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內不少城市一樣,目前柯橋的購物中心也出現了開發過多、經營類同的問題。面對網絡購物的洶洶來勢,面對線下商店的積極轉型,面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與傳統的商業業態一樣,求新謀變,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實施錯位經營。大型購物中心不僅要大而全,更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這方面,北京西單大悅城作了成功的嘗試。與一般意義上的大型購物中心不同,他們的定位是“國際化青年城市綜合體”,時尚、流行、潮流,抓住了目標客群;而在品牌組合上強調獨有和前沿性,更是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針對目標客戶的全服務鏈,建立起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補益的關系。大悅城的做法,值得我們的經營者們借鑒。特別是在業態組合上,就可以根據自身區位和體量,或打年輕時尚牌,或瞄準婦女與兒童這一消費群體,或引進名品折扣店,形成年輕、女性、休閑、折扣等精細定位,創造性地打破購物中心“同質化”傾向,以特色吸引更多客流。
二是拓展體驗消費。目前已有一些大型購物中心根據客戶偏好、結合自身環境拓展了體驗消費,以大型中庭作為主陣地,將各種展示與文化活動作為吸引顧客的新亮點。比如有節用節、無節造節、以節興市的節日文化營銷,名人進名店、名品進名城的名人文化營銷,熱心慈善,履行社會責任的公益文化營銷,廠商合作,現場互動的品牌文化營銷,引進運動與娛樂設施,滿足年輕消費群體需求的體驗文化營銷等等,讓顧客在逛商場的時候能體驗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都很好地提升了消費者對于品牌及商場的參與度與忠誠度。
三是線上線下互動。以智能終端為載體,以大數據為支撐,互聯網以其新技術、新媒體、新勢力正把零售業帶入一個全新的變革時代,傳統線下渠道與線上電商平臺,分別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和體驗,而打通線下與線上的無縫鏈接,可以使溝通、交易、服務全新而有效。今后大型購物中心的營銷推廣不是簡單的做廣告、發直郵,而更多的來自評論、來自互動、來自社交圈子的各種傳播,因而開展多媒體、自媒體營銷,豐富手機客戶端體驗功能,借助線上線下的互動吸引眼球、博得關注,應該成為眾多大型購物中心的發展常態。
四是發展品牌集合。所謂品牌集合店也稱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統一名字的店面里,匯聚多個品牌的當季新品,貨品種類并不限于某個類別,涵蓋了服裝、鞋包、首飾等多個品種。對于大型購物中心來說,去百貨化是必然的趨勢,引進集成店后既避免了與傳統百貨店的業態重疊,同時又讓品牌的豐富度變得更高。更重要的是,品牌集合店的商品多為買手操盤,可以保持充分的差異性,且能與購物中心的總體定位趨向一致,避免了“千店一面”的狀況,提升了品牌的豐滿度,從而有效地帶動客流,增加人氣。
五是突出餐飲玩樂。據有關調研數據顯示,大中城市商業場所的客流有65%以上是追求娛樂和休閑需求,集中在特色餐飲、咖啡茶座、比薩甜品以及網吧、影院、游樂園的消費,而僅僅為購物需求而去購物中心的人流只占到3成,因而發展餐飲玩樂將是大型購物中心集聚人氣,尤其是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必修課”。當最有消費潛能的群體選擇這里的影院、餐廳等作為社交平臺和約會場所,其客流與消費一定會成正比,并最終推動銷售興旺。
六是比拼服務細節。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大型購物中心還要注重在細節上親民、貼心,像騰出更多的公共空間,獨創爸爸休息區和VIP休息區;開展專職導購服務、特需定制服務,甚至是受消費者委托代為尋覓和采購各類商品等等,都會讓顧客倍感尊貴,并成為他們之后經常光顧的理由。今后,大型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不光是比拼氣場、品牌、車位這些硬實力,還要著眼于讓人感覺熱情、溫馨的小細節。
對于大型購物中心來說,把握商機就是掌握先機,占領先機才能獲得生機。愿我們的經營者們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更多地在特色上花心思,在體驗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做文章,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近悅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