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的“毫米戰爭”:解碼中國現制茶飲的軍備競賽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蒙嘉怡
中概股經歷了“黑色星期一”,但茶飲行業依舊熱火朝天。
在資本市場,霸王茶姬于4月3日啟動美股上市前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即預路演),將赴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CHA”;寧波本土品牌東方梔子獲數千萬元天使輪投資,估值達1.5億元人民幣。
截至2025年一季度,現制茶飲市場已孕育4家上市公司,門店總量突破40萬大關,年復合增長率保持17.3%的強勁動能。
新茶飲的宇宙,還在持續膨脹。
1
5000億規模的大賽道
當“奶茶”出現時,所有人都沒料到這杯小甜水能有如此大的市場潛力。
1987年,臺灣春水堂將地方小吃“粉圓”丟進奶茶,首創珍珠奶茶,隨后這一好喝的飲品就流行開來,奶茶這一行業也開始快速發展變遷。
彼時的中國,學校的門口、商業街的弄堂、居民區的小巷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一些手推車或小門店,擺放著一個簡易的玻璃柜臺,碼放著一個個裝著彩色粉末的透明玻璃瓶,瓶身上貼著香芋、草莓、哈密瓜等標簽,兩勺奶精,一勺調味粉,茶水一沖,就是一杯奶茶。
那些手寫招牌“美味奶茶 2元一杯”下,是奶茶粉末時代的輝煌印記。那時的奶茶,更多是一種品類概念,大陸地區幾乎無代表性品牌可言。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奶茶開始步入街頭連鎖時期,制作工藝升級為“茶末基底+奶精勾兌”,珍珠的“兄弟們”椰果、西米、紫米等陸續上線。連鎖品牌開始嶄露頭角,門店面積擴大至15~20平方米,品牌意識悄然萌芽,一些店鋪還搞起了集滿N個章送一杯奶茶的活動,以街客、地下鐵為代表的街邊奶茶店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2007年,中國臺灣奶茶品牌CoCo都可進軍大陸市場,臺灣50嵐旗下的1點點緊隨其后。兩大品牌均采用開放加盟策略,迅速擴張,搶占年輕人心智。與前輩相比,它們有一個先天優勢——無論奶還是茶,都采用天然原料,向顧客傳遞出“用料講究”的信號,在品質與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
就這樣,行業也慢慢進入到品質升級時期。2011年后,行業開始向健康化轉型,原材料進一步升級為鮮奶和天然茶葉,逐漸取代奶精與茶渣,產品的形態變得更加多樣化。
用料健康,味道好幾乎成了每個奶茶店的標配,年輕人開始期待更多。
2017年后,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高端新式茶飲爆發,并且在“貨”與“場”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原料全面升級為優質茶葉、鮮果和鮮奶,產品品類更加細分和豐富;選址擴大至高端商圈,門店裝修實現線上線下全場景融合,面積擴大至20~200平方米;更加強調空間設計與品牌文化,本土品牌特色凸顯。
資本看到行業潛力,開始大規模涌入。
喜茶在2018年獲得了美團龍珠資本4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2019年喜茶獲得騰訊、紅杉資本兩大知名投資機構的加持;2021年,喜茶獲得高瓴、騰訊、紅杉、淡馬錫等5億美元的D輪融資,刷新了茶飲賽道單筆融資額的紀錄。
奈雪的茶在2018年獲得天圖資本數億人民幣的投資;2020年,奈雪的茶獲得了2輪過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機構為云鋒基金、深創投、太盟投資等。
除了頭部品牌,7分甜、老虎山黑糖專賣等中腰部品牌也獲得資本青睞。老虎山黑糖專賣在2018年連續獲得3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7分甜在2020年10月獲得順為資本、內向基金的1.5億元A輪融資。
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1年,圍繞新茶飲品牌共進行24筆融資,披露金額83.22億。2022年,全年關于新茶飲展開的融資數量26起,披露金額46億。2023年,融資僅茶百道、荷田水鋪2起,其中茶百道獲融資金額10億。
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尋求上市機會,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在2024年各自遞交了兩次招股書,截至2025年3月,現制茶飲行業孕育出4家上市公司,還有一家即將上市。
拿到錢后的品牌重心自然放在了擴張上,2024年,壹覽商業長期追蹤的26個現制茶飲行業品牌門店數量達119256間,且還在增長。截止至2024年12月,我國現制茶飲在營門店總數超60萬家,在營品牌超3千個。
就這樣,整個行業迅速發展壯大。2018年,現制茶飲市場規模已超千億,并在2018年至2023年間,保持著19.0%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2024年至2028年,現制茶飲市場將以17.3%的年復合增長率穩步增長,2028年的市場規模有望發展至5732億元。
2
成于大勢
回溯現制茶飲38年發展史,這個萬億級賽道始終保持著令人驚嘆的進化速度。不同于其他消費領域的周期性震蕩,新茶飲行業展現出罕見的持續增長韌性:2023年突破2500億市場規模后,仍以17.3%的復合增長率向2028年的5000億關口突進。支撐這種穿越周期能力的,是四大增長引擎:
一是消費基礎擴大,消費能力提升。2014年至202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已從54.8%逐步上升至67.0%,促進了居民消費潛力的釋放,為現制茶飲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消費基礎。
同時,中國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支出也逐年增長,相較于2014年人均食品煙酒支出4494元,2024年人均已達9957元。
二是公共設施日益完善。外賣平臺的普及和冷鏈物流的發展使現制茶飲能夠快速地配送至消費者手中。品牌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門店監控、收入透明化和供應鏈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在行業不斷前行的當下,多數品牌通過自建供應鏈或與上游供應商合作,確保原材料質量和成本控制。
三是品牌追求產品差異化,持續創新。在行業集中度提升與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現制茶飲品牌面臨產品同質化挑戰,亟需實現差異化。品牌通過技術創新與原料探索,如采用不同原葉茶作為基底、突破茶基萃取技術、引入小眾水果等方式,推動產品多元化。
四是探索出海增長點。蜜雪冰城4800家海外門店背后,是供應鏈出海的全新模式;霸王茶姬的“東方美學輸出”則驗證了文化附加值的溢價能力。新茶飲正從產品貿易轉向生態出海,通過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進一步布局全球。
但在看似繁榮的增長曲線下,暗流正在涌動。頭部品牌單店日均銷售杯數差距拉大至3.17倍;頭部品牌在GMV總量上漲的情況下,都出現了單店日均GMV下滑;區域市場出現“一月開百家,三月關三成”的震蕩;原料成本波動和價格戰吞噬著本就微薄的利潤率;越來越多加盟商“血本無歸”,流失率也隨之上漲......
品牌們自然著急,開始頻頻動作尋找增量。
1月,益禾堂打響第一槍,發布了限時加盟政策,只要開店就有補貼,霸王茶姬和檸檬向右在店型上試探更多可能,前者在深圳開了家超級茶倉CHAGEE TEA HOUSE,后者在上海推出“向右手作”;2月,喜茶暫停加盟申請,古茗正式登錄港交所,推出“最低23萬開店”新政,支持在店加盟商;3月,蜜雪冰城在香港敲鐘,霸王茶姬沖擊美股上市,4家上市茶飲企業接連發布財報。
這些看似分散的行業事件背后,實則勾勒出三個關鍵趨勢:資本運作進入深水區、產品創新步入多維競爭時代、商業模式開啟裂變期。
3
未來向何處
當行業進入“精算時代”,品牌方需參透消費者需求,重構產品研發的底層邏輯,讓每一分營銷預算都花在刀刃上,更要建構數字化,把用戶數據“吃干抹凈”。
對于加盟商,選擇不再止于“跟風賺錢”,更要穿透商業迷霧,尋找真正能與自己共生的合作伙伴——那些把加盟商當事業伙伴的品牌,終將在洗牌中勝出。
壹覽商業研究院所撰寫的《萬壑爭流·行穩致遠——2025現制茶飲行業研究報告》價值所在。我們歷時12個月調研,走訪23個省市、訪談超50位行業操盤手、調研上千位消費者、解構10+頭部茶飲品牌的經營數據,試圖回答茶飲行業的終極之問:
當市場滲透率突破臨界點,增長動能如何切換?
消費者到底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各個品牌?
加盟商到底該加盟哪個茶飲品牌?
除了行業現狀、競爭格局、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產業圖譜外,報告更獨家呈現:多維的消費者調研和品牌美譽度排名、各品牌加盟模式深度分析及推薦指數、頭部品牌的產品開發邏輯、營銷方式分析、產業鏈數字化分析、海外市場進入策略圖譜。
當行業進入毫米級競爭時代,唯有掌握底層算法者方能行穩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