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前言:現在國內的零售商對于氣味營銷學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其實色彩也是一樣的,賣場中的分類商品布置用什么顏色更合適這不僅僅取決于審美,更多的要參考大眾心理對于色譜的認知,下文來自于theatlantic.com,作者 Julie Beck簡單的就大眾色感做了闡述,給零售人做一參考。
走進冷飲店,店員問我要什么口味的沙冰時,我經常不會說“櫻桃味的”,而是指一指冷柜答“那個紅色口味的”,身邊的朋友要點“藍莓口味”也會跟著我這樣回答“要藍色的那個”。是的,在我們心里,柜臺前那些各色冰品早已在腦中形成了特定的口味。
而這種情況不僅僅指表現在沙冰的口味上,還包括生活中更多的商品。所以色譜在賣場中需要有更合理的體現,讓消費者不用費多大勁就能建立這種聯想。
一份刊登在PLOS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同樣一種氣味讓不同人聞了之后可能會有不同的色彩感知,如同一種肥皂氣味,有人說這種肥皂應該是白色,有人說是黃色,還有人說是藍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費者對氣味及色感有不同的感知,但在主要的問題上都有著共通點。
一個由國際研究人員組成的小組讓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聞了以下14種氣味,并讓消費者從36種顏色中選擇最符合這種氣味的顏色,得出的結果如下圖:
該調查旨在了解各個國家、民族消費群對于混合感知的關聯性及共性。參與調查的人群包括荷蘭人、居住在荷蘭的華人、馬來西亞人以,住在馬來的華人,德國人及美國人。
水果的顏色通常與其本色相通,如提及西瓜想到的是紅色,芒果即黃色,而蔬菜,各國的消費者都想到了綠色,發霉變質的食物,人們聯想到的即棕色或橙色,但“塑料”對應的顏色,得到的反饋就比較廣泛了。
上圖還顯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對于味道對應的顏色的類似度。如,美國的民眾對水果、糖果及花的味道感知都是粉色、紅色系。德國人在這三類商品中的感知更偏向于黃色系,這些差異源于文化、飲食習慣、氣味用途及其他社會因素。
(聯商網獨家編譯,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