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阿姨上市首日暴漲68%,新茶飲“下沉之戰”迎新變局?
出品/零售商業評論
5月8日港交所,滬上阿姨以190.6港元的開盤價高調亮相,較發行價暴漲68%,市值一度突破180億港元。這一表現讓行業再次聚焦于新茶飲賽道的資本熱浪與暗流涌動。
作為繼蜜雪冰城、古茗之后年內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飲企業,滬上阿姨的“逆襲”顯得意味深長,當行業增速放緩、單店盈利下滑成為共識,這家以“下沉+加盟”為利器的品牌,為何仍能點燃資本市場的熱情?答案或許藏在北方小鎮的街頭巷尾——9367家門店中,超50%扎根三線及以下城市,北方市場占有率頭把交椅的標簽,讓滬上阿姨成為中端茶飲賽道不可忽視的“地頭蛇”。
北方稱王與下沉市場狂奔
翻開招股書,滬上阿姨的成長軌跡清晰可見,2013年誕生于上海弄堂的奶茶小店,以“現煮五谷+鮮奶茶”的差異化定位產品切入市場,憑借血糯米奶茶、谷谷金磚等爆款站穩腳跟。
滬上阿姨門店的高速增長期主要在近3年。2022年初,滬上阿姨門店數量僅在3776家,到2022年末,門店總數已達5307家。2023年、2024年,滬上阿姨的門店增長率分別為46.8%、17.8%。同一時期,與滬上阿姨同一賽道的古茗和茶百道,門店增長率僅為35%、10.1%與22.6%、7.6%。
截至2025年4月18日,滬上阿姨門店數量已達到9367家。按2022年和2023年門店總數及GMV增長率計算,滬上阿姨是中國以門店總數計算的前五大現制茶飲店品牌中增長最快的一個。
12年間蛻變為覆蓋300余城、年GMV超107億元的行業第四大品牌,其核心密碼在于“差異化定位+極致加盟”的戰略組合。
滬上阿姨自2015年啟動加盟后,便以“低門檻、高密度”的策略深耕下沉市場。數據顯示,其單店初始投資成本僅27.5萬元,顯著低于中端茶飲行業35萬元的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年末,滬上阿姨開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有4629家。同時,三線及以下城市也貢獻了最多的GMV。
而在全國范圍內,北方地區門店量占比達到50%以上,中端價格帶內,滬上阿姨也是在北方門店最多的新品牌。光山東一省便坐擁1024家門店,甚至在優勢地帶500米半徑內連開6家店,形成“侵略式”布局。
在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擁有近9億的人口,但現制茶飲店普及程度要低于一二線城市。隨著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購買力上升,潛力巨大,能否在下沉市場持續擴張成為現制茶飲品牌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
但我們發現新茶飲的競爭加劇。一方面,蜜雪冰城以6元均價強勢滲透下沉市場,2024年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超65%;另一方面,古茗、茶百道開始北上,2024年北方門店增速分別達28%和19%。
面對內卷壓力,滬上阿姨嘗試通過多品牌戰略破局。主品牌滬上阿姨主打鮮果茶、多料奶茶、輕乳茶等產品,產品價格在7-22元之間;茶瀑布強調性價比,主打多料奶茶、輕乳茶、水果茶和冰淇淋等產品,價格在2-12元之間;而現磨咖啡品牌滬咖,價格在13-23元之間。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瀑布門店數量為304家,2024年GMV總額為7380萬元。同一時期,銷售滬咖品牌產品的滬上阿姨門店共1700家,滬咖GMV總額為4368.7萬元。
滬上阿姨稱,計劃在5年內提高主品牌滬上阿姨在二、三線城市門店的網絡密度;通過現有滬上阿姨門店持續進行滬咖的擴張;并計劃擴大以茶瀑布為代表的平價業態在三線以下城市的覆蓋范圍。
新茶飲上市潮背后的行業變局
2025年堪稱新茶飲“資本大年”。
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滬上阿姨在短短四個月內相繼登陸港美股,加上奈雪的茶、茶百道,六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這場上市競賽背后,是行業從草莽時代向資本時代的集體躍遷。
從已上市企業表現看,蜜雪冰城以44.5億元凈利潤、1.8萬億港元凍資額坐穩“凍資王”寶座。古茗憑借580億港元市值成為中端茶飲估值標桿。霸王茶姬則憑借“原葉鮮奶茶”差異化定位,在納斯達克斬獲63億美元市值。滬上阿姨則依托北方市場基本盤,成為區域龍頭逆襲的樣本。
頭部品牌的財務表現折射出行業殘酷的“馬太效應”,蜜雪冰城2024年2024年凈利潤達44.5億元。古茗以15.4億凈利潤穩居中端市場頭部。值得關注的是,霸王茶姬以51.5%的毛利率和20.3%的凈利率,成為盈利能力的“隱形冠軍”,其北美市場單店日銷破萬的業績,為行業出海探索提供新范式。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這種分化本質是商業模式之爭——蜜雪冰城們憑借極致供應鏈與低價策略構建護城河,而依賴直營或未能及時下沉的品牌,則在存量競爭中逐漸掉隊。
在我們看來,供應鏈能力還是重中之重。比如蜜雪冰城60%原料自產、自建物流體系,在廣西包下13萬畝檸檬基地,把原料成本壓到行業最低;古茗的136個前置倉實現“上午訂貨下午到”;霸王茶姬用“冰勃朗鎖鮮技術”將鮮奶保質期延長至15天。
而目前滬上阿姨擁有20萬畝種植基地,4大中央工廠,12個大倉儲物流中心、8個新鮮農產品倉庫和15個前置冷鏈倉的供應鏈設施。而據招股書披露,滬上阿姨計劃將IPO資金的25%用于數字化升級,20%提高原材料及食材的質量,20%投入供應鏈建設,15%用于門店擴張。
當行業進入“摳成本”階段,供應鏈效率成為估值分化的核心變量。是否能通過供應鏈優化,進一步提升門店運營標準化率來應對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的沖擊,穩定同店GMV表現,同時向低線和海外市場尋找規模擴張機會,將會是滬上阿姨接下來的經營重點。
再從行業來看。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3547億元,預計2028年突破4000億。但增量紅利正在消退——行業增速從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來五年的19.7%,市場從“遍地黃金”轉向“貼身肉搏”。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當“萬店規!辈辉傧∪,新茶飲行業的競爭已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供應鏈效率、單店模型優化、差異化定位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戰場。畢竟,新茶飲從來不是一場“誰先上市誰贏”的短跑,而是一場“剩者為王”的馬拉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