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德國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顧客的小偷小摸行為讓德國商家去年損失幾十億歐元。雖然商店偷竊案總數(shù)沒有大的變化,但有組織的、甚至暴力偷竊案卻出現(xiàn)上升趨勢。
報道說,本周,德國警方在西部比勒費爾德(Bielefeld)的一家商店捉住一伙越南小偷,標志著打擊小偷小摸行為的一次罕見勝利。這三名小偷年齡在17歲到25之間,當時正準備偷竊總價值1500歐元的香水。這并非這家商店第一次和這群小偷打交道。6月初,這家商店雇員就報告警方發(fā)生了類似的香水偷竊案,作案者也是同一群人。
盡管偷竊事件不斷,但現(xiàn)場逮住小偷還是少見的。許多商店為防止偷竊花了大筆錢,比如安裝傳感器、攝像機等等,但據(jù)EHI零售學院的一項新的調查,只有2%的商店偷竊行為受到懲處。
2014年,警方登記了36萬5373起商店偷竊案,比前年高出2.6%。研究者估計有超過2600萬起沒有記錄的偷竊案,對商家造成的損失約39億歐元。
小偷最喜歡的目標是化妝品、香水、烈酒和煙草。價格昂貴的電器產(chǎn)品,比如數(shù)據(jù)儲存設備、視頻游戲機和手機也受到他們青睞。會計把這些損失計入"存貨差"中,其中包括“三只手”顧客或雇員所偷竊的貨物以及后勤的差錯。算上在商店安全系統(tǒng)、雇傭保安、對員工進行特殊培訓等方面的支出,被偷竊的商品的價值以及防偷竊所帶來的花費去年高達52億歐元。
EHI零售學院在周三(6月17日)科隆舉行的一次安全會議上公布了這項調查。調查顯示,有組織的,甚至暴力性質的偷竊大幅上升,而整體的偷竊事件數(shù)量幾乎不變。
警方已經(jīng)不堪重負。北威州警方發(fā)言人施蒂芬·黑格爾(Stephan Hegger)指出,商店的營業(yè)時間增加,但雇員人數(shù)卻在減少。為了阻止零售業(yè)嚴重犯罪行為的上升,黑格爾建議將注意力從眾多情節(jié)輕微的案子轉移到少量的嚴重事件上。“我們要把這些人和拿了黃油忘付錢的老太太區(qū)別對待。”
(人民網(wǎng) 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