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已經試運營3個多月的鄞州印象城即將正式開業,這也是鄞州中心區繼萬達廣場、聯盛商業廣場、錢湖天地之后的第四個商業綜合體。細數寧波最近幾年新增的商業綜合體,用“雨后春筍”來形容并不為過。來自市貿易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寧波全市已建成和在建、擬建的商業綜合體共有57個。
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已建成的商業綜合體中,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運營水平則良莠不齊,有的項目坐擁黃金地段和優質的硬件設施,卻顧客寥寥,為業界敲響了警鐘。
寧波究竟能容得下多少個商業綜合體?一些連鎖超市敗走寧波的情況是否也會在商業綜合體項目上重演?
鄞州區最擁擠
萬達周邊3公里內布局6家
“當年家門口的萬達廣場開業后,我周末逛街再也不用總往天一廣場跑了,現在周邊的商業廣場越來越多,沒有約會的話,可能幾個月都不去三江口那邊。”家住新都美地小區的戎女士最近幾年感觸很深,以前逛街都要往海曙跑,現在幾乎所有的購物需求都可以就近解決,吃飯看電影的選擇也越來越多。
寧波究竟有多少個商業綜合體?據市貿易局初步統計,寧波大市范圍內目前已開業和在建、擬建的,營業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有57個,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如果加上全市226個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商業網點(單體商場、超市等),總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
寧波已營業的商業綜合體有21個,包括鄞州萬達廣場、世紀東方廣場、和義大道購物中心等;過去兩年是寧波商業綜合體“大躍進”的一年,共有9家商業廣場全新亮相,其中包括印象城、來福士廣場、奉化銀泰城等;此外還有30多個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項目已經開建或待建,如海曙的新星商業中心、寧波環球城、余姚萬達廣場等。
其中,大型商業項目最擁擠的地方是鄞州。統計顯示,鄞州區已建、在建和待建的商業綜合體或購物中心有13個,除了已開業的鄞州萬達廣場、聯盛商業廣場、印象城、洛茲商業廣場、奧特萊斯廣場等,還有BEST廣場內的SMART廣場和特易購購物廣場,以及聯盛商業廣場二期、寧波環球城等。最早落戶的鄞州萬達廣場周邊3公里范圍內,有6個已建或待建的大型商業項目。
部分商場冷清
淪為周圍居民健身的去處
一個商業綜合體的輻射人口究竟是多少?有專家指出,國際上商業面積與人口的配比是“人均1平方米”,這一商業面積包括城市中心商業、區域商業、社區商業等多種業態,按寧波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約1200萬人算,就目前寧波的情況看,寧波僅商業綜合體這一類項目的面積就已經接近這一配比數字。
商業綜合體扎堆上馬,“消化不良”的情況已經出現,一些項目在開業后沒有迎來預想中的繁華,坐擁黃金地段和優質的硬件設施,反而一直遭遇“門庭冷落鞍馬稀”的尷尬。
江東一家2年前開業的商業廣場,3萬平方米,有商務辦公、超市、餐飲、服飾等商業業態。但走進廣場會發現,入駐的商家并不多,人流格外稀少,每個樓層都有大片空商鋪。“商鋪從來沒有滿過,一樓的店也就靠街的好點,里面的商家開開關關不知道有多少。”一位經常來此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這個商業廣場開業以來,人氣一直不旺,倒給周邊市民提供了一個鍛煉散步的好地方。
“店多隆市”是商業界的一句老話,但隨著網購的興起和大型商業廣場的爆發式增多,這句話越來越不靈驗了。鄞州萬達廣場現在已經成了寧波除天一廣場外的又一商業核心,去年銷售額24億元,穩居全國所有萬達廣場的前三甲,一到雙休日,那里找個停車位都有點困難。而距離萬達廣場東西一步之遙的另一家廣場和一家商場,人氣上呈現鮮明對比。即使是雙休日,這兩家商場和廣場的專柜或店鋪,讓人覺得營業員比顧客還多,停車場即使不收費也經常停不滿。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全市的商業綜合體‘扎堆’和同質化的現象特別嚴重。”市貿易局有關人士分析,已建和待建的大型商業項目中,一半以上布點在中心城區,從定位上看,絕大多數定位在中高端或是中端消費,業態相近、經營雷同,個性化不足,這是造成一些商業項目建成后人氣不足的主要原因。
不能只靠地段
定位和運營能力也是關鍵
市民許小姐5年前去深圳探親,對深圳遍地開花的商業廣場項目感到特別羨慕,“如今我們身邊的商業廣場真的多了起來,但我只看到‘形似’,離‘神似’還有很遠。”
商業廣場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什么?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地段、硬件設施,此外與廣場的準確定位以及運營方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即使身處競爭最激烈的天一商圈,和義大道購物中心還是成了寧波商業廣場成功的范例之一。“自從和義大道開業以來,定位就非常明確,品牌也在不斷更新優化中,近期亮相的有知名奢侈品品牌BV,還有即將亮相的愛馬仕等,和義大道已經成為知名國際一線品牌的集聚地和潮流集散地。”據和義大道購物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和義大道購物中心的營業額已突破10億元。
試營業3個月,營業面積12萬平方米的鄞州印象城已經取得了理想的經營業績。“自去年12月28日試營業,到今年2月底,銷售收入實現1億元,客流達到300萬人次。”印象城推廣部胡經理介紹說,雖然鄞州中心區商業廣場不少,但印象城與周邊一些商業項目的定位都有區分,在品牌引進上也注重引進一些寧波獨家的。“我們是定位時尚潮流商業廣場,主要顧客群在20~40歲,而萬達廣場的消費群體更廣,錢湖天地的餐飲、休閑的業態則更突出一些。”
主管部門擬建立聽證制度
供大于求之后必定會有優勝劣汰,這是商業界的金科玉律,任誰都不能幸免。消費實力雄厚的寧波,曾經是各大超市大賣場心目中的“香餑餑”,引來全國乃至國際知名超市品牌在寧波跑馬圈地,但2007年以來,先后有物美、新一佳等商家退出寧波市場。如果一味盲目大規模集中開發商業綜合體和購物中心,相信過不了太久連鎖超市倒閉關門的一幕也將在大型商業項目上重演。
事實上,寧波的商貿主管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近日舉行的全正式開業市商貿工作會議上有關負責人就提出,要加強重大商貿設施的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積極探索推行重點項目聽證會制度,加強城市商業網點布局管理。針對省里提出對5000平方米以上的單體商場和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實施聽證會制度,寧波也要抓緊研究方案和措施。
業內專家:不能一味求高端
“現在的商貿業發展和之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90年代末鄞州的麥德龍超市開業,最遠的地方連紹興、上虞的消費者都會來消費,一個天一廣場則是全寧波人的購物中心,而現在隨著商業網點的建設越來越多,商業設施的輻射面也在逐漸縮小。”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林承亮認為,現在一些規劃者或投資者在規劃商業的時候盲目樂觀,把項目定位為不但能輻射本區域,還能把其他區域的消費者吸引過來,認為只要擴大輻射范圍就能占據主動地位,其實隨著商業設施越來越多,每個商業廣場都想吸引區域消費的設想是不現實的。
“大批商業廣場扎堆,客流量不足,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如果政府能在規劃的時候加強引導,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林承亮說,也不是說商業項目建設未來沒有了發展空間,就寧波而言,社區商業網絡建設需要加強,滿足市民便利消費的商業設施肯定大有前景。此外,農村消費網絡的建設還亟待完善,以東錢湖為例,如今居住在那里的市民越來越多,但消費還要得往鄞州中心區跑,很不方便,這也意味著存在市場空間。
(來源: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