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同行業內多位前輩進行溝通,謀求認同,結果是得到了眾多不同角度的異議!我仍然堅持寫了下來,企圖做一個科學的怪人,因為我堅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在二十多年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珠寶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無序到規矩、從柜臺到品牌、從產品到服務、從黃金到鑲嵌、從多到精等多種發展!
梳理之后我在這個發展中,看到了從大眾到小眾~
首先我們給小眾一個清晰的定義:什么是小眾呢?
所謂小眾化是相對于大眾化而言。人所共知的大品牌,為大眾提供服務、產品,基本上從18歲到45歲都是這個品牌的服務對象,這就是大眾品牌!
小眾品牌不是廉價或者雜牌,是針對精細劃分的消費群體提供個性化需求的品牌!個性鮮明、設計新銳、性價比高是小眾品牌的典型標簽!
近年來,無論是產品設計、制造還是營銷,精準化定位都是一個趨勢,個性化定制在迎合市場需求中產生,小眾、原創、獨立的設計師品牌,在追求個性化消費的今天,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
1、小眾品牌的特點:可替代性弱,很難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小眾品牌有自己鮮明的產品特征,同大眾品牌產品差異較大,對于自身細分市場消費者粘性十足,故此它表現的更精英化、針對性更強、人性化十足,更注重消費體驗!同時也正因為市場細分精密、對消費者粘性強,故此小眾品牌在宣傳投入方面遠遠低于大眾品牌,自媒體是其關鍵操作方式!
2、市場上主流消費者的需求,從品牌轉移到對產品的需求!
什么是主流消費者?通常的定義是年齡在25歲到35歲,經濟方面獨立性強、無老少之拖累,可支配收入充足的階層被稱為主流消費者!這個階層的消費者對于珠寶的消費能力基本占據全部同品類市場的50%左右!
這部分消費者對于品牌和Logo的看重一天比一天低,對于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多。同時,小眾品牌也都認為,此時也許是進入市場的最好時機,他們所看重的恰恰是大眾品牌苦惱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很多九零后的伙伴告訴我,他們鄙視穿名牌的人,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某某品牌的產品(或真或假),欠缺內涵!為什么不用更高的性價比換一件高品質的產品呢?
對,你看的沒錯名牌在現今市場屬于大眾品牌,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
3、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從基本的性能需求到突出個性、實現自我!
在發展初期的奢侈品市場里,消費者更看重黃金、寶石等原材料本身的價值,而現在經過多年培養,已趨成熟的市場環境與消費者,更看重設計和藝術,這對以創意為先的小眾品牌來說是一個比原來更好的市場拓展機會。
在非物質匱乏的今天,主流消費者在玲瑯滿目、同質化嚴重的多種選擇中唯一能感到的是空虛,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產品、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產品。而為主流消費群體設計的針對性更強、個性更鮮明、同時又具備人性化的產品,恰好符合其內心需求!
4、個性化鮮明的小眾品牌,在大環境的操控下,容易失去自己的原定位,產生趨于大眾化的同質化!
堅守or融合?這是一個小眾品牌時常會遭遇的選擇!小眾品牌鮮明的個性,一旦圈定目標消費群體,并或者這個小眾群體的認可后,拓大規模就成了一個議題,而隨著規模的擴大,產品設計、新款推出等都是一個難以協調的課題,最嚴重的是原本界定的消費群體是否有足夠的量,這個量是否支持擴張的舉動,擴張后面對的消費群體是否同之前界定、服務的群體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個品牌的DNA就會徹頭徹尾的改變!
5、小眾品牌時代的到來是國家民智上升的體現,市場越成熟越細分!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我們處在一個挑剔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千差萬別,迫使珠寶市場向著多元化、再細分的方向發展,以差異化的產品迎合消費需求。如此一來,珠寶市場的競爭也愈加劇烈(在這兩年有很好的數據支持)。既有細分市場的進化演變,推動著市場內部結構的優化,而新的細分市場也應運而生,促成了整個市場規模的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