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板,對一個商場來說,也許是最不愿看到的事物之一。
因為其意味著工程進行中、商鋪未開業,也就意味著暫時不能創收。
我們也許更多會考慮如何縮短工期,而非在圍板上花多少精力。
也許每一個城市都有那么幾個精益求精的商場會在圍板上做文章。
而在魔都,K1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好木匠不會在柜子的背面用上爛木頭。”
商場和品牌如何對待圍板,一定程度上也影射出“匠心”的差異。
圍板有哪些功效?
遮擋施工、品牌宣傳、傳遞信息……
圍板有哪些弊端?
不能創收、阻礙通透、有損美觀……
K11今年B1、B2兩層調整力度不可謂不大,讓我們看看商場和品牌們在“圍板”上“玩”出了哪些花樣?
▲ 首先圍板有一項基本職能是“宣告品牌主權”,即向顧客傳遞該位置接下去會進駐哪個品牌的信息,Kiehl’s的這個圍板除了絢麗的涂鴉風設計外,甚至采用了專柜規格的背打燈立體logo,直接打造出形象墻即視感。
▲ 在圍板上玩些小花樣,引起顧客好奇,P+的這個圍板做了個小門,好奇心強的消費者(其實K11的年輕消費者大多具備品味和好奇心)難免會打開一看,其實內部只是品牌的微信二維碼,也許通過相對繁瑣的步驟,微信吸粉的轉化率也會得到提高,新媒體時代圍板的職能又多一項。
▲ COCCINELLE的這個圍板直接“雕”出藝術品展即視感,與K11的整體基調相符,當然也完美地融入了品牌手袋元素。筆者硬是等了好久才候到在此合影的少女們排隊拍完滿意的照片,最終收獲一張相對“干凈”的畫面,好的圍板設計是可以用來“留影”的。
▲ “OPENING SOON”是我們在圍上最常看到的標語,只不過有些是作為文案的主體,有些只是配套排版的一部分。LOL將迎來開業后的第一次移位,而且是跨樓層。冷色系畫面搭配、與產品相關的定制插畫、規則的射燈、墻面上零散卻用心分布的藍色花卉,免不了讓人想圍繞它走一圈,如同看一件平面展品。
▲ 在這樣一個小的角落,我們能感受到順延動線到商場后區的閉塞感。JINS的圍板設計雖然簡約,但很聰明務實地將品牌以及OPENING SOON字樣展現在了最容易被觀察到的位置。
▲ 上文已經提到,圍板的弊端是阻礙了商場的通透性,尤其是“中島”區域的裝修會嚴重阻擋后區品牌,因此除了品牌“自力更生”外,作為商場職能,就有義務在部分品牌裝修時,為另一部分“受害”品牌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包括將品牌形象在最醒目位置露出,以及對后區品牌進行指引等。
▲ 繼上圖,我們可以看到K11除了對后區4個品牌進行了指引外,在LOL圍板的正面位置也為被它遮擋的品牌們進行了統一宣傳設計,包括品牌故事、風格一致的品牌簡約海報(此處如果海報色彩過于豐富花哨就會產生強烈的違和感,而且上圖中的文字、圖案都采用了浮雕形式),而暗紅色的屋檐式楣頭和懸掛招牌都讓通常顯得單調的長開面圍板充滿了生機,對店鋪早日營業的期待感也會倍增。
▲ 此處雖然不是圍板,該區域通常更多被商場作為主題宣傳之用,而在筆者探訪時正好是被巧克力品牌“PIERRE MARCOLINI”主理,“巧克力驚喜離你10米”的字樣無疑會引起你的好奇心,而其簡約又帶點小立體的設計風格,又何嘗不是和上文展示的圍板案例有異曲同工?
▲ 與LOL相似,Maria Luisa除了展現其華麗的視覺形象外,也用了立體鸚鵡道具作為點綴,無疑又能吸引來往客人的好奇心甚至駐足留影。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不算什么,不就是在圍板上玩些花樣嘛。
首先我們不把當初恒隆“LV之家”裝修幾個月做了個大箱子這樣的級數來作類比。
另外筆者也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現在商場對“未經營時”的形象重視程度確實已經越來越高了,但真正彰顯精致和品味的還不多,這需要商場和品牌的sense都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實現,K11案例,以供借鑒。
彩蛋:
圖:Alley
▲ 好玩、有設計感的圍板確實會吸引到關注,而隨著個性化品牌越來越受到商場追捧,我們必定能看到這些品牌在進駐商場時“貢獻”精美、有趣的圍板設計方案,例如這家即將在中山公園龍之夢開業的咖啡店,就成功吸引到了筆者朋友的眼球,并提供了寶貴素材。
圖:chu
▲ 如果你已經厭煩了OPENING SOON、COMING SOON這些陳詞濫調,也許可以試試“JUST A COUPLE MORE WEEKS”(幾周之后……),開放式的語句別有一番韻味。
(本文發布時,文中所涉及的COCCINELLE、JINS已陸續重裝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