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一則要求,食品經營者需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春節過后,溫州各家超市是否都有設立臨近保質期商品區,是否按要求做出醒目提示呢?記者對市區沃爾瑪超市、人本超市和世紀聯華超市等幾家大型連鎖超市進行了調查采訪。
打個五折,賣得挺好
各家超市對于臨保期商品的做法是不一樣的。“通常處理臨保商品時我們會臨時設立專區,平時不專設,不可能讓貨架空在那邊。”世紀聯華超市南國店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世紀聯華超市南國店的進口食品區是有設臨保期商品區的,其他食品因周轉較快,像生鮮因保質期只有3到7天,一到期就現場銷毀了,因此,對臨保食品的處理工作是做在保質期結束前的。
沃爾瑪超市東海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沃爾瑪超市也設過臨保食品專柜,不過斷斷續續,主要陳列的是包裝食品和日用品。不過,記者昨天并未在沃爾瑪超市鴻 店找到臨保期商品的專門陳列區。“因為不是強制要求,專柜標識也不大,陳列的商品也不多,有點類似特價區。不過我們一般都退貨給供應商,不太推廣臨保期商品。”
而人本超市的各家門店均設有臨保期商品的專區,上面有標識提醒“臨界期商品處理專區”。“我們的臨近保質期商品專區設在兩個貨道的端頭,一般有十來種商品,多以食品為主。”人本超市甌北中楠店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保質期剩下六分之一時間的商品就會搬到臨保期商品專區對折銷售,“由于我們門店是在工業區,臨保期商品的銷售情況還是很不錯的,畢竟這些商品質量上是沒有問題的。”人本超市甌北中楠店工作人員介紹。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記者采訪發現,臨保期的乳制品搭售促銷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在市區某超市的乳制品區可以看到促銷員在賣力地促銷:“光明優酸乳買三送一”,這搭售促銷的“一”是光明糙米奶,距離保質期到期只有四五天了。記者看到一瓶搭售的酸奶只有生產日期,卻沒有找到保質期,問了一下,超市的促銷人員表示,“離保質期還有一個星期呢,放心吧。”
超市一業內人士表示,乳制品分兩種,鮮奶一般只有5~7天保質期,超市的做法是到期銷毀,臨近保質期的一般進行買贈促銷處理。常溫奶保質期一般為6個月,供應商在快到臨保期時會將其作為贈品贈送,促銷員會口頭提醒顧客先食用。對于乳制品供應商的此種做法,超市一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新規已至,買時注意
記者昨天從多家超市獲悉,他們已經收到國家工商總局的通知,并會對新規密切關注,但由于國家仍未對臨期食品的定義和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因此措施上還將有一段時間的滯后。
“根據不同食品的屬性,保質期也有長有短,商家們只有自行理解,按照慣例來操作。”一業內人士介紹,除了自制熟食、面包、糕點的保質期只有一天,必須當天銷售當天銷毀外,其他包裝類產品的保質期五花八門,按照行業慣例,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商家一般在過期前的一兩個月將其界定為臨期食品,如果是半年的則界定為15天,一個月的則可能是3天。但不同超市做法不同,并沒有統一標準,也會給監管帶來麻煩。“所以,目前除了超市自律,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外,消費者在購物時也應該多多注意過期時間,特別是乳制品。”
另一業內人士表示,就算按照要求設立專柜明示臨保期,也不是臨保食品的唯一處理渠道。“一些快過期的牛奶,超市都是通過捆綁、買贈的方式來處理的。”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一則要求,食品經營者需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春節過后,溫州各家超市是否都有設立臨近保質期商品區,是否按要求做出醒目提示呢?記者對市區沃爾瑪超市、人本超市和世紀聯華超市等幾家大型連鎖超市進行了調查采訪。
打個五折,賣得挺好
各家超市對于臨保期商品的做法是不一樣的。“通常處理臨保商品時我們會臨時設立專區,平時不專設,不可能讓貨架空在那邊。”世紀聯華超市南國店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世紀聯華超市南國店的進口食品區是有設臨保期商品區的,其他食品因周轉較快,像生鮮因保質期只有3到7天,一到期就現場銷毀了,因此,對臨保食品的處理工作是做在保質期結束前的。
沃爾瑪超市東海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沃爾瑪超市也設過臨保食品專柜,不過斷斷續續,主要陳列的是包裝食品和日用品。不過,記者昨天并未在沃爾瑪超市鴻 店找到臨保期商品的專門陳列區。“因為不是強制要求,專柜標識也不大,陳列的商品也不多,有點類似特價區。不過我們一般都退貨給供應商,不太推廣臨保期商品。”
而人本超市的各家門店均設有臨保期商品的專區,上面有標識提醒“臨界期商品處理專區”。“我們的臨近保質期商品專區設在兩個貨道的端頭,一般有十來種商品,多以食品為主。”人本超市甌北中楠店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保質期剩下六分之一時間的商品就會搬到臨保期商品專區對折銷售,“由于我們門店是在工業區,臨保期商品的銷售情況還是很不錯的,畢竟這些商品質量上是沒有問題的。”人本超市甌北中楠店工作人員介紹。(如上圖)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記者采訪發現,臨保期的乳制品搭售促銷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在市區某超市的乳制品區可以看到促銷員在賣力地促銷:“光明優酸乳買三送一”,這搭售促銷的“一”是光明糙米奶,距離保質期到期只有四五天了。記者看到一瓶搭售的酸奶只有生產日期,卻沒有找到保質期,問了一下,超市的促銷人員表示,“離保質期還有一個星期呢,放心吧。”
超市一業內人士表示,乳制品分兩種,鮮奶一般只有5~7天保質期,超市的做法是到期銷毀,臨近保質期的一般進行買贈促銷處理。常溫奶保質期一般為6個月,供應商在快到臨保期時會將其作為贈品贈送,促銷員會口頭提醒顧客先食用。對于乳制品供應商的此種做法,超市一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新規已至,買時注意
記者昨天從多家超市獲悉,他們已經收到國家工商總局的通知,并會對新規密切關注,但由于國家仍未對臨期食品的定義和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因此措施上還將有一段時間的滯后。
“根據不同食品的屬性,保質期也有長有短,商家們只有自行理解,按照慣例來操作。”一業內人士介紹,除了自制熟食、面包、糕點的保質期只有一天,必須當天銷售當天銷毀外,其他包裝類產品的保質期五花八門,按照行業慣例,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商家一般在過期前的一兩個月將其界定為臨期食品,如果是半年的則界定為15天,一個月的則可能是3天。但不同超市做法不同,并沒有統一標準,也會給監管帶來麻煩。“所以,目前除了超市自律,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外,消費者在購物時也應該多多注意過期時間,特別是乳制品。”
另一業內人士表示,就算按照要求設立專柜明示臨保期,也不是臨保食品的唯一處理渠道。“一些快過期的牛奶,超市都是通過捆綁、買贈的方式來處理的。”
(來源:溫州都市報 鄒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