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還未駛入“安全區”
出品/聽潮TI
撰文/郭佳怡
早些年接受媒體訪談時,盒馬創始人、前CEO侯毅自我評價,自己的長板是超強的商業敏感性,短板則是重經營、輕管理。
盒馬2020年開出第一家X會員店,一定程度上就是基于這種商業敏感性。
2019年8月,Costco入華,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會員店,引發了“搶購”熱潮。據說這家店開業37天后,Costco便吸納了20萬會員,刷新了成立35年來的紀錄。
此時的盒馬風頭正盛。
2018-2019年,盒馬的年均新開門店超過了80家;2019年6月,盒馬也從創新業務升級為獨立事業群,侯毅直接向當時的集團CEO張勇匯報,不過僅僅半年后,盒馬又從獨立事業群下降到了B2B事業群子業務板塊。
盒馬當時也沒有盈利壓力。侯毅當時說,盒馬從來不用虧損這兩個字,認為是投資,對創新要有投入,沒有投入怎么行。
由此,Costco刮起的倉儲式會員店風潮起來后,盒馬快速跟進,且雄心勃勃。
2020年10月,首家盒馬X會員店在上海開業,一開始對標的就是Costco和山姆。“盒馬X會員店承擔了盒馬與世界零售巨頭直接競爭的壓力。我要求X會員店和山姆、Costco一個個去比較,品類要比、品質要比、價格也要比。只要我們做得不如他們,立馬整改。”侯毅如此表示。
如今五年過去了,盒馬X會員店的結局與預期大相徑庭。
8月5日,盒馬上海森蘭商都會員店公告,將于8月31日起停止營業,其是盒馬目前最后一家X會員店。至此,曾被定調為盒馬“三駕馬車”之一、盒馬“第二增長曲線”的X會員店,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于當下的盒馬而言,X會員店全線撤退,是戰略收縮,也是戰略聚焦。
這一定程度上讓盒馬的包袱更輕了,它不需要成為阿里探索零售業務的試驗田,而是可以聚焦盒馬鮮生和盒馬NB,穩定做好規模擴張。
但此時說盒馬步入了舒適期,顯然為時尚早。
01
X會員店大撤退,盒馬繼續減負
早些年,盒馬是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號工程”,阿里也給足了創始人、前CEO侯毅足夠寬松的決策權限,讓他幾乎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不斷探索、嘗試——盒馬過去十年里嘗試過的業態超過了10種,雖然大多數都失敗了。
X會員店,是其中最被基于厚望的業態探索之一。
起初盒馬X會員店的進展還算不錯。盒馬曾披露,首店開業兩個月便實現了盈利,客單價做到了接近1000元,日營收最高超千萬元,平均200萬元,年銷售額接近10億。
這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盒馬野心的膨脹——當時其規劃,首店開業后的兩年,盒馬要開出50家X會員店,GMV將超過盒馬鮮生店;三年后,盒馬X會員店的GMV要達到1000億元。
但盒馬顯然低估了倉儲式會員店規模性鋪開的難度。
首先是成本。界面新聞在一則報道中提到,盒馬X會員店單店投資在5000萬-6000萬,幾乎是普通生鮮門店的3至4倍,盒馬在X會員店上的投資保守估計在數億元。
其次是競爭。
一方面,盒馬下場做X會員店同期,永輝、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等也紛紛開啟了倉儲會員店,目標同樣激進。比如家樂福就曾提到過,要用三年的時間,將100家大賣場改造為會員店;
另一方面,與進入中國市場更早、供應鏈能力和精細化運營能力都更成熟的山姆相比,客觀上大家都不占優勢。
2021年下半年,家樂福、盒馬等控訴山姆向供應商施壓,要求“二選一”,就是一個鮮明例子。背后本質上是,山姆和Costco在全球范圍內有更穩定的供應鏈資源和體系,更易跑通“會員費篩選用戶-低價優質商品留住用戶”的運轉邏輯。并且基于這一優勢,他們也率先發展了自有品牌。
相比之下,后來的跟風者們,很難在商品差異化和性價比上建立優勢。此前和奕咨詢創始人丁昀甚至提到,本土零售巨頭們跟風很難成功,僅是在以私域的形式做變相的折扣促銷,“消費者只是用會員費用的形式提前獲得了商品打折的權利,沒有得到真正的增值服務。”
換言之,這場倉儲式會員店跟風潮中,大多數玩家只能做到“形似”山姆。
另一重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則是,市場上倉儲會員店的容量其實并不大、中國消費者先付費辦理會員再購物的消費習慣也未全面養成。
上述原因都導致,盒馬X會員店后來的走向遠不及預期。2023年10月盒馬宣布啟動折扣化轉型時,其僅開出了10家X會員店。
再往后,盒馬X會員店幾乎再沒傳出過好消息。
先是為了給折扣化轉型讓路,在經歷過取消會員制再到重啟會員制后,盒馬X會員店本就不成熟的品牌心智再受打擊。
緊接著,嚴筱磊接手盒馬后,基于盈利目標,盒馬X會員店成為棄子,被戰略性放棄。
去年至今,嚴筱磊給盒馬定下的基調是“聚焦”。盒馬做起減法,重點聚焦在“盒馬鮮生”和“盒馬NB”上,同時加速下沉。
圖源:盒馬官微
盒馬的核心班底、組織架構也不一樣了。
聯商網最近報道,8月1日,盒馬聯合創始人、公共事務部負責人沈麗正式離職。在這之前,盒馬鮮生事業部CEO、原盒馬CMO趙家鈺也在今年5月退休。
此前,嚴筱磊也推翻了侯毅時期“三大事業部+三大中臺”的“三橫三縱”架構,而是由她直管盒馬鮮生、李國負責NB事業部的雙核架構。
如今X會員店正式落幕,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嚴筱磊主導下,盒馬已經甩掉了侯毅時期的重包袱,駛入了新軌道。
02
阿里想收編,盒馬不同意?
往前回顧,2021年阿里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盒馬從事業群子業務變成阿里的一環公司后,盒馬就背上了盈利壓力。
侯毅也換了說法,他說盒馬要獨立發展,必須具備盈利能力,做企業不賺錢總歸覺得是一種恥辱。
阿里后來派財務出身的嚴筱磊執掌盒馬,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盈利這一目標服務。
客觀來看,過去兩年,嚴筱磊盡管斬斷了盒馬的不少觸角,但也讓盒馬變得更加穩健。2025財年,盒馬的GMV已經超過了750億元,并首次實現了全年經調整EBITA轉正。
但盒馬顯然還沒到可以松口氣的時候——2025年以來,零售業兩場重要戰事,即時零售和硬折扣,盒馬都被裹挾其中。
如今它不僅要思考如何應對競爭,也要重新思考和阿里的關系。
年初至今,即時零售正加速演變成體系之爭、生態之爭。
美團6月23日提出要全面拓展即時零售,密集調整零售板塊業務,具體的動作包括全面拓展閃購品類、大力加碼小象超市、美團優選轉型升級、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核心是聚攏資源、強化協同、力出一孔。
同一天里,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
晚點LatePost報道,吳泳銘稱,飛豬、餓了么將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但業務決策執行以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是“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本質上,是將具備消費屬性的業務,聚攏到淘寶,同樣是想要力出一孔。
再到昨天,淘寶上線全新的“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么、飛豬、菜鳥、盒馬、高德打車、淘票票、優酷等阿里系服務,也說明了這一點。
基于這一邏輯,盒馬離淘寶更近,看起來只會是時間問題,這一跡象也日益明顯:
淘寶88VIP權益中開始包含90天的盒馬會員;豹變報道,沈麗離職后,目前盒馬的PR和GR已經全部由集團接管;7月1日,淘寶App內閃購頻道為盒馬鮮生開辟了一級流量入口,目前這一入口已經被撤下。
不過有媒體稱,關于盒馬未來會不會劃歸由蔣凡直接領導,相關市場人士回復稱,“盒馬不愿意”。當然,這對阿里集團而言不算太大難事——談不談得攏,本質上要看利益交換,要看集團給出的籌碼是否足夠吸引人。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值此即時零售戰事焦灼之際,淘寶閃購客觀上需要盒馬來提升非餐飲品類的供給能力,追趕與美團在非餐品SKU上的差距。
過去一段時間里,盒馬鮮生和盒馬NB都實現了穩步擴張,且在加速下沉。
2024年盒馬新開出了72家盒馬鮮生門店,其中近三成位于二三線城市和縣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盒馬鮮生的運營門店超過420家;今年盒馬鮮生的目標是新開出100家門店。
圖源:盒馬官微
盒馬NB也在加速拓店。據商業觀察家報道,目前盒馬NB的總店數超過了300家,今年的開店目標是拓展到1000家店。盒馬官方否認了這一數據。
盒馬重啟前置倉后,圍繞“1店+N倉”的模式也在加速探索。
兩個月前,盒馬鮮生在天津落地的首店天津大悅城店,就采取了這一模式。數據顯示,這家店開業前三天總客流量達到48萬人次,6月28日單日客流突破18.6萬人次。
但盒馬面臨的不確定性在于,一方面,在小象超市重啟線下業務,并已經在加速探索對標盒馬鮮生門店店型、七鮮也加快倉店建設的背景下,它如何持續保持穩定擴張,提升門店、前置倉的覆蓋廣度。
另一方面,加速拓店的同時,如何平衡好線上線下訂單占比。比如有市場人士向商業觀察家提到,“盒馬鮮生大店在下沉市場線上訂單占比能到20%就不錯了。”
03
硬折扣之爭愈演愈烈,盒馬NB要打一場硬仗
再從行業視角來看,盒馬NB接下來面臨的潛在挑戰,或只會更大。
第一重挑戰來自于市場競爭,首先來自京東和美團。
美團前段時間傳出了將開出硬折扣超市“快樂猴”的消息,媒體報道目前已簽約了10家店左右,首店預計開在杭州拱墅區,且美團初步定的開店數量是1000家。另有接近美團的人士表示,快樂猴目前采取直營模式,未來不排除引入加盟商。
京東也在近日確認,8月將在江蘇宿遷、河北涿州兩地開出5家京東折扣超市,其中首店將于8月16日在涿州開業。
從目前透露出的消息看,京東的折扣超市主打大店模式,比如涿州首店門店面積將達到5000平方米。
另有京東的相關負責人稱,京東折扣超市最核心的不同就是京東供應鏈上的優勢,京東高效的產地直采以及京東自有品牌,同時布局下沉市場,聚焦大眾消費,店內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常規售價,真正做到“天天低價”。
盒馬NB顯然不得不警惕這兩個競爭對手。
除此之外,全國范圍內,已經跑了超過十年、門店數量超過8000家的全品類硬折扣品牌樂爾樂,汪哥折扣倉、折扣牛、尋物社等區域硬折扣品牌,客觀上也是盒馬的潛在競爭對手——聯商網此前統計,2023年時,區域性連鎖全品類硬折扣品牌門店數量上百家的,已有10家左右。
圖源:東吳證券
與此同時,永輝超市、物美超市在硬折扣賽道也在加速布局。
第二重挑戰在于,中長遠視角里,盒馬NB的自有產品占比,能否持續提升并穩定在較高水平。
一來,從奧樂齊到Costco,硬折扣業態的整體經營理念其實相似,即都是通過精簡SKU、優化運營效率、縮減商品流通環節中的加價率來壓縮成本,實現低價,再憑借規模效應來強化自身議價權,比如推出自有品牌等等。
二來,對硬折扣品牌而言,借助自有產品打造差異化品類形成獨特優勢,才能更好地鞏固用戶粘性,培養用戶忠誠度。
最后,相比之下,自有品牌有相對稍高的毛利水平,占比越高,越容易與即時零售產生協同。
媒體報道盒馬NB目前自有產品占比在35%左右,在國內硬折扣業態還在起步階段的背景下來看,不算太低。
今年以來,盒馬NB開始針對自有品牌品類乳制品換裝,將“盒馬NB”的品牌名改為“超盒算NB”,業界有觀點認為,此舉是為了盒馬NB集采統采做自有品牌與定制商品做準備。
但按照國外成熟的硬折扣品牌,盒馬NB顯然還有提升空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