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卷」的電商們,找到了「新卷法」
來源/潮汐商業評論
撰文/Camille
就像三體里外星人通過質子鎖死人類技術進步一樣,電商行業內卷式的惡性價格戰,正在窒息整個中國制造和源頭工廠。
“以為撿到了便宜,實際上買回家的全是‘廢品’,僅退款也覺得麻煩,沉沒成本怎么算;仡^想想,比來比去價格,還不如一開始就選個大點的品牌,起碼不會踩雷! Mandy吐槽道。
自去年開始,“卷低價”便成了電商們重點強調的核心能力,且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全面爆發,賣家“降價”拼銷量,電商平臺再“補貼”引流量,本質都是激發更多的用戶來消費。
作為消費者,明明是各方拼價的最終“受益人”,但Mandy的吐槽卻怎么看都像是“受害者”。
與Mandy有同樣感受的人或許不在少數。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投訴舉報1261.1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56.1%。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購買的商品為“三無”產品、到手商品與直播間展示商品性能不一致、退換貨困難等。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說過,“世上沒有降價兩分錢抵消不了的品牌忠誠”。
盡管低價策略能夠在短期內帶來訂單量的激增,但長期來看卻是百無一利,價格戰不僅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還可能引發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而差購物體驗的“Mandy們”也是價格戰帶來的“連鎖反應”之一。
如今,工廠、商家、電商平臺們以及消費者,參與“卷價狂歡”的成員們都被困在了價格戰的“泥潭”中。
眼下,電商行業的下半場是“破卷”。
01
電商「價格戰」:沒有贏家
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與交易成本的快速下降,商品價格的降低是商業發展的必然。但“內卷”所引發的價格惡性競爭則對商業是一種巨大破壞。
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勢起乘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蓬勃期,彼時,“消費升級”是市場發展的大方向,因此“五環內”的人群是電商平臺們緊盯的核心用戶。
但意料外的是,近幾年消費風向的快速轉變,讓下沉市場成為了消費市場的主要角色。憑借“全網最低價”概念的拼多多則抓住了“五環外”的空白市場,在該場景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如今,隨著流量紅利見頂,電商行業發展成熟,要想實現新的增量,“內卷”成為了電商行業內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卷速度”“卷品類”“卷服務”“卷內容”…… 在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對性價比高度敏感的大環境下,“卷價格”自然也成為了電商市場競爭首要且核心的議題。
“性價比”消費的大勢所趨加拼多多逆勢增長的“低價”密鑰。相應地,“低價”無疑成為了淘天、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2023年的“順勢而為”。
整個2023年,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商家都主動或被動的加入這場“價格戰”中。只是,進入2024年,競爭愈演愈烈,不知何時起,價格戰的風向從低價卷向了“絕對低價”“最低價”的極端。
顯然,瘋狂的價格戰,對整個行業的反噬也出現了。
而被侵蝕的首要對象便是產業帶的源頭工廠們。
“我們廠的拖鞋成本就已經5.1元/雙了,現在卷價格卷到了5元/雙,屬于虧著錢在賣。同行有的把價格卷到了更低,4.5元/雙,現在太卷了。” 一位來自福建晉江拖鞋產業帶的生產廠商苦訴道。
電商的價格戰內卷無疑把壓力傳至了源頭產業帶。當所有電商賣家都在倒逼源頭廠商提供更低的價格時,偷工減料、降質減配等亂象也將重回江湖。
“我必須得實地去看看,為什么同行能把價格做到4.5元。后來我去看了這個商家的工廠,發現這個價格他們是能做出來的,有三點:第一,是當地的商家算賬大多都是粗算成本,差不多就做了,年底一算賬結果能虧了幾十萬;第二個是他的人工成本極低。工廠在自己村子里,工人都是村民,種地閑暇之余,還能去這些工廠里上班,一個月賺兩千,他們就覺得非常好了;然后是土地成本,這個工廠就在他們自己的莊稼地里,還是違建,基本等于沒有廠房成本;還有很重要的是關于原材料,我們廠用得都是新材料,這個工廠用得是一個再生材料。所以,這個工廠雖然在某平臺賣4.5元/雙,實際上他3.5元也能賣,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睆S商無奈道。
瘋狂的價格戰讓一些商家不得不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平衡成本,最終侵蝕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不僅破壞電商市場的生態環境,也極大地損害了國內制造業的發展。
不只產業帶的廠家商家,還有消費者們,電商平臺在這場價格戰中也并沒有得到好處。今年618期間,大促周期從十幾天拉長到近一個月,綜合電商平臺累積銷售額7428億元。而去年的數據是7987億元,同比下降近7%,出現了16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2024年,圍繞行業這場“低價風暴”,電商、商家、工廠和消費者,每一個參與者似乎都成了價格戰的“輸家”。
02
2024下半場:為增量找「新解」
如果說2024年電商行業的上半場是以瘋狂價格戰的方式進攻“消費場”,那么今年電商下半場的關鍵,則是重回“生意場”。
做好商家的生意,做好平臺自己的生意,電商才能做好生意。
淘天集團在618結束后召開了一場重要的商家閉門會,明確了下半年將實施的多項戰略調整。據36氪報道,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自去年起搜索權重按照“五星價格力”分配的體系被弱化,改回按GMV分配。
“五星價格力”是淘寶自創的一個價格力評估體系:根據單品在淘寶內外同款商品的價格情況,給出1-5的星級,以此判斷單品在整個市場的價格是否具有價格優勢。在這種體系下,商品的價格越低,流量會越高。
具體到業務指標上,今年淘寶考核的重點轉變為GMV(交易金額)、AAC(平均消費金額),而不再追求由低價帶來的高DAC(訂單量)。
選擇弱化低價的不僅僅是淘天,據《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電商調整了經營目標優先級,不再將“價格力” 放在首位,2024下半年將重點追求 GMV的增長。
可以看出,電商平臺在經歷了價格戰的洗禮后,將注意力重新回歸到“生意”的本質,聚焦GMV的增長是今年電商下半場的關鍵詞。
事實上,與價格戰從供給側層層壓縮獲利空間不同,GMV的增長則需要用戶量、復購率、訂單量與客單價等多維度的提升,考驗的是平臺綜合服務能力,且不僅需要電商平臺方的投入,還要有供給側的升級。
從各平臺已經出爐的政策來看,幫助商家獲得生意增長已成現階段的共識。
今年7月,淘天宣布將取消天貓年費,改為收取0.6%基礎軟件服務費,同時優化“僅退款”策略等,旨在減少商家經營成本。近日,天貓雙11官方宣布,今年雙11天貓將投入數百億元,從促成交、拓客流、降成本等多個維度,幫助商家生意增長。
8月初,作為扎根產業帶的廠貨電商,1688從供應鏈源頭為電商下半場的“生意回歸”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發布明確承諾保障商家有確定性訂單量、客戶數和合理利潤的“提效增收計劃”,以及發布免費的AI經營助理,幫助源頭工廠用AI服務年輕消費者,開拓新的生意市場。
8月下旬,京東對“春曉計劃”再升級,從流量扶持、AI技術提效、超輕資產運營三大維度升級對第三方賣家的扶持力度。
而早已用“低價”占領用戶心智的拼多多也將注意力轉向了商家。在Q2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直言,公司管理層已做好犧牲短期利潤,長期投入的準備;平臺將投入百億資源扶持新質商家,未來一年減免優質商家100億元手續費,持續提升供應鏈的質量和效率,完善生態治理,以應對日漸加劇的行業競爭。
據悉,近期,在商品卡免傭、保證金降價等系列政策之外,抖音電商已針對日用百貨、水果生鮮類目分別推出降傭、免傭優惠政策,以億級補貼助力中小商家在平臺的成長。
補貼、扶持商家,重塑商家生態正成為電商競爭的新焦點。如今,電商平臺不僅要得用戶,也要得商家,通過商家生態的提升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商家和平臺的增長,形成良性閉環。
2024,電商行業的下半場開始了。
03
電商“角色”轉移:
從「貨架」到「集成芯片」
上世紀90年代前后,相對于一般城市的小賣鋪,沃爾瑪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里面你可以買到任何你需要的東西,沃爾瑪相對那些夫妻店,在供應鏈、產品豐富度和價格等方面都是降維打擊。
早年的淘寶有一個稱號——萬能的淘寶,意思就是在淘寶上你可以買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通過菜單的幾十個商品分類,可以看到這種電商的商品豐富程度,它就像沃爾瑪的貨架,這就是貨架電商的概念。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行業的競爭,人們對電商的要求,也讓其角色有著各式各樣的變化。
過去,電商只充當貨架的角色,“消費者需要,你有”就可以。現在,你不僅要有,還要價格更優惠,同時為消費者推薦的商品,還得是他們喜歡的,質量也要有保證。有時候只推薦還不行,還要有人來講解。
因此,電商的觸手也越來越多。從產業帶集成好物,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產業集群效應,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特色的產品;到算法興趣推薦,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精準把握消費者的興趣愛好和購買行為,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再到人貨場的主播帶貨,通過生動、直觀的展示和互動,增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如今的電商已不再是單一的貨架形式,而是集合了營銷、技術、供應鏈、物流體系等多種服務,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商業生態系統。
這種融合賦予了電商平臺更大的能力,使其不僅僅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是連接消費者、商家和產業鏈各環節的重要樞紐。電商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優化供應鏈、提升服務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為商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精準的營銷渠道,幫助他們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品牌競爭力。
被業界稱為“中國電商源頭貨盤”的1688就在扮演這種“樞紐”角色。源頭廠商方面,1688讓商家實現生意更有確定性和經營更具簡單性。比如,基于在B類電商領域 24 年的知識沉淀,1688免費向商家推出了“AI經營助理”,相當于幫不擅長“經營玩法”的廠商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數據化運營團隊,從分析經營現狀到深度理解買家需求,從優化商品信息到運營精準營銷,融會貫通幫商家梳理好“生意經”;而在采購商家方面,1688從“1688嚴選”“會員店”等品質白牌商品的背書渠道,到深入產業帶的選品中心,從線上到線下全鏈路為買家提供更加省心的“爆品手冊”;在C端消費者方面,乘著當下“平替消費”的風,盡管1688吸引來了不少C端散客,但好產品、好價格,也讓這群“消費者”打起了成為“商家”的小算盤。在1688平臺上,每個月都有數十萬C類用戶轉變為B類用戶,每年這種轉變的數量更是達到數百萬。
平臺的“讓生意更簡單更有確定性”的運營模式吸引了源源不斷的產業帶廠家加入,讓平臺擁有了更為豐富的商品資源,從而全國甚至全球的“大中小”采購商家涌入匯聚于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路人”消費者也在此發現“商機”,加入商家大軍。良性循環下,1688讓一種被稱為“平替”的新生意轉了起來。
電商的發展似乎更像是一塊“集成芯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電商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電商平臺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
從“貨架”到“集成芯片”的角色轉移正成為電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只要買到的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價格合理,反而要比低價吸引來的用戶粘性更高。因為我支付的不止是產品的價格,還有平臺帶給我的資源便利、體驗感強、售后保障……有時候選擇在哪里購物,并非只看產品本身!盡andy分享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