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消費品市場增速放緩的情勢下,在護膚品領域陷入競爭紅海的化妝品公司們把更多目光投向市場規模尚小但增長潛力更大的彩妝領域,多家跨國化妝品公司正通過擴建工廠、引入新品牌、擴張零售網點等方式加碼中國彩妝市場,與此同時它們也面臨各種跨界競爭對手涉足這一領域。
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集團日前正式簽署了其亞太最大彩妝生產基地中國宜昌天美工廠的擴建投資計劃,該項目也是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訪問歐洲共見證簽署總額近700億美元的70余項合作協議及合同之一。
據悉,歐萊雅將追加近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用于上述計劃,擴建后廠區面積達7萬平方米,年產能2.1億件,其中約45%產品銷往中國,55%產品銷往亞太其他國家。
彩妝藍海的“面子”之爭
“彩妝產品在目前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歐萊雅集團旗下巴黎歐萊雅品牌總經理鮑燕悅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護膚品占57%,彩妝僅占10%,巴黎歐萊雅品牌整體優勢雖然主要集中在護膚品領域,但會盡快完成線上試妝、線下門店學習、線上線下購買一體的完整彩妝銷售體系,預計未來3年內將實現彩妝業績翻番。”
而歐萊雅集團旗下的彩妝品牌美寶蓮,根據英敏特數據顯示,其自2010年來始終以超過20%以上的份額占據中國彩妝市場第一,并且,現在美寶蓮在中國每年的增長率也超過10%。而據歐萊雅內部人士透露,巴黎歐萊雅不脫色粉底(Infallible Matte foundation)、美寶蓮Lash Sensational睫毛膏等,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增長了50%。
據悉本次擴建的彩妝工廠,主要生產的就是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羽西等品牌彩妝產品,此外,歐萊雅宜昌天美工廠投資計劃還包括水電零碳建設項目, 2015年年底,該工廠將成為歐萊雅集團亞太地區第一個零碳工廠。
不止是歐萊雅集團,各大化妝品國際巨頭都在加大對中國彩妝領域的滲透。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Etude House (伊蒂之屋) 是韓國銷售第一的彩妝品牌,2013年底進入中國后已經在中國開設有15家店,Etude House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今年計劃在華增設25家單品牌專門店。
美國最大的高端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旗下,也已有M.A.C(魅可)與Bobbi brown(芭比波朗)等彩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雅詩蘭黛內部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目前只有約16%的中國女性定期使用彩妝,47%的女性偶爾使用香水,因此以上兩個領域被其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業務。
增長“火車頭”吸引跨界競爭者
一份《2014年中國彩妝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化妝品市場推動發展的動力主要來源于護膚與彩妝兩個分支。相對于洗發水和牙膏等相對飽和的市場,彩妝市場近年來近50%的增長率無疑是推動整個化妝品市場發展的“火車頭”。
正因如此,不僅歐萊雅、雅詩蘭黛、愛茉莉太平洋、資生堂等傳統化妝品生產商在不斷加碼彩妝領域,一些服裝、奢侈品等品牌也將彩妝視為其業績新增長點。
快時尚品牌零售商H&M日前宣布2015年秋天將在全球40個市場的900多家H&M門店推出H&M Beauty系列,涵蓋了化妝品、美妝工具、肌膚護理、沐浴和身體護理產品以及頭發護理等700多個產品,而其重點就是美妝類產品。
此前,2014年8月,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法國知名服裝品牌艾格就宣布進軍彩妝領域,2014年9月底推出600款彩妝產品、32款配件(粉刷,化妝海綿等)。
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古馳Gucci 2014年9月也正式推出其彩妝系列,包括了針對眼部、臉部、雙唇、指甲的美妝產品,以及刷具、妝前保養等產品。
“H&M、Gucci等跨界的品牌進入彩妝,是看好這一圍繞女性時尚相關環節的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雖然談不上對傳統化妝品牌存在壓力,但其創新模式對培養彩妝市場規模是好事”,日化業內人士馮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比如快時尚強大的快速供應鏈體系、奢侈品牌的服務體驗等或許將攪局現有的彩妝市場模式。
(第一財經日報 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