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熄火后,外賣三巨頭如何打“留量戰”?
出品/連線Insight
撰文/竇文雪
一場轟轟烈烈的外賣大戰,在7月份上演。
7月初,社交平臺中就流傳著一些自稱是外賣小哥的博主發布的視頻,他們聲稱,已經接到通知,所有騎手全體待命,因為史上最大力度的“外賣大戰”就要開打了。
在消費者們還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詢問“如何領券”的時候,外賣平臺的“瘋狂星期六”開始了。
圖源:微博熱搜
在過去的兩個周末,淘寶閃購、美團外賣兩家外賣平臺都拿出了大力度的補貼政策。用戶每天點開平臺APP就可以看到一連串的紅包到賬通知,還有平臺放出多張咖啡茶飲0元通兌券、推出隨機抽取“免單卡”的機制,這些都很難不讓消費者心動。
不過,在狂歡中也有不同的聲音,很多消費者感受到的優惠力度并不明顯,幾乎每個“外賣大戰”推廣帖的下方都有用戶在詢問“在哪里找入口”。
部分參與其中的商家也頗有怨言,聲稱在平臺大戰時發放的滿減紅包需要商家承擔部分金額,因此壓力很大。
最終,這場持續了兩周的大戰在市場監管總局約談了三家外賣平臺之后,逐漸恢復了平靜。
如今,各家平臺的訂單恢復正常值,像是平臺們“花錢白忙一場”,實則大戰之后,如何留下用戶、將吸引來的用戶引導到哪,才是真正考驗平臺運營能力的時候。
從三家平臺“戰后”的動作,就能看出“瘋狂星期六”并不是一場單純的價格戰,京東在7月22日宣布正式啟動“菜品合伙人”招募計劃,旗下七鮮小廚也正式開始營業;美團官宣了拼好飯萬家品牌計劃。
淘寶閃購和餓了么則是背靠阿里的平臺矩陣,繼續維持近期的線上電商與線下連通動作,此前,淘寶已經把盒馬增加到了一級頁面,還正在布局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逐漸向能包含衣食住行的大消費APP轉變。
戰爭從單純的價格,蔓延到了供應鏈、非餐飲類戰場,這也意味著,三家的戰爭,激烈程度還會持續。
1、“沖單”始末:三家平臺開啟了一場壓力賽
想追尋這場外賣大戰的起因,可能要從今年2月說起。
彼時,京東上線外賣業務,直接在京東APP首頁設置了一個“秒送”的一級入口,一邊用“零傭金”的政策吸引商家,另一邊又用喊出品質外賣的定位吸引用戶。
很快,京東外賣成了外賣市場的一條“鯰魚”,其訂單量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突破了百萬。
從4月開始,另外兩個平臺也先后加入了戰場。美團在4月15日發布了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
此后一場有關騎手的“爭奪戰”也打響了。4月21日,京東啟動了超時訂單免單政策;4天后的25日,餓了么優化了騎手權益,逐步取消超時扣款;美團也在5月1日接連給騎手發福利,例如推出2億元勞動補貼、騎手跑單即可獲得訂單激利、免除騎手使用外賣柜的費用等等。
趕上4月的尾巴,阿里旗下的餓了么和淘寶先后“行動”。餓了么啟動了“超百億”補貼,淘寶在APP首頁開放了“閃購”一級入口,至此,淘寶閃購正式加入到“外賣熱戰”中。
而在7月的這場“價格戰”之前,三家外賣平臺就已經被五部門約談,如今戰況再起,先行動的是淘寶閃購,且發力點已經從餐飲擴大到了即時零售。
7月2日,淘寶閃購啟動了為期12個月的500億元補貼計劃,平臺中開始出現“滿25減20”“滿22減18”的券,且不限于餐飲,還可以購買日用百貨、新鮮果蔬、3C產品等。
到了7月12日,戰況升級。
美團APP會自動彈出外賣活動入口、頁面正下方設置了“膨免單”入口,點擊進入可領取膨脹優惠券、搜索“神槍手”和“特價團”甚至可以搶購低至0.01元的商品。
淘寶閃購是在頁面中間添加了“天天必得18.8元紅包”的橫幅,在右下角也可以抽免單機會。
左為美團膨免單界面,右為淘寶閃購首頁界面,圖源:美團APP、淘寶APP
而京東秒送的參與度不高,頁面中就只有20元外賣百億補貼券。
也是美團和淘寶閃購的戰報發得更頻繁,美團在7月5日剛剛發布即時零售訂單破1.2億單的戰報,隨后就又在7月12日實現訂單量突破1.5億;淘寶閃購也在7月12日實現了日活增長15%。
大戰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市場中的聲音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邊是訂單量大漲的平臺和“薅到羊毛”的消費者在狂歡,另一邊則是部分商家在吐槽利潤受到了擠壓、很多消費者沒有感受到明顯優惠力度,以及市場對于“內卷”亂象的擔憂。
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有商家透露,積極參與平臺補貼活動后,會在美團外賣、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的即時需求標簽下,看到其零售品牌店居于顯著位置。
但如果承擔的補貼過多,無疑會對利潤造成影響。比如此前西貝的創始人賈國龍就曾透露,“‘超級星期六’我們沒跟(參加),因為外賣大戰給商家帶來的其實都是低價單。”
由于并不是全平臺的商家都有參與,再加上很多優惠券的獲得需要額外點擊進入固定的界面,因此有消費者并沒領到券,也沒感覺到明顯的優惠。
而網傳的“0元購奶茶券”實則是僅限到店取,如果消費者選擇配送則還需要支付配送費用,有些店鋪還設置了起送金額,0元產品還要搭配其他產品一起購買才能配送,因此很多點了單的消費者沒到線下領取飲品,導致了浪費。
不過,這場大戰沒持續多久,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三家平臺,要求外賣平臺理性競爭。
盡管如此,平臺間的明爭暗斗似乎也沒有真的退潮,三家平臺顯然都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競爭了。
2、價格戰之后拼什么,才是關鍵
實際上,“價格內卷”并不是三家平臺的本意。
就像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所說,“我們不想卷,我覺得這樣卷沒意義。”京東也明確對外表示,這次“0元購”等外賣補貼,京東完全沒有參與。
在京東趟入外賣這灘“渾水”之前,行業已經普遍認為餐飲外賣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發展時期。國際證券報告顯示,2024年餐飲外賣規模約為1.5萬億元,預計2025年增速為10%,線上滲透率為26%。
想在一個增長空間并不高的市場里靠價格戰吸引關注,顯然不能長久,這一點,每一家平臺都知道。各家之所以還會發起如此大規模的降價,是因為新的戰場已經從餐飲轉變到更大的范圍——即時零售,每家平臺也都有自己的短板要補。
京東近期動作頻繁了起來。最有代表性的動作就是其在7月22日宣布啟動“菜品合伙人”計劃,推出“七鮮小廚”門店,做起了餐飲店生意。
“菜品合伙人”計劃,簡單來說就是招募各地的餐飲品牌或個體廚師,給“七鮮小廚”提供菜品配方并參與研發,競選成為菜品的合伙人,可直接獲得100萬元。
京東推出七鮮小廚,實則是一次供應鏈模式的創新,七鮮小廚就相當于一個美食倉,吸納了全國各地的餐飲配方后,由門店制作成成品,再通過京東的影響力與配送體系,分發到消費者手中。
在京東官宣這項計劃的當天,全國首家“七鮮小廚”就在北京正式營業了,后續,京東計劃投入10億元現金用來招募“菜品合伙人”,還計劃將在3年內,投入超百億元資金在全國范圍建設超10000個“七鮮小廚”。
七鮮小廚門店,圖源:京東黑板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與京東不同,已經在餐飲外賣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的美團,在餐飲外賣上更多的探索是如何做好“質價比”,既給消費者提供更優惠的餐食,又能保證商戶的利潤。
7月22日,美團官宣了拼好飯萬家品牌計劃,稱拼好飯將引入1萬家知名餐飲品牌。
這一舉動主要是為了打消消費者對于低價餐食質量不佳的顧慮,更多優質品牌加入會讓用戶更信任拼好飯。
而拼好飯的模式是通過標準套餐、薄利多銷、集中配送的方式幫商家降本增效,因此每單的利潤都是確定的,反而不會對商家的利潤造成擠壓。
根據美團的披露,目前入駐拼好飯的餐飲品牌已經超過了5000個。為了吸引更多品牌商家入駐,拼好飯還會為參與“萬家品牌”計劃的商家提供流量傾斜、聯合定制服務和品牌扶持等。
圖源:美團拼好飯官方微信公眾號
京東和美團都開始在具體業務上發力,或是想趁著補貼大戰的高關注下,為業務吸引更多用戶,而最先發布500億補貼政策的餓了么,其目的在于給淘寶閃購打配合,因此淘寶閃購實則還在謀增長的階段。
根據其此前發布的戰報,淘寶閃購日訂單數從5月底的超4000萬,增長到6月底的超6000萬,并在7月達到超8000萬,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
另據淘寶閃購公布的數據,平臺新注冊商家超過24萬,大部分為中小商家;騎手數量整體同比增長78%,其中眾包騎手整體增長120%;活躍穩定的眾包騎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
因此,價格戰背后,三家平臺實則重點并不同,不過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它們最終要追求的,不只是餐飲品類的訂單增長,而是搶到整個即時零售的蛋糕。
3、非餐飲類商品是新的戰場
不管是京東入局外賣、還是美團和阿里系官宣即時零售品牌,最終三家平臺的推廣方法,都是讓高頻的餐飲類商品更實惠來吸引流量,帶動低頻的非餐飲類商品,強化非餐飲類商品的存在感。
而在過去幾家平臺發布的戰報中,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
美團在7月5日公布的即時零售單日訂單首次破億,其中有2000萬單來自非餐飲品類。
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宣布日訂單量再次破8000萬,其中非餐飲類商品訂單占比超16%,超過1300萬的非餐品類訂單中,數碼配件、休閑零食、糧油米面等訂單同比增超300%,3C數碼類訂單增長了一倍。
關于京東,雖然我們沒有查詢到其有關非餐飲類的戰報,但因為京東入局外賣行業的布局,截至6月27日,其即時零售訂單量已經超過了每天2500萬單。
除了通過餐飲類商品引流,三家也在加速非餐飲類賽道的布局。
其中,美團正在建立一個自營的“動物園”生態,先后推出了小象超市和歪馬送酒,后續還會推出新的生鮮超市平臺快樂猴超市。
有消息稱,快樂猴超市的定位就是硬折扣模式,對標阿里旗下的盒馬NB,初步定下的開店目標是1000家店。也有消息人士透露,截至7月15日,快樂猴已經簽約了大約10家門店,首店預計8月29日在杭州拱墅區開業,預計在2025年年內會開出10家左右。
而阿里系和京東也分別在發力。
自去年10月開始,餓了么就計劃在未來3年推出10萬家近場官方旗艦店,主打“品牌直營+快速履約”的模式,串聯線下門店,讓零售品牌可以在餓了么開店統一運營。
阿里系平臺矩陣也在近期加速了聯動,淘寶閃購和餓了么的聯動是一方面,還有此前,淘寶將盒馬的入口放在了APP首頁,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是在用淘寶閃購以及淘寶本身的流量,為即時零售業務引流。
京東旗下的即時零售超市京東七鮮也在加速擴張。此前,京東集團就在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京東七鮮今年將加速推動“1+N”模式在華北區域落地生根,計劃于年底前達成京津地區的全覆蓋。
時至今日,外賣平臺已經突破了曾經只聚焦餐飲的局限,很多電商渠道產品的運輸周期進一步被縮短,“萬物皆可外賣”已經逐漸成為現實。
因此,“瘋狂星期六”的背后,實則是三家平臺在供應鏈與時效性上的進一步較量,這次即時零售的競爭,也將逐漸告別價格戰,轉向更多維度的比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