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品牌,幫安踏撐起半邊天
出品/源sight
作者/安然
世界的安踏,從日韓操盤手起步與壯大。
近日有消息稱,安踏體育即將收購美國運動鞋品牌Reebok銳步。安踏體育企業傳播部門隨后對媒體作出回應:“我們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我們建議以公司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盡管銳步收購案仍猶抱琵琶半遮面,但安踏體育另一項投資卻即將瓜熟蒂落。
2025年初,據韓國媒體Maeil Business Newspaper援引海外投行IB的報道,安踏體育以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9億元)的代價收購韓國時尚電商Musinsa約1.7%的股份,并計劃與其組建合資公司。其中,Musinsa持股比例為60%,安踏為40%。
日前,韓國時尚電商Musinsa首席執行官Park Joon-mo表示,“公司計劃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在上海開設(中國)第一家門店。2026年初,將在東京、大阪等日本城市最多開3家門店。”到2030年,Musinsa或將在中國開設超100家門店。
據悉,Musinsa線上平臺進駐約8000個韓國時尚品牌,同時經營著被稱為“韓版優衣庫”的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以及多品牌集合的Musinsa Store等約30家線下門店,是韓國時尚潮流領域的重要力量。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安踏或看中Musinsa在韓國乃至亞洲年輕群體中的潮流領導力,企圖通過投資Musinsa觸達更廣泛的年輕消費群體,完善潮流時尚生態。
日韓操盤起落
安踏體育麾下的外購品牌,大部分攜帶日韓烙印。
1911年誕生自在意大利比耶拉小鎮的FILA,在20世紀90年代輾轉美國玩弄街頭潮流后,由于多元戰略的失敗幾經轉手。2007年,FILA韓國上演一出“蛇吞象”,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母公司,將總部搬到首爾。
在韓國人手中,FILA與 Fendi、Miansai等品牌,以及蕾哈娜、肯達爾·詹娜等時尚引領者頻繁合作,將FILA的時尚運動影響力逐漸擴散至全球。因此,許多人提起FILA,總誤以為這是源自韓國的品牌。
但實際上,FILA韓國在收購母公司時,將FILA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權益分銷給了百麗國際。2009年,安踏體育以約6億港元收購了FILA在大中華區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并在2017年擴大收購范圍。此后,FILA中國近乎于國產品牌。
成立于1973年的可隆同樣來自韓國,是其國民級戶外品牌,以登山裝備起家。2006年,可隆就進入中國市場,但直到2017年與安踏體育合資后,才開啟本土化加速。
迪桑特則是來自日本的高端專業運動品牌,以滑雪服起家。2016年,安踏體育出資1.5億元,與伊藤忠、日本迪桑特共同開設合資的“迪桑特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安踏在迪桑特中國持股54%,日本迪桑特和伊藤忠分別持股40%和6%。
安踏體育收購標的的日韓傾向有其考慮。
一方面,擁有高山、雪山等自然地貌與發達經濟水平的日本、韓國,其戶外運動裝備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生產經驗更為豐富,品牌服飾具有一定的質量與聲量基礎;另一方面,相較于歐美,日韓運動服飾的裁剪設計更貼合中國人身材,審美上也更符合國人喜好,引進與推廣難度相對較小。
在2016-2017多箭齊發后,安踏體育治下除主品牌之外的三大品牌逐漸迎來新高峰。
2020年,FILA中國營收占到安踏營收半壁江山,首次超過安踏主品牌;2021年,品牌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2011-2021年,FILA中國在國內運動服飾市場的份額從0.5%躍升至6.9%,創下市占率提升“神話”。
FILA中國線下門店
2023年,迪桑特在中國區業績突破50億元;2024上半年,可隆業績增速超過50%,是安踏體育內部增速最快品牌。十年不到,安踏體育讓本在國內不溫不火的迪桑特、可隆改頭換面,成功化身“新中產社交貨幣”,讓二者競逐集團內下一個百億品牌。
但日不落般的品牌熱度永存難以實現。
隨著產品漲價過高、創新設計不足、規模擴張下門店飽和產品泛濫等爭議聲越來越大,消費者、尤其年輕消費者們逐漸轉向更小眾、更有態度的新品牌,FILA中國也從2022年起迎來降溫時刻,陷入“被市場拋棄”的輿論漩渦。
相較困于瓶頸的FILA中國,迪桑特、可隆身上還未見暮氣。但作為細分賽道品牌,如專注滑雪運動的迪桑特,其面臨賽道窄細、增長空間有限的難題;而包括可隆在內的戶外品牌,基本都存在季節性與使用場景的局限。
另外,在迪桑特、可隆加速擴張的進程中,也將遭遇與FILA相似的“限量感”崩塌危機,當滿大街都是向上或向下的箭頭、樹杈子,這些品牌服飾也將很快被束之高閣。
補充新血液
在品牌內部拆分產品線、擴充新品類的常規方法,安踏體育自然也有取用。
7月初,迪桑特推出一款全新的DYNAMIC FLUID 3.0 WIRE流體鞋,號稱專為5K至10KM跑者設計,主打“雙重緩震系統”。在產品發布前后,迪桑特通過推文預熱、現場體驗等為新品宣傳造勢,展現拓展跑鞋業務的野心。
但對安踏旗下的迪桑特們來說,由服拓鞋或由鞋拓服的走向,極大概率將和其他戶外子品牌重合,容易陷入路線雷同、競爭難度加大、最終效益寥寥的窘境。
于是,重新輸入新鮮血液,甚至引入新的生態,或將帶領集團邁向新階段。
據悉,此次與安踏合作的Musinsa(指無盡的鞋子照片)原由潮鞋論壇起步,2019年,創始人趙萬浩將社區升級為電商平臺,并基于社群熱度選品模式,引入被用戶高頻熱議的小眾品牌,吸引了眾多韓國年輕消費者。
在2021年斥資約3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51億元)收購時尚電商平臺29CM及其母公司StyleShare后,Musinsa的用戶基礎和平臺影響力大幅增長。截至2025年4月,Musinsa已聚合約8000個韓國時尚品牌。
有意思的是,盡管作為時尚電商平臺,Musinsa在獨立品牌與線下布局方面卻早有籌謀。
2017年,Musinsa推出定位基礎休閑的自有服飾品牌Musinsa Standard。
截圖來源于Musinsa官網
根據官網,Musinsa Standard基礎款T恤一般在20-30美元左右,促銷情況下單件價格可低于10美元;短褲、長褲價格分別在20、40美元左右;熱銷帆布包價格在20-40美元之間。由于簡潔基礎的設計和較為實惠的價格,Musinsa Standard也被有的消費者稱為“韓版優衣庫”。
在Musinsa Standard單品牌專賣店外,Musinsa還開設另一種多品牌集合店Musinsa Store,其屬于倉儲大店形式,商品陳列更多、內部空間類型更多、門店規模更宏大。
根據《亞洲日報》,這些潮流集合店很快成為熱門打卡地。其中,圣水洞店月均超10萬人次,弘大店月交易額超1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6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是這些門店消費的主力軍之一。《亞洲日報》報道稱,2025年上半年,Musinsa Standard五家重點門店的中國游客交易額同比激增120%;Musinsa Store的外國游客占比極高,其中中國游客占比最高,達32%,其次是日本,為27%。
根據報道,以“平臺+自有品牌”雙輪模式驅動的Musinsa,堅信龐大的線下時尚市場是其未來增長的必然方向。
其信念已征服不少投資者。2019年,Musinsa獲得了美國紅杉資本14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4億元)投資;2023年7月,Musinsa獲得全球私募巨頭KKR領投、威靈頓管理公司參投的1.9億美元C輪融資,其估值也一度推升至約3.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0.95億元)。
在不少投資機構與行業人士看來,Musinsa是目前韓國最成功的線上時尚社區與電商平臺,是韓國Z世代潮流消費的起點。
而從數據來看,Musinsa輻射的年輕消費群體可以擴散至全球,尤其中國。根據Musinsa今年5月對旗下11家門店的外國消費者銷售情況分析中,中國大陸買家占比最高,達到18.4%,超過了中國臺灣和美國。
對安踏來說,盡管通過收購FILA中國、迪桑特中國等對運動時尚與高端戶外人群實現覆蓋,但在代表未來消費主力的Z世代潮流時尚領域,安踏仍缺乏標志性品牌布局。
通過投資Musinsa,安踏體育不僅能讓品牌、品類矩陣得到擴充,同時能嫁接Musinsa的年輕生態與產業資源,用更低的成本觸達年輕客群,向掌握年輕潮流話語權的生態位靠近,豎起潮流生態壁壘。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踏體育在接入新生態的過程中也保持著一定的謹慎。
區別于以往收購FILA中國、迪桑特中國等的掌握絕對控制權的舉措,此次成立的合資公司是由Musinsa持股60%,占據運營主導;安踏則持股40%,僅負責本土資源整合與市場落地。
除了對新業務的審慎,財務方面壓力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消息面上,今年4月,安踏集團以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29億元)的代價全資收購德國戶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近日又有市場消息傳出,安踏體育可能收購美國運動品牌銳步,其售價或將超過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
盡管安踏體育公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銀行定存及已抵押存款合計達522.11億元,但截至2024年底,集團可用現金余額僅約113.9億元。
或是為了迎接亞瑪芬體育之后的又一場豪賭,安踏在另一頭放慢了腳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