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聯想集團宣布了新一年的組織架構調整,重新梳理為四大業務集團: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以及聯想創投集團(LCIG),將于4月1日新財年正式亮相。
聯想作為一家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一直在中國的企業中有著很高的聲望,而且它也是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在中國企業中一直是以為佼佼者。
但從粗獷的層面上看,人們一提到聯想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聯想電腦,毋庸置疑,電腦產品一直在聯想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
然而面對此次聯想的組織架構調整,其實最大的挑戰將是來自于移動業務的挑戰。
2月初,聯想集團公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以下簡稱“Q3”)財報。財報顯示,移動業務收入同比下跌4%至32.45億美元,占集團收入約25%。值得注意的是,聯想移動通過業務重組行動,首度實現收支平衡,兌現收購Moto后4—6個季度扭虧為盈的承諾。
不過,聯想移動業務仍難言樂觀,尤其是中國區。盡管聯想仍位居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但Q3全球出貨量同比下跌18%,售出2020萬臺,市場份額下跌1.5個百分點至5.1%。其中,國外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5%,售出1670萬臺,這意味著中國大本營銷量的慘淡。
雖說聯想品牌在國內有著一定的知名度,但這種知名度也是一直靠聯想電腦在支撐著,在手機方面聯想一直平淡無奇,而唯一讓消費者期待的也是聯想在收購摩托羅拉后: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同年11月,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公開表示,要在4到6個季度里,讓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盈利。
然而,在最新的季度財報中,原本已經實現盈利的聯想移動業務再次出現虧損,原因正是摩托羅拉拖了后腿:包括手機業務在內的移動業務集團去年除稅前虧損3.7億美元。
其實聯想起初在收購摩托羅拉主要是想借助摩托羅拉的海外影響力開辟海外市場,而自身品牌則競爭國內市場,不過,令聯想沒有想到的是,在等待并購摩托羅拉獲批的接近一年時間內,市場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2013年,聯想在國內市場還是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但在去年,聯想已經排在了小米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原來制定的Moto主打海外市場的計劃也有變——Moto回歸國內并瞄準高端市場。
但這次聯想的高端布局似乎過高的看重了摩托羅拉的品牌影響力,在安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三星一直在國內有著很好的聲譽,但在手機銷量方面一直是諾基亞霸占手機龍頭寶座,雖然摩托羅拉曾經憑借V系列手機獲得很好的市場反響,但終究沒能抵過諾基亞的實力,一直是屈居諾基亞之后。
而當安卓系統開始普及的時候,中國的一批又一批手機新秀開始登場,諾基亞開始淡出歷史舞臺,摩托羅拉也開始衰退,而此時在中國手機界一直發展不溫不火的聯想正是看到摩托羅拉的潛力,想要重塑摩托羅拉的行業地位,不料,國產手機華為,小米等卻異軍突起,尤其是當時“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憑借主打性價比的口號立即讓米粉蔓延起來,而小米也正是這種高配低價手機以及互聯網營銷模式的完美運作,使得小米手機迅速占領很大的手機市場,而此時的聯想正在重新商定自己的手機市場計劃,根本無暇顧及手機市場的格局變化,當聯想確定了市場模式之后,早前的產品卻早已無法滿足國人高性價比的口味。
此時聯想已經意識到形勢已變,于是調轉槍頭,想用摩托羅拉的殘軀之力重新占領市場高低,不料國人正癡迷于國產手機的千元大戰之中,摩托羅拉的高端布局顯然來的不是時候,因為國人對于高端手機的價格除了三星和蘋果似乎還沒有對其他品牌手機形成認可態度,更別說一個將要被市場淘汰的摩托羅拉了,所以現在看來摩托羅拉也只能是生不逢時了!而摩托羅拉作為聯想手機旗下的一場壓軸戲,顯然這次沒能激起用戶的購買欲,而一直沒有新意的聯想手機就更別說了。
而面對此次的組織架構調整,移動業務集團總裁陳旭東稱:“未來,我將徹底專注于為中國本土消費者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產品組合,建設中國手機零售能力,重塑聯想和 Moto 品牌在中國的形象做出讓中國用戶真正熱愛的手機!”
顯而易見,此次聯想移動采取聯席總裁模式,有利于陳旭東更加聚焦中國市場的發展,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提升中國區的出貨量,尤其在手機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的今天,以提升中國區在聯想全球移動的出貨量和收入占比。但中國區的勝利與否取決于陳旭東的智慧。
2016留給聯想的時間不多了,能不能任性一回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微信公眾號:longgfei)
- 該帖于 2016/3/20 9:3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