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北京物美3月再掀反腐颶風。水產采購部凍品采購經理馮露、水產采購部負責人張波、熟食采購經理邊峰因收受供應商賄賂先后遭到查處。
而在去年的2月17日,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涉嫌犯罪的物美生鮮采購總監張寶成、高級采購經理張瑞希、采購經理于藍、營運督導胡翠英等四名涉事人員,人員涉及之多震驚業界。
3月18日,物美集團京津冀、華東、銀川等大區同時召開了千人誠信教育大會,并要求全體物美人謹記切莫利令智昏,否則將步入危險境地。
物美董事長蒙進暹告訴《聯商網》:“物美堅定不移反腐倡廉,堅定不移打擊腐敗,公司鼓勵并保護主動檢舉揭發貪腐的行為”。
這兩年,零售企業對腐敗實行“零容忍”,一改過去內部低調處理方式,敢于自揭家丑,反而更展示出一個負責任企業的形象。
劉強東對員工貪腐更是“掄起大錘砸鐵銹”,京東集團不僅在創業之初就頒布了《京東集團反腐敗條例》,最近在其內部也公布了《京東集團廉潔獎勵試行辦法》和《京東集團舉報人保護和獎勵制度》,利用反腐機制讓員工不想、不能、不敢腐敗。
▲京東集團廉潔獎勵試行辦法
如果說,頒布條例僅僅是制度建設,在行動上京東也是一點不含糊。去年雙十一前,奢侈品部總監欒霽、消費品事業部POP運營崗周朝陽在辦公室被警方帶走。同日,京東公布了13位貪污員工的處理公告。
▲ 京東內部倡導廉潔拒收賄賂活動
京東集團內控合規部負責人告訴《聯商網》:“每一個腐敗案件的背后都有巨大的利潤流失,腐敗會侵蝕企業的利潤,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在凈化貪腐風氣,企業更要有具體的行動。”
其實,這正是零售企業強力反腐根源所在。零售轉型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轉型的核心之一就是商品升級,手握商品采購大權之人成為零售轉型的關鍵。
內心裝有個人蠅頭小利的采購人員,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地做好商品的采購和推廣,商品就無法形成成本優勢和競爭力,細思極恐。
從近兩年出現的貪腐事件看,生鮮領域依然是整治貪腐的重點。原因是生鮮商品的標準化難以衡量,價格變化快,而且波動空間大,企業核實起來困難重重。
盡管零售企業的采購模式變動很大,生鮮由聯營轉化為自營是大趨勢,自營又分為供應商供貨和超市自采,但環節中的控制依然很難。
一位外資企業的蔬菜供應商告訴《聯商網》,他是做蔬菜的供貨商,把商品送進超市首先要搞定采購,否則不給你開碼或者借理由給你鎖碼;還要搞定門店,店長、處長、主管等,這一圈搞下來送貨成本的10%已經賄賂出去了。
另外,還要搞定收貨部,否則收貨時也是百般刁難。這樣的事例多如繁星,不再贅言,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談何競爭力。
直采是個好模式,但是直采中也是暗流涌動。
某外資企業負責直采的人員談起直采也是一臉的苦笑,直采什么品種?到哪里直采?直采哪個廠家?上面大老板(采購總監)已經給劃好,你沒得選擇,當前面沒得選擇時價格也由不得你。價格盡管會有優勢,但是你是現金采貨,公司的資金占用上就會有麻煩。
所以,現在很多的供應商轉身成了自采基地,利潤不僅比之前高,更關鍵的交貨付錢,資金上再也不用擔心賬期問題。這樣的直采你認為很單純嗎?直采參與者心如明鏡。
很多人把腐敗歸結于經營模式,有些零售企業不斷收縮權力,集中權力規避腐敗的風險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權力在誰手里,誰就成了被攻克的對象,也就有了腐敗的機會。
不管是單店負責制、區域負責制、還是總部負責制,貪腐無非是大小而已。營采合一和營采分離無非是為扯皮增加了環節,但也沒有杜絕腐敗的產生,可見企業反腐的難度之大。
2月24日,由京東集團倡議,聯合騰訊、百度、沃爾瑪中國、寶潔、聯想、美的、小米、美團點評、唯品會、李寧、永輝超市、佳沃鑫榮懋等知名企業共同發起的“陽光誠信聯盟”正式成立。
該聯盟旨在通過互聯網手段共同構筑反腐敗、反欺詐、反假冒偽劣、打擊信息安全犯罪的安全長城,提升聯盟成員內控部門的履職能力和員工的職業道德建設,共同打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商業環境,引領中國商業文明的發展,打造陽光、透明的商業環境。
標本兼治,治標能否為治本贏得時間?零售企業是時候重拳出擊了。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
- 該帖于 2017/4/6 15:5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