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朋逝世,一曲家居行業的時代哀歌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和二
編輯/娜娜
居然智家董事長汪林朋的突然逝世,震驚了整個家居圈。很多人哀痛并且惋惜,而其中無法言說的背后原因,估計隨著他的縱身一躍最終都將被塵封于歷史的深處。
從汪林朋被留置到解除留置再到突然去世,其間不過3個月零9天,就在這短短三個月時間中,整個家居界可謂發生了幾乎是洪流逆轉,山岳崩塌的晴天霹靂式“轉折”,汪林朋的生命戛然而止,倉促地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的企業,而另一位家居零售巨頭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新同樣在5月13日被留置,至今毫無消息。
隨著中國家居零售領域兩大巨頭——紅星美凱龍及居然之家創始人的沒落,整個家居零售行業曾經伴隨房地產高速發展而盛宴高歌分食巨大紅利的時代宣告徹底結束,甚至連最后的晚餐亦已所剩無幾。
1、最后的套現與分紅
數據顯示,2019年居然之家營收90.8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26億元;2020年營收89.9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63億元。2021年,其營收達到130.7億,凈利潤23.25億;2022年營收129.83億,凈利潤16.48億;2023年營收135億,凈利潤13億;2024年營收129.66億,凈利潤7.69億。
可見,最近這四年,居然之家營收差不多都在130億左右徘徊,但凈利潤卻近乎腰斬。居然之家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公司貨幣資金為26.61億,短期借款18.83億,但是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27.47億。這就意味著,居然智家現金不足以歸還負債。即便加上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6000多萬,存貨5.4億,應收賬款11.3億,公司流動強的資產也不足以歸還短期到期的負債。
讓分析師們頗為介懷的是,居然之家雖然現金不足以支付負債,但卻持續進行著大額分紅。從2019年到2023年,居然之家可分配利潤的90%用于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該公司的現金分紅總額為34.99億元。公告顯示,汪林朋與一致行動人居然控股、慧鑫達建材合計持有公司43.93%的股份,這5年分紅預計汪林朋個人可得大約15億。
據金融界報道,2018年1月,居然控股將其持有的居然新零售38.5%的股份轉讓給由居然控股旗下的三家公司:慧達裝飾、慧鑫達建材和興達建材。同年3月,居然新零售先以增資擴股的形式引入21家外部股東,再由慧達裝飾、慧鑫達建材、興達建材向這21家股東轉讓股權。通過這一輪股權轉讓,汪林朋控制的這3家公司套現約52億元,汪林朋個人套現近50億元。
2019年,汪林朋推動居然智家借殼武漢中商上市,交易作價356.5億元,而當時武漢中商的市值僅有15億元。當時這筆“蛇吞象”的交易成為監管關注的焦點。深交所發出問詢函,就交易中居然之家股權估值的合理性、旗下部分資產存在瑕疵等問題進行問詢。盡管外界質疑聲不斷,在當年12月26日,居然新零售集團的上市儀式依然在深交所如期舉行。
2023年7月,居然智家控股股東居然控股通過4次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減持比例為1.99%;同年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億元的對價,向金隅集團轉讓了10%的居然之家股份。有媒體曾統計,二級市場減持加上協議轉讓,居然控股合計套現約26.7億元,持有居然控股94%股權的汪林朋顯然是最大獲利者。
2、曾經的輝煌
居然之家的大額分紅恐怕在今后已經不可持續。當下的居然需要專注于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消化債務的同時為上市公司留下足夠的發展資金。4月30日,居然智家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12億元,同比增長5.58%;歸母凈利潤2.12億元,同比下降39.39%;扣非凈利潤2.13億元,同比下降42.8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84億元,同比下降42.20%。
雖然下滑,但居然智家至少還是盈利的。相比較而言,紅星美凱龍可能要更慘。
7月14日晚間,紅星美凱龍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虧損19.2億元至15.9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虧損為6.2億元至5.1億元。對于虧損的原因,美凱龍在公告中解釋稱,家居建材行業受多重原因影響遭遇供應波動和需求下滑的雙重夾擊,使得家居零售市場的需求減弱,從而對目前商場的經營情況造成階段性影響。
在近三年連續虧損之前,作為規模比居然之家更大的家居零售第一品牌,紅星美凱龍的業績一度羨煞旁人。
2018年,紅星美凱龍營業收入142.40億元,同比增長29.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77億元,同比增長9.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5.66億元,同比增長11.31%。
2019年,紅星美凱龍營業收入為164.69億元,同比增長15.7%;歸母凈利潤為44.80億元,較2018年基本持平,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26.14億元,同比增長1.85%。
2020疫情那年,紅星美凱龍依然實現營收142.36億元,同比下降13.56%;歸母凈利潤為17.31億元,同比下降61.37%;扣非凈利潤為11.62億元,同比下降55.53%。2021年,其營收為?155.13億元?,凈利潤為?31億元?。
但是,從2023年開始,紅星美凱龍由盈利轉為虧損,該年營收約為115億元,同比下滑18%,凈利潤虧損22.16億元。2024年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到29.83億。
3、整個家居行業面臨集體性困境
截止目前,滬深絕大部分家居上市公司集中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不少明星企業要么業績下滑,要么陷于虧損。
顧家家居是家居生態上重要的品牌廠家,其一直是沙發、軟床類的代表性品牌。2023年末,美的集團大公子何劍鋒旗下的盈峰集團豪擲88.8億元獲得顧家家居29.42%股份,成為顧家家居的控制人。今年5月份,顧家家居的定增計劃繼續由盈峰集團斥資19.97億元全額認購。
據證券之星報道,盈峰集團入股顧家家居,已經投入近110億元的真金白銀,目前已浮虧30%。財報顯示,2024年,顧家家居實現營收184.8億元,同比下降3.81%;歸母凈利潤為14.17億元,同比下降29.38%。這是顧家家居自2016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雙跌。
被稱為頭等艙沙發芝華士品牌的母公司敏華控股也不樂觀。2024財年(截至今年3月31日),敏華控股營收169.02億港元,同比下滑8.2%;毛利68.44億元,同比下滑5.57%;營業利潤28.24億元,同比下滑7.74%;公司權益擁有人應占利潤20.62億港元,同比下降10.4%。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總負債攀升至72.6億港元,其中即期銀行借款高達46億港元,而同期在手現金僅約43億港元。
作為敏華控股基本盤的國內市場遭受重創,銷售收入同比銳減17.2%至99.27億港元,占比驟降。為應對寒冬,公司采取了激進的成本削減,裁員超3700人,減員逾10%。
再看建材賽道。有定制家居行業龍頭之稱的歐派家居2024年實現營收189.2億,同比下滑16.93%;歸母凈利潤25.99億,同比下滑14.38%;扣非凈利潤23.16億,同比下滑15.65%。
在年報中,歐派家居表示,2024年為公司自成立三十年以來的首次收入、利潤雙下滑。年報還顯示,截至2024年末,歐派家居門店數量有7813,經銷店有7750家。而上年末公司門店數量有8786家,經銷店有8716家。2024年新開門店1085家,關閉門店2058家。一年時間,歐派家居門店整整減少了近千家,經銷商數量也減少了226家。
4、轉型與新生
紅星美凱龍的轉型可能對整個家居行業具有借鑒意義。它即是“拓寬邊界”,圍繞家居向消費鏈的上下游延展。
紅星美凱龍官方信息顯示,自2019年起開始探索從原本的家具建材賽道延伸至電器、家裝領域,并于去年正式提出“3+星生態”戰略,目前已形成家居家電家裝三家一體的新業態格局。在“3+星生態”的戰略延長線上,紅星美凱龍還在持續探索更多的創新業態,汽車則成為了“3+星生態”的必然戰略延伸,打造“人車家”場景的商業重構,是基于家消費場景之下的用戶價值的挖掘,基于家消費場景之下更好地滿足家庭群體需求。
今年7月27日,紅星美凱龍昆明同城汽車戰略發布會宣布,云南全球1號店與昆明灃源路商場雙Mall打造的2萬方西南區域的最大汽車主題館亮相,集合了國產新勢力品牌、新能源汽車品牌、易手車、汽車養護與美容等業態。
寫在最后
汪林朋的逝世,是家居行業高歌猛進時代的挽歌,汪林朋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對家居行業影響巨大,打擊深遠。眾多家居領域工廠、品牌商、零售商、經銷商的信心和士氣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
同時,整個行業的轉型和調整會更加深化激烈地開展。尤其對于家居零售企業來說,旱澇保收的“包租公”模式——不承擔任何經營壓力向經銷商收租金之路必將不可持續。
家居零售企業恐怕不僅僅要拓展經營邊界,更需要創新商業模式,重新創造零售平臺在整個體系中的自我價值,重建與經銷商、品牌工廠以及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