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商業地產界廣泛關注的莫過于娃哈哈集團宣布在五年內籌建100座商業綜合體的消息。事實上,近兩年來,不僅是哇哈哈還有蘇寧、國美、步步高、百貨類公司等都紛紛涉足商業地產。
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商業地產蘊藏著巨大商機。除了房地產企業因調控常態化而加重商業地產投資外,其他行業的企業也在謀求能分得一杯羹。但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商業地產投資增長迅猛,但產品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現狀也隱藏風險。
零售企業紛紛涉足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在第十屆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上宣布今年將正式進軍商業地產,并計劃在五年內籌建100座商業綜合體。以此估算,娃哈哈將以每年約20座,與萬達商業地產打造萬達廣場的速度不相上下。
宗慶后認為,當前商業零售業擠壓利潤情況嚴重,大型商超集團在壟斷市場的同時對制造商進行盤剝,入場費等費用多如牛毛,頻繁的拖欠克扣貨款已經危及制造商的生存。娃哈哈建立零售網絡,在保證企業發展的同時,為制造商搭建新平臺。
針對城市布局的考慮,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青青表示,一二三四線城市都在考慮范圍內,不會局限于一線二線的大城市,而且會響應國家城鎮化的號召,尋找市場空白點。“目前,湖南已經確定了兩個項目,浙江有一個項目在進行中,北京也物色了兩宗地塊。”
此外,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初宣布,蘇寧置業將不再只作為蘇寧電器的物流基地,而是專注于高端綜合地產的開發建設。目前,蘇寧置業商業地產涉足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儲備開發了八十余座蘇寧廣場、蘇寧電器廣場等系列產品。
事實上,面對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零售企業還加大商業地產投資,公眾質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宗慶后認為,面對電子商務的挑戰,傳統商業模式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和空間。首先,人對于面對面交流與體驗的需求不會消失;其次,降低商業地產租金,讓實體店商品的價格能夠回歸正常水平,人們還是愿意逛商場;此外,不是所有商品都適合電子商務。
產品同質化風險
自2011年以來,有意愿投資商業項目的機構和個人顯著增加,背后的資金量巨大。其中,不少是因為住宅限購而轉向商業地產。熱錢的涌入讓商業地產發展面臨結構性過剩的泡沫化傾向。
而商業地產的過度開發,也帶來了高空置率。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城市的購物中心整體空置率上升。二線城市的平均空置率為10.5%,高于2011年的10.2%。而在一線城市,空置率從2011年的7.9%增加至2012年的8.4%。
從各大集中型商業表現出來的狀況看,幾乎無一例外地復制購物中心+商業街+酒店+寫字樓+公寓的模式,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娃哈哈方面坦承,進軍商業地產必須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但包括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盧建新等業內人士均表示,尚難斷定娃哈哈的商業地產之路能否成功。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