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寶佳低調和解百安居 加速渠道重建
一次家居行業轟轟烈烈持續3個月之久的摩擦事件終于偃旗息鼓,業界流傳的關于百安居與雅迪爾、圖騰寶佳和解的消息終于得到證實。
9月14日,北京圖騰寶佳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純微向記者承認,圖騰寶佳已和百安居達成了和解協議,除北京店繼續合作外,圖騰寶佳的櫥柜正在進行撤出所有百安居店面的工作。此前的8月29日,“雅百事件”的主角之一雅迪爾也和百安居達成了諒解協議。與圖騰寶佳一樣,雅迪爾也未向外界透露具體和解協議的任何內容。
董純微表示,圖騰寶佳將在全國除北京地區以外的眾多城市重建或擴建自己的銷售代理商網絡,圖騰寶佳總部重點工作也由銷售轉變到品牌管理、質量把控和售后服務支持等。
戰略調整
9月14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南三環方莊的圖騰寶佳公司采訪時發現,其公司面向三環的臨街部分是櫥柜展示廳,目前正在進行裝修,幾百平方米的展廳里已經安裝好了各式各樣的櫥柜,但一些細節還沒有完成。
圖騰寶佳公司市場部江耘潔證實,展廳的裝修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應該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裝修完工,擔負起形象店的作用。
董純微表示,這個展廳以前就有,現在是重新裝修,之所以重新裝修與目前圖騰寶佳的戰略調整有關,今后這個展廳將承擔起更多的產品展示、經銷商觀摩和品牌樹立之用,不再做具體銷售工作。
與此相適應的是,圖騰寶佳也進行了戰略調整,公司最新的定位是:以品牌經營為核心,以經銷商為主渠道,全面實現公司發展目標。圖騰寶佳是自今年6月發生“雅百事件”后迅速進行戰略調整的企業之一。
渠道重建
是自建銷售網絡還是利用賣場超市,這一直是櫥柜企業面臨的抉擇,尤其是在“雅百事件”之后,這個問題已經凸顯在每個櫥柜企業面前。
利用超市賣場進行銷售,好處是明顯的。董純微介紹,以前圖騰寶佳有9個銷售渠道,如網絡、經銷商等,后來有了百安居之類的建材超市之后,銷售形勢明顯變化,建材超市銷售量逐步加大,甚至在有些城市成為主銷售渠道。
“我們大概60%以上的銷售來自于百安居。”董純微表示,這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百安居成熟的制度和巨大的品牌效應促進了櫥柜的銷售,尤其是在櫥柜行業還沒有形成品牌的今天,這種優勢更加明顯。
2003年以前,圖騰寶佳已經有了近40家的銷售商。在與百安居合作之后,董純微一度停止了代理銷售商的加盟擴張,到2005年時,圖騰寶佳的銷售代理商已經僅剩下14家了。
“雅百事件”后,董純微反思了依靠百安居的銷售模式,重新提出了“依靠經銷商”渠道的戰略。消息傳出后,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先后有30多家代理商前來洽談,董純微選擇了其中的16家代理商,并迅速簽署了合作協議。
“我們的目標是到2008年再發展100家經銷商。”董純微說,“我們現在正在把從百安居除北京店面之外撤出來的人員進行整合,能并入銷售商的進行并入,另外我們要充分發揮各區域的公司職能,為銷售商服務。”
與地產企業的合作是品牌櫥柜企業的銷售渠道之一,圖騰寶佳也在積極拓展這條路。董純微表示,圖騰寶佳的目標是把與地產企業合作的銷售額爭取做到總銷售額的25%。
“我們在北京和天鴻集團合作的比較多,目前還與一些項目型公司合作。與地產企業合作利弊都明顯,優點是企業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缺點就是利潤低、結款周期長。”董純微稱。
品牌管理
建立渠道銷售網絡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董純微要做的是公司總部和4個區域總部的職能轉型,總部和區域總部的工作重點將圍繞服務于銷售商展開。
“沒有品牌就會被動挨打。”董純微笑言。在經歷了“雅百事件”后,董純微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圖騰寶佳品牌建設方面上。為此,前不久他還特意到北京大學等院校請教了這方面的專家。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廚衛工程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男指出,目前我國櫥柜行業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很多廠商的品牌意識還不強,或者說還沒有發展到要注重品牌的階段。其實,“雅百事件”對櫥柜行業來說短期內可能是不利的,但長期看是有利的,重視品牌的作用就是此次收獲之一。
“雅百事件”始末
2007年6月4日上午,幾十名雅迪爾公司的職工,身著統一工服,至百安居上海總部討要百安居所欠貨款,雙方發生嚴重沖突。6月6日雅迪爾向社會公開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停止向百安居供貨。
隨后一周內,地板、櫥柜、瓷磚等行業中近20個品牌的經銷商先后前往上海百安居總部追討貨款并對雅迪爾的行為表示聲援。
6月18日,北京圖騰寶佳家具有限公司公開宣布百安居拖欠其高額貨款,正式宣布停止向百安居供貨。
6月29日和7月8日,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廚衛委員會等多家單位聯合召開兩次新聞發布會,聲討百安居霸王條款及拖欠款行為。
7月20日,宏耐地板召開發布會稱擬起訴百安居。
8月起,百安居面臨的就是與雅迪爾等公司的一系列官司。
8月29日,百安居與雅迪爾聯合發表聲明,稱雙方已達成和解并將繼續合作。一篇短短500字的聯合聲明以足夠友好的方式給看似不可調和的“雅百事件”畫上了句號。據業內人士透露,百安居調整了扣點,也廢除了保底銷售的協議。
(中國房地產報 記者李靜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