村千鄉”、“農超對接”、“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多項惠民工程,逐步形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促進了農民消費和增收。
第五,市場監測體系逐步形成,市場運行調控能力進一切增強。2003年,中國流通業開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樣本企業直報等方式,建立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國內與國際、城市與農村、現貨和期貨密切相聯系的市場監測系統網絡,目前該體系監測樣本企業已經達到2.1萬家,涉及22個流通行業和七種零售業態,監測的商品包括21大類,600多種消費品,和11大類300種生產資料,樣本企業監測地域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99%的地市和49%的縣,市場運行調控能力不斷增強。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