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只是把賺取短期最大利潤作為目標,那么企業的社會責任必然會成為其一種負擔,而找各種理由來進行逃避。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生產力,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起點。企業對員工履行社會責任包括工資待遇、安全防護、社會保障、人格尊重等。我國相對其它國家經濟起步比較晚,經歷著經濟基礎薄弱、道德意識淡薄等歷程。世界很多國家已經對于零售業者基本休息權日益完善的情況下,我們卻還在為春節獲取應得的休息權而努力,可見我國零售業的落后程度。
重盈利,輕員工是零售業的普遍現象
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為了利潤,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超人用,在很多企業里是普遍現象。要是超市類企業直接把女人當超人,一步到位。人力在企業當中往往被當成成本在管控,漠視員工權益成為行業潛規則。大部分企業對于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還處于無意識、不作為階段。用工方往往只承擔起按時發工資,或者部分加上五險一金當中的部分。就算是有償加班在大部分企業都很難實現。對于員工休息,如果不是在其它企業率先開始執行,往往都不愿意跟進。到現在還有不少企業處于月休兩天的狀態。這些企業往往認為對員工承擔了某些社會責任實屬沒用,不但提高了成本,還降低了經濟利益。
高流動性重挫零售行業
零售行業流動性始終居高不下,工資低、待遇差、沒有節假日、沒有加班費……很多年輕人開始選擇用腳投票逃離零售行業,就算有些年輕人留下來也大部分因為暫時沒有方向,臨時找份工作過渡為主。于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大媽們成為了主導。肯德基小妹也變成了肯德基大媽。每年都有很多零售人大談招工難,但又有幾個人真正想過去改善用工環境,來吸引留住人才呢?如果還是簡單的招了走,走了再招,那么你永遠都停留在招工難的問題上。不用去抱怨80后、90后員工如何不如以前,如何難用,人性都是一樣的。你不前進,反而被動等員工來適應你,只能是癡心妄想。市場不會給被動等待機會的企業太多時間的。
胖東來是企業中的傻子還是標桿
在零售業中胖東來作為一個另類,不僅春節休息,還有每周固定休息日。這些在很多企業看來幾乎是瘋了的舉動效果如何呢?周二休息日不僅沒有造成企業業績的下滑,反而產生了一波周一購物的高峰。在許昌、新鄉那種小地方,幾乎可以用橫掃來形容,居然誕生了零售業的奇跡,輕松進入連鎖百強榜。更重要的是成為大部分零售人心中向往的圣殿,不少英豪希望前往投奔。而東來做的僅僅是作為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與員工如何建立利益共生關系
良禽擇木而棲,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跨行業就業成為普遍現象。零售行業誕生了黃光裕、張近東等暴發戶,2013年零售業更是壓到房地產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榜人數最多的行業。所謂零售是微利行業成為笑談,但零售從業者收入微薄卻是共識。正所謂盛極而衰,零售行業關店潮也在暗流涌動,人才的不斷流出更是致命。零售企業單方面追求經濟效益,對員工權益不管不顧,這樣的企業短時間內利潤會增厚不少,但長此以往等于慢性自殺。員工對企業已經不會愛了,再唱《感恩的心》也救不回來的。
零售企業要學會尊重人權,每個人享有選擇工作、獲得報酬、休假等權利。這些權利不因企業道德意識的淡薄而被剝奪。企業承擔著逐利的天然屬性,但利潤的追逐是沒有盡頭的,在企業有能力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將贏得更多員工的擁戴,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如果只是長期把人當成一個賺錢的工具,那么企業的向心力也會很低,一旦企業遇到危機就很容易出現樹倒猢猻散的悲劇。
在市場化越來越高以及全球化進程中,企業需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承擔起什么樣的社會責任,逃避或者埋頭不聞都將使得企業陷入被動的境地。
本文投稿聯商網 《觀點約架》第七期 專題 ,首發聯商博客,轉載請注明作者聯商博客+王國平。
- 該帖于 2015-1-22 14: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