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Patrick Pleul/DPA/Landov
好多年了,當分析員和工程師談論手機替代錢包進行支付時,總是圍繞著單一技術,NFC近距離通訊技術。該技術允許兩個裝飾在1、2厘米范圍內建立無線通信。
但在諾基亞、飛利浦、索尼公司成立了NFC論壇的8年后,該技術依然未能在手機上普及應用。
在美國,Sprint移動運營商旗下只有兩種型號帶有NFC谷歌錢包硬件支持。(Verizon Wireless的Galaxy Nexus手機帶有NFC芯片,但該公司將其初始設定為停用谷歌錢包)。確實,更多帶有NFC功能的手機將面市,據分析師Berg Insight表示,2012年有上百種具備該功能的手機上市,超過11年的2倍多。
但僅生產更多NFC手機是不夠的。零售商店需要引進更多對應的NFC讀取設備,而一直在節約成本的零售商們在看到有巨大需求之前都不愿意投入額外的資金。這是最典型的供需關系論,也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爭論。
此外移動支付公司不再只是圍著NFC技術瞎轉悠。他們發現:大部分手機(智能手機)已經具備了移動支付技術。
二維碼
還記得手機曾嗎有個類別叫做“數碼相機手機”?如今,內置攝像頭已經是標準配備,這意味著大部分手機能夠掃描二維條碼(Quick Response Codes),促銷廣告里常有此類方形條碼。有若干公司,如DigiMo、LevelUp、 mFoundry,將支付方案建于二維條碼掃描技術之上。
DigiMo公司的系統把手機作為掃描器:商家發布一個二維條碼標簽,客戶用手機掃描。在客戶授權支付后,售貨員通過商店的現有磁條卡系統刷DigiMo公司所發之卡來完成支付。
然而,二維條碼還可以逆向使用。在LevelUp 和星巴克(使用mFoundry技術)公司的方案里,客戶以手機展示一個獨一無二的二維碼,收銀員對其掃描,再通過商店的設備處理該交易。
加速度計
硅谷創新公司Bump Technologies最近公布了Bump Pay,該方案巧妙地利用加速度計和地理定位(geolocation)使用戶能夠在兩部手機間付款。如想給一個手機上裝有Bump Pay應用的朋友付款,只需鍵入金額,再把兩部手機一碰即可。
該系統使用地理定位數據來限制附近手機的搜索。下一步,程序通過比較加速度計所記錄的碰撞事件的時刻,來給兩部手機配對。最后,交易通過PayPal完成。
與NFC相比,用于鄰近感測,Bump的方案極端復雜;然而,該公司顯示了問題本質如何得到了轉化。近場通信最初是作為智能芯片技術的擴展而設計的:在裝置里存有賬戶余額信息、無需聯網即可處理交易;但在今天幾乎時刻聯網、又有廉價云處理的時代,已不再必要。
短信
在多數民眾未普遍使用智能手機的國家里,用短信作為支付方式比較流行。這類系統讓你能夠用短信息匯款給任何有手機的人。短信的簡易性使許多移動支付創新公司易于實驗。2010年,印度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各地, 短信被用在了幾乎所有的移動金融服務中。
如今已經屬于eBay的PayPal支付,是基于通過電子郵箱匯款而建的。現在該方案已把手機號碼與電郵賬戶綁定,用戶可通過短信匯款。
那NFC是否已無用武之地?不一定。NFC芯片的功能很多、除了移動支付之外還可以開電子鎖、無線設備溝通、數據傳輸等。然而,近距離通信的終極用法也許該放開眼界,往更廣告的功能層面考慮了。
感謝passerby98,原文地址
轉載注明來源于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