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咸魚翻身”:客流量開始明顯恢復
“最近,我們客流量明顯恢復,和肯德基、麥當勞一起,在整個廣場里屬于前三。”味千拉面上海日月光廣場店的工作員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客流復蘇亦讓高盛重新看好味千中國。高盛于8月31日將味千評級由“中性”上調為“買入”,目標價由11港元上調至13.6港元。此前,因味千身陷“骨湯門”,高盛曾調低其公司評級,認為味千近期盈利堪憂。
“消費者看了活色生香的廣告,充滿期待而來,結果你偷換概念,把濃縮粉勾兌的骨湯端上桌。消費者能不失望嗎?”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南慶賢認為消費者具有知情權,當初味千深陷“骨湯門”,其實質在于其向消費者隱瞞了真實的生產情況。
不過,他同時指出,通過批量生產濃縮粉,然后重新勾兌還原,是國內外大型連鎖餐飲業的常見手法。“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只要食品中沒有國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劑,就不違反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他認為,大型餐飲連鎖店要求各地口味一致,又要在短時間內面對較大的客流量,如果純粹熬制骨湯,很難應付這種場面。如果味千事先說明這一點,消費者也并非不能理解。
也有評論認為,味千在經歷了風波之后,開展增加透明度的新舉措,使得消費者開始公正地評價食品工業中的標準化生產方式。
不過,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朱振鍇卻認為,股價上漲,評級上調,與其說消費者已經重新買賬,不如說味千基本面不錯,風波過后,投資者對其重拾信心。
“內地餐飲企業能與味千并肩的并不多,又沒有很好地抓住這次危機的機會,讓味千有了足夠的整頓空間。而肯德基和麥當勞雖然富有競爭實力,但因為這兩家店與味千拉面差異較大,夠不成實質性競爭。”朱振鍇分析,“骨湯門”揭露了餐飲業中一些勾兌的潛規則,但并不意味著味千本身的業務水平就惡化了,“畢竟它原先怎么做,現在也怎么做,只不過公開了而已。”
(作者:史燕君 李柯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