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冰冷的、毫無生氣的,但在某些人眼里卻如同“一座座尚未被挖掘的金礦!”如間諜,在我國現代史上曾發生了一起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刊出了一張“鐵人”王進喜的照片。照片中的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鉆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后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
日本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的秘密,他們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的衣著判斷,只有在北緯46度至48度的區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推斷大慶油田位于齊齊哈爾與哈爾濱之間;并通過照片中王進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斷出油井的直徑;從王進喜所站的鉆井與背后油田間的距離和井架密度,推斷出油田的大致儲量和產量。有了如此多的準確情報,日本人迅速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開采用的石油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一舉中標。慶幸的是,日本當時是出于經濟動機,根據情報分析結果,向我國高價推銷煉油設施,而不是用于軍事戰略意圖。
在這個當年影響深遠的案例中,日本人通過實戰的方式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數據思維的課程,按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詞兒來說就是:“大數據分析”。其實數據思維并不是日本人所獨有的,只能說當年的中國百廢待興,還沒有產生完整的數據思維的土壤。
這讓我想到我們所從事的零售業,銷售、客單、客流、銷售時段、庫存金額、庫存周轉天數、滯銷品、高庫存商品、壞庫存商品、報損商品、人效、坪效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數字每天充斥著我們的大腦,遺憾的是在某些超市人的眼里,這些只是枯燥的數字而已,還沒有完全達到我們所說的數據化思維的程度,對于銷售數據尚且如此,損耗數據那更是一把燒不開水的壺。
說了這么多,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損耗數據思維這個主題上來。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損耗數據化思維?
在參加某民營連鎖超市總部會議的時候,曾重點討論了某一家門店生鮮虧損的問題,會上有人說蔬果供應商的實力差,導致送來的蔬果品質無法保證;也有人說門店冷藏庫老化;也有人說陳列量太大;還有人說顧客的購買力有限等等;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討論中,幾乎所有涉及到的生鮮經營的環節全說了一個遍,但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在上半年導致生鮮損耗40多萬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會后雖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最終為了止虧不得不選擇了聯營。
您會問,這與損耗數據思維有什么關系呢?當然有關系,而且關系很大。
第一、在40多萬的損耗中,有多少是報損產生的?
第二、在40多萬的損耗中,有多少是降價處理產生的?
第三、在40多萬的損耗中,有多少是不明損耗(未知)產生的?
第四、訂貨數量的把握是否存在問題?收貨的品質驗收、扣重、電子稱的精準度是否存在問題?
第五、蔬菜的整理、包裝等操作是否存在問題?
第六、生鮮的日常管理中是否存在舞弊的情況?……
看到這里,您會說:生鮮的損耗控制是業內難題,僅憑這些還不夠,但我相信,損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找不到一個完整的思路來控制它,損耗數據思維其實就是讓我們通過損耗數據來拔云見日,找到損耗控制的盲點,去骨療傷,將損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有一天早晨上班,我坐在電腦前查看門店的實時銷售數據,突然看到一家門店的小家電部門毛利竟然是負的,如果按照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小家電部門平常銷售不旺,出來個負毛利很正常,可能是采購在降價促銷,說不準供應商會給補毛利。
我們不是這樣想的,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啥?這個數字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例外數據,需要跟蹤。于是,我們聯系門店詢問是否有變價,門店的回復說:“有,但屬于臨時性變價,明天恢復原價。”我們說把變價通知發給我們,同時我們電告門店防損部將銷售記錄及監控視頻發給我們。十分鐘后,答案揭曉,產生負毛利的是一臺數碼攝像機,購買人是某采購在當地的親屬。(后面的情況就不用詳細說了吧!)
綜合上面的兩個案例,所謂損耗數據化思維其實就是例外思維,盲點思維,通過例外數字去思考存不存在損耗的隱患,存不存在管理的盲點。
第二個問題,損耗數據思維如何培養?
某家企業的防損經理向我抱怨,他們原計劃對所有門店的收銀員不規范操作行為(舞弊)進行調查,流程和人員都安排好了,沒想到最后一個數據查詢環節卻卡殼了,原因是信息部經理很忙,沒時間幫防損部調取數據,而防損部沒有權限干不了這個活兒。(信息部經理的防損能力很強)
另一個案例時,某企業的信息主管對防損經理說,回頭我把收銀員的例外數據給你發過來看看,防損經理說:“你的那些數據太亂了,一點都不準!”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損耗數據思維的培養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企業內部的障礙需要克服,否則只能白忙活一場。
其一,損耗數據查詢權限問題,哪些數據是與損耗有關的,這些權限需要分配給那些人看?
其二,流程表格清單制作。制作一份損耗數據查詢清單,主要查詢項目、用途、查詢時間、查詢部門等等。
其三、損耗數據分析培訓。根據企業的信息系統功能及損耗數據分析制作損耗數據分析培訓課件,形成企業的損耗數據分析模板。(有心就能辦到)……
解決了企業內部的障礙,接下來就涉及到損耗數據思維培養的問題了。我整理了一些個人的思路,與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從最熟悉的流程及環節開始。比如,您最熟悉收銀環節,OK!可以從收銀長短款、取消交易、開錢箱、掛單、退換貨數據開始,結合企業的流程標準。
第二、從損耗最核心的環節開始。比如,盤點損耗分析、庫存調整、負庫存、滯銷庫存、暢銷品缺貨、負毛利等數據開始。
第三、最大限度的熟悉企業的流程、標準。同樣的數據在不同的企業產生的原因也會有所不同,要想找到真相,離不開對企業流程標準的掌握,這是一個基礎。
- 該帖于 2014-11-1 14:28:00 被修改過