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預估方法
一、基本銷售額預估方法:
A、商圈購買力法:常住人口購買力+流動人口購買力
常住人口購買力:
核心商圈戶數(500米)*品牌偏好率*每月購買頻次*單筆消費
次級商圈戶數(0.5-1公里)*品牌偏好率*每月購買頻次*單筆消費
邊緣商圈戶數(1公里以外)*品牌偏好率*每月購買頻次*單筆消費
流動顧客購買力:
1公里范圍內大型企事業單位職工數,寫字樓辦公人數等作為參考指標計算流動人口數量:
流動顧客購買力=流動人口數*品牌偏好率*每月購買頻次*單筆消費
上述指標中人口數可以通過商圈調查得出;品牌偏好率根據我公司品牌在當地影響及競爭情況確定;購買頻次可以通過消費者行為分析進行估算;平均消費可以通過類似門店及同城競爭店客單價統計確定;購買頻次及平均消費最好可以通過問卷方式進行精確調查統計來確定。
例:某項目銷售額預估
常住人口購買力:核心商圈購買力:6000*50%*8*40=960000
次級商圈購買力:20000*30%*6*50=1800000
邊緣商圈購買力:40000*10%*4*60=960000
流動人口購買力:20000*30%*3*20=360000
則該店每月平均銷售額約為:408萬
該店預計年銷售額約為:108萬*12=4896萬
該方法優點在于:
1、該方法為通過模擬消費者購買行為來測算銷售額,原理可推敲。
2、綜合考量常住人口以及流動人口,方法適用范圍廣,可用于各種類型的項目,該方法難點在于:
1、如何精確測算消費者的品牌偏好,需綜合我公司在該城市市場占有率、商圈內競爭水平進行綜合考量,量化有較大的難度
2、流動人口購買力:目前尚未有調查經驗及可行方案
B、回歸法
原理:篩選與新店銷售額直接相關并且相互之間無直接關系的變量,運用計算機輔助進行各變量回歸系數計算,從而建立各變量與銷售額的回歸模型,將新店變量帶入回歸模型,輸出新店銷售額。
上述方法難點在于樣本個數及變量的篩選!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進行模型的建立。
C、坪效法
公式:新店銷售額=預計坪效*新店營業面積
優勢在于參數較為簡單,但坪效的確定難度較大,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營業面積有經濟合理范圍,并非單純營業面積越大,銷售額就越高!
D、商圈消費潛力法
實際上是商圈購買力法的宏觀測算方法。通過估算大型超市銷售額占商圈居民消費總額合理比例來確定超市銷售額。
公式:超市銷售額=商圈人口*商圈人均消費性支出*超市消費占比
難點在于超市消費占比的合理測算及確定。超市消費占比影響因素:超市業的發展階段,業態接受程度,居民消費習慣等
E、專家法
通過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店長對新店址根據自身經驗進行預估,結果進行一定綜合處理后作為新店銷售額預測結果,包括專家法及德爾菲法。
難點專家組成員的經驗及水平直接影響到結果的準確程度,另外需要確立科學嚴謹的流程!
F、綜合法
上述若干方法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