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客流量
對于一個零售店面而言,消費者光顧是第一步,看一個店鋪是否優越,首先就要看它是否能帶來充足的客流量。選址時要牢牢記住,“流量”和“客源”就是“財源”,將店鋪的位置選在人流比較集中的商業區,雖然會有租金、競爭壓力等困擾,但是店鋪比較集中的位置,有利于人氣的積累,千萬不能因為租金高這些擔心而將店鋪選在偏遠地區,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雖然過大的顧客流量也會由于太擁擠而阻止部分人前往而失去一些客戶,但由于消費者的從眾心理,人氣高的店面仍會帶來更多的顧客,而高的顧客流量水平最終將顯著增加銷售。當然,選址時人流量是關鍵考量因素之一,但卻并非唯一的標準,我們在選址時還必須考慮所在區域主流人群流量與品牌定位是否相符。否則我們很可能花費了高昂的租金,卻并不能獲得足夠多的目標消費者。
二、選擇合適商圈
所謂“商圈”,是指以店鋪的所在地為中心,向四周延伸至某一距離所形成的圓形消費區域。依據不同的商品,最佳商圈的選擇相應的會有所差異。不同的店鋪因為商品的種類、地形和地域風光、經營規模、交通條件以及顧客的層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的形態和規模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在進行店鋪選址時,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合適的商圈,做出正確的選擇。一般人都認為,選店址時,越是繁華地段,掙錢就越多,筆者認為其實不盡然。因為在店址的選擇上,要綜合考量很多的因素。另外從商圈的角度看,有時我們在核心商圈次優的位置開店能反而比一個普通區域最優的位置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
三、店面形態要與品牌及資源相匹配
在選擇店面形態時,百貨商場與街邊店的選擇成為我們又一個要思考的問題,那么究竟是把店開在百貨商場更好還是開在沿街店鋪更好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百貨商場跟街邊店面各自的優缺點。百貨商場里的店面優點在于前期投資較小,百貨商場現在通常都是按返點提成方式進行收費,這樣店家不用一次性支付大筆租金和轉讓費。其次百貨商場有專門的營運管理部門對人員招聘、店鋪的形象等進行統一管理,省去了直營店或加盟店部分管理方面的精力和成本。尤其對一些未操作過類似生意的經營者有較大幫助。再就是能給消費者一種好的品牌形象,因為在目前中國的老百姓心中,百貨商場通常都代表著一定的檔次,進駐百貨商場有利于品牌整體形象的提升。
在說了三個主要的優點后,我們也應該看到百貨商場有其固有的缺點,首先就是回款周期長。特別是比較強勢的商場,回款周期較長,在充實自身資金流的情況下卻讓小店家的資金日益緊張。甚至在其倒閉的情況下,更會讓店家蒙受巨大損失。第二是運營成本較高。雖然百貨商場一般不用交租金,但扣點方式按相同的銷售業績來算通常是高于街面店的運營成本的。很多商場會要求保底銷售,如果不能完成這一規定銷售額,店面就會面臨被商場收回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生意不佳的店家會“屋漏又逢連夜雨”,必須自己來購貨,以湊齊保底銷售額,造成更大的經營費用。是否值得這么做需要商家從戰略的角度來進行權衡,其它的問題在此我們不再一一列舉。
接下來,我們再看街邊店的優點,首先是店面形象能更好的得以展示。街邊店有自己獨立的櫥窗和門頭,室內有三面墻,店鋪面積通常也會比百貨商場里的大,裝修也不用受到百貨商場在某些方面的限制。第二是管理的自由性。比如可以隨意的播放更適合自己品牌定位的音樂,員工可以穿著特制的工作服,員工的服務方式等都可以根據自身品牌特點自由控制。但是,街邊店面臨著前期投資大并且店面難尋的問題。最近幾年來,商業地產價格大幅升高,沿街店鋪的租金越來越高。以北京五道口區域為例,幾年前一個六七平米的店面只需要四千元一個月,現在則漲了四倍之多,而且接收店鋪普遍還要交納很大的一筆轉讓費,大大增大了店家前期投資的壓力。甚至即使如此,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會發現一店難尋。同時,街邊店的管理難度也相對較高,因為不像百貨商場一樣有統一的管理,對規范、安全等各方面管理等都必須由店家獨立完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商超的店中店和街邊店各有優劣,不能說哪種更好,企業可根據自身的戰略規劃和品牌定位在特定區域選擇特定的店面形式。從這個角度,筆者建議結合以上幾點因素,根據自身品牌特點,并考慮到店面的可獲得性,采取以百貨商場與街邊店相結合的方式快速而穩健的進入目標市場,提升品牌在當地的市場力和銷售力。
此外,我們還要從長遠處著眼來進行店面選擇,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并不是選擇最繁華的地段就一定能夠掙錢,可能今天還是得繁華商業街,明天就會變成冷僻之地。店面的選址所要求的不僅關注現在的狀況,更從區域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慮,不僅了解相應的政策規劃的變動,還注意未來的發展動向的法規就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有戰略眼光的決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