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飛100天,他帶貨10個億,翻車好幾次
來源/天下網商
撰文/楊潔
“未來不可預知,唯有全力以赴。”三個月前,董宇輝與東方甄選一別兩寬,帶領著脫離了港口庇佑的“與輝同行”,駛向海面深處。
在風高浪急的直播行業中,三個月通常被視為一個關鍵的節點,尤其對一個有無數粉絲簇擁的頂流主播來說,三個月已能驗證其團隊管理、帶貨能力和供應鏈實力。
從數據上看,從東方甄選獨立出來的這幾個月里,與輝同行的帶貨銷售額超10億元,賬號粉絲漲了約270萬。目前,“與輝同行”抖音賬號粉絲數達2471.2萬,董宇輝的個人抖音賬號粉絲數為2693.2萬,基本盤是穩的。
從數據維度看似不錯,但風評正在轉向。
這100天里,市場重新審視這個“初來乍到”的老玩家。無論是直播間里發生的“口誤”,還是在訪談時流露的“腳趾摳地”尷尬局面,都讓董宇輝從全網力挺走向“毀譽參半”。
更嚴重的是,與輝同行也難逃貨品翻車風波:直播間推薦的澳門葡記經典流心奶黃月餅,實際生產商卻是珠海葡記食品有限公司”;高價售賣的“有機”土豆被質疑虛假宣傳;所售的艾草貼被曝是冒牌貨。董宇輝似乎也陷入了辛巴、小楊哥等頭部主播都經歷過的危機風暴。
命運所有的饋贈,都在暗中標明了價格,文化人設與東方甄選的助推,成就了站在流量頂峰的董宇輝。如今,經歷過分分合合之后,獨自挑大梁的董宇輝已沒有犯錯的余地。
東方甄選向左,與輝同行向右
體面“分手”后,與輝同行和東方甄選,已然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此前,業內人士曾猜測,與輝同行單飛后,是跟隨抖音策略賣個人IP,還是專注賣貨實現“去董化”,可能要摸索一陣子。據《當代企業》觀察,目前,與輝同行走的還是以董宇輝個人IP為核心驅動力的路子。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按照與輝同行的規劃,其主要業務板塊分為了文化、文旅、農產品三大業務板塊,形成“閱山河”“破萬卷”“好讀書”“愛生活”四大IP內容欄目。從直播間日程安排上看,直播間主要圍繞董宇輝的個人IP開展業務,文化、文旅相關內容占據了主要板塊,同時進行帶貨。
近期,與輝同行“閱山河”走進江蘇
而另一邊,即使面臨短期的波動,東方甄選還在堅定不移地走自營與帶貨雙模式的道路,弱化主播,強調產品。
關于東方甄選的公司定位,俞敏洪曾多次在財報電話會中強調:“東方甄選是一家雙經濟、雙引擎推動的農產品和生活用品的服務提供商,雙經濟指的是產品經濟和流量經濟,雙引擎指的是產品和流量,這兩者在東方甄選未來的發展中缺一不可。”
東方甄選也的確是這么干的。目前東方甄選自有APP已累計上線超過6000款產品,其中自營品473款、非自營品5785款。據媒體報道,東方甄選的自營品類已經從最初的生鮮食品向服飾、寵物零食等延展,同時開始推出智能零售柜,試水線下零售渠道的搭建。
兩方對比來看,“東方甄選”和“與輝同行”最大的分化:一是路徑選擇,直播的IP化和去IP化的探索;二是貨品和供應鏈,東方甄選大力推進自營品供應鏈,與輝同行則主要帶貨第三方產品實現變現。
深度捆綁董宇輝,與輝同行的AB面
再說回與輝同行,這100天中,其直播間也隱現AB面:一面是業績的“疾馳”,一面是市場的“圍攻”。
不可否認,“丈母娘”的消費力不可小覷。與東方甄選的流量下滑、短暫虧損不同,三個多月里,“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銷售額增長勢頭依舊強勁。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官方賬號發布的數據,8月17日至20日,“與輝同行閱山河新疆行”主題活動帶貨銷售額近2.8億元,文旅產品銷售額超1700萬元,破了“與輝同行”外景銷售記錄;10月9日—12日的“陜西專場”活動中,與輝同行又拿下了超過2.25億元的銷售額——僅靠兩個專場活動,與輝同行直播間的銷售額就超過了5億元。
達多多數據顯示,與輝同行直播間的用戶畫像,以24歲—50歲的女性消費者為主,其中31歲—40歲用戶群體占比為57%,是直播間消費的“基本盤”。從城市等級分布上看,新一線城市用戶占比約為24.29%,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用戶分為占到20.2%以及20.99%。“丈母娘”的忠實擁躉,讓與輝同行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但深度綁定董宇輝,有好有壞。這幾個月來,其個人的言論問題被無限放大,多次引發了輿論風暴。
最早的“審視”起于8月21日,董宇輝對談今年熱播劇《我的阿勒泰》原作者李娟時,屢次冷場,李娟的一句“這真是一坨巨大的贊美”更是被網友熱議,有人銳評,這場對談更像是假文化人遇到了真文化人。
董宇輝對談李娟
今年9月30日的一場直播中,董宇輝提及居里夫人的事跡時,稱居里夫人發現了鈾、發明了X光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短短幾分鐘內,就出現了多處事實性錯誤。
董宇輝的文化人設光環,正在被不斷消磨。諸如此類的爭議,也是董宇輝與東方甄選分手后要承受的炮火。
而另一邊,貨品質量問題讓其面臨更大的風波。
近一個月里,打假人王海已經三次質疑與輝同行直播間所售賣的商品。9月底,王海連續多條微博質疑董宇輝售賣辛吉飛被打假的“純原情牌紅薯粉條”。
緊接著,王海質疑董宇輝在帶貨一款土豆時,將普通土豆包裝成有機土豆,售價翻了幾番。當地市監局回應,經過核實,與輝同行沒有賣過有機土豆,當時賣的是無化肥無農藥的土豆,其直播間也未宣傳過有機土豆。
土豆風波尚未平息,王海再次發文打假董宇輝直播帶貨的艾草貼假冒研發地點。目前,事情尚在發酵中,未有最終定論。
接連被“打假”,選品問題儼然已經成為懸在與輝同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獨立之路,依舊面臨幾重壓力
董宇輝和與輝同行的獨立之路,可以說是如履薄冰。
《當代企業》認為,10億元銷售額只是與輝同行的開始,分道而行的路上,董宇輝想走得更長遠,要解決幾個問題:
一是人設。此前,在一眾叫賣式的直播中,董宇輝靠著文化和情懷突出重圍,但情懷遠遠不能支撐起一家公司的運轉。文化人設意味著,在某些領域中不能有過于明顯的短板,尤其是常識性的錯誤。但是董宇輝因為這個人設,不可避免地陷入每句話都被輿論反復咀嚼,多說多錯的境地。
現階段來看,文化主播人設的錯位感,是董宇輝身上最大的矛盾之一。一次次在文化人設上翻車,也讓不少人質疑,其知識儲備是否真夠支撐其“安身立命”的人設。
二是貨品。直播間要穩健發展,光靠董宇輝的流量遠遠不夠。在直播電商行業,網紅經濟逐步退潮,拼到最后本質上都是爭奪對供應鏈的話語權,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貨真價實的貨品才是根本。這也正是與輝同行當下的短板,且供應鏈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董宇輝的團隊勢必會長期面臨選品壓力。
“小楊哥”、“東北雨姐”、“駱王宇”等頭部主播的跌倒,也昭示著:一次的貨品翻車問題,極有可能讓積累數年的信任崩塌,而重新贏回這些信任,并不容易。
“競爭的另一維度是數據資產,沒有靠譜的選品團隊,即使文化傳播得再好也很難持續吸引消費者,說到根本,所有吃的喝的用的,使用者都是消費者本人。”一位消費者如此評價道。
直播行業的震蕩還未停止,在直播電商步入下半場之時,發力產品和供應鏈,成為直播產業從業者們心照不宣的階段性共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