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電商賣女鞋,9年做成了“鞋王”
出品/聯商網
撰文/林平
一雙鞋擦亮一座城。溫州號稱“世界鞋都”,集聚著上萬家大大小小的產業帶鞋企,全世界每7雙女鞋中,就有一雙產自這里。
須臾十幾載,當擁抱電商平臺已成為一種必備的經營技能,許多商家開始意識到,工廠需要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而在溫州,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正在催生出一場專注產品和新質供給的產業轉型。
王凱便是攪動當地鞋業產業帶的“鯰魚”之一,走出了破解同質化競爭的路徑:一是借助拼多多平臺扶持政策等,不斷拓展線上生意,實現與平臺的雙向奔赴;二是回歸產品,通過不斷創新跑贏市場。
01
退伍軍人創業成“溫州鞋王”
2009年12月,王凱退伍后選擇創業,他在北京倒騰過玉石,也做過木炭生意,但最后都不了了之。2015年初,王凱和妻子帶上所有家當前往溫州,投奔親戚的制鞋廠。
因為身上不服輸的鉆研勁兒和銷售天賦,王凱逐漸幫鞋廠打開了銷路。彼時,大部分傳統制造業產業帶已經出現困境:一方面固守線下批發模式,缺乏線上化轉型魄力;另一方面,大部分商家囿于代加工模式,消費趨勢的劇烈變化也使得銷路舉步維艱。
作為最早做女鞋的產業帶之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溫州商人靠做鞋賺到了第一桶金,也打響了溫州女鞋的名號。除了奧康、紅蜻蜓等本土品牌,大部分產業帶商家都是百麗、千百度等品牌的代工方。
不過,以往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僅靠代加工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當其他商家還在不斷為線下生意發愁、感受到線上沖擊時,敏銳的王凱率先發現了線上的商機。
2015年,王凱嘗試打開線上銷路,把生意搬上拼多多,店鋪在上線第二天就賣出了兩單。只用了半年時間,王凱的店鋪就從最初的兩單穩定到日均兩三百單。而在經營一年后,日均銷量已經達到1000單。
王凱也嘗試過其他電商平臺,但營銷模式的復雜性讓他犯了難,中間的變量牽扯了大量精力,往往在收益上也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在他看來,“拼多多出單量很快,沒有太復雜的東西。”
通過利用線上能力捕捉新的消費趨勢以及大眾流行趨勢等,王凱不斷提升了經營效率。而在十年間,他已發展出了一家擁有500多人,年產值達三四億元的規模型工廠。2024年,他在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額突破了3000萬元,這也讓王凱成為溫州有名的“女鞋大王”。
02
通過電商直播快速測款
以往,由于經營形態有所不同,大多數產業帶商家認為,做電商肯定會影響線下。但是在王凱看來,線上其實有個最大的好處,銷售比線下前置至少一個月以上。
眾所周知,女鞋作為季節性商品,有明顯的淡旺季,很容易面臨庫存動銷問題。但王凱觀察到,他的拼多多店鋪正好彌補了線下的不足。“以往線下在9月份以后就進入到了淡季,而電商旺季剛好彌補這個空檔。”數據顯示,進入9月份之后,王凱在拼多多平臺的日均訂單量基本在2000-3000單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女鞋追求流行款式,銷售周期較短。而溫州商家經營的女鞋偏中高端,價格一般在百元左右,因此開款的成本不低。王凱此前曾組織過線下訂貨會,將所有經銷商客戶都集中起來一起下訂單,設計部門每個季度會打上兩三百個版,讓客戶挑選,這一方式直接帶來了訂單量的翻倍增長。
不過盡管經銷商能夠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選款并下單,但一般新款鞋的中版率(從開款到正式投產)僅有15%,效率較為低下。
而拼多多直播讓王凱獲得了更大的啟發。2019年底,考慮到年關備貨,王凱往老家整整發了兩個半掛車的產品。不過隨后就遇上了封控。心急如焚的王凱在大年初六開啟了多多直播,沒想到只播了兩個小時,他從溫州拉回來的兩掛車鞋,全賣空了。
擅長思考和總結的王凱,也將拼多多直播利用到了極致。得益于拼多多直面消費者,且擁有最廣泛的用戶群,王凱想到了通過拼多多直播快速測款。
在王凱的店鋪直播間,一雙鞋完成初步開款后,會在直播中展示六七分鐘,并邀請用戶互動、評論,篩選出的新鞋會批量投產。而這些經拼多多篩選的新鞋,過半幾率也會被經銷商選中并下單。開版率提升到了50%以上,成功幫助他抓住了女鞋銷售的黃金機會,極大提升了經營效率。
除此之外,依托于多多直播和萬人團玩法帶來的充沛流量,新鞋往往能快速打爆。前兩年王凱還借助這種組合方式,推出了好幾款月銷近萬單的爆款女鞋。“拼多多平臺能夠提供穩定的銷售和更大的爆單機會,我們前端賣爆之后,后端工廠可以快速反應補足庫存,ROI(投入產出比)甚至能達到20”。
通過與拼多多平臺運營人員協作,王凱的工廠能夠快速獲悉到消費者需求,從而收集和分析市場新趨勢。而對于客戶來說,以往選款跟著實體店走,直播測款的中版率提升,也會不斷惠及更多生態伙伴,促進生意的良性增長。
王凱認為,產業帶商家最能打的是產品,只有產品好,才會有更多的消費者認同。而且在確定性的環境下才有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商家只要有好產品,就很容易在短期內做大體量。
為了優化產品,他通過用不同腳型試穿反饋,據此調整商品,提高舒適度。正常鞋類的質保是三個月,但是他的工廠直接延長到一年質保。此外,通過直播環節的透氣性測試、真皮材質展示等,用產品和粉絲“交朋友”。
03
千億扶持助力溫州制鞋產業轉身
對于制造業產業帶商家來說,迫切需要一場新質供給的深度變革。
在供給側,拼多多通過 “百億減免”“千億扶持”等扶持政策,一方面助力新質產業帶商家持續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過擴大銷售半徑、挖掘銷售機遇,讓商家獲得更多的確定性生意增長,也讓他們把精力投入到優質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讓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質好價優”。
而從需求側來看,在電商轉入存量競爭的當下,拼多多通過產業帶大量的新質供給,滿足了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需求,最終也使產業帶的新質商家完成了高質量轉型。
以溫州制鞋產業帶為例,去年以來,拼多多“百億減免”推出異常訂單申訴權限,王凱發現申訴通過率達90%,平臺退還貨款后,每年他能變相增收二十萬元左右。
今年4月初,拼多多還推出“千億扶持”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入千億資源包進一步擴大商家的扶持范圍,從產業帶的頭部商家延伸到中腰部商家,都能享受平臺的全方位扶持政策,完成新質轉型。
在平臺“千億扶持“新政策推動下,今年王凱所在工廠積極引入套包機等新設備,生產更環保、輕便的無膠鞋,無膠鞋采用的自然貼合和縫制的方式,鞋面和鞋底結合更牢固,質量更好,從而進一步拉開與同行之間的競爭。
實際上,產業帶工廠進入消費者的視野,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與創新,同樣也需要平臺協同,做大做強。近十年來,溫州鹿城的老牌鞋廠自建直播間,甌海的膠鞋廠在拼多多開旗艦店,瑞安的童鞋老板拍短視頻引流。“以前靠批發市場吃飯,現在一部手機賣全國。”
而對于制造業產業帶商家來說,轉型升級不是簡單的換裝,而是需要不斷創新與突破。而平臺確定性生意就像一個加速器,不僅推動產業帶商家擴大生意體量,也讓產業帶不斷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